小兒發燒評估    

 台南成大醫院小兒科 許惠娥護理師

寶寶發燒常常引起家長的恐慌,幾乎都立即就醫,不過目前醫界對發燒有了新的看法,在作法上也一定有所不同。
發燒觀點澄清 發燒是身體正常防衛機制。隨著人體免疫系統的健全發展,才有發燒現象的產生,像新生兒或老人常常沒有發燒反應,由此看來,疾病的嚴重性與發燒的溫度並不成正比。 發現發燒一定要查出身體內的潛在原因。
除非高燒大於39.5℃,不然不急於退溫,退溫不見得有利(中度發燒或有助免疫)。 
新生兒發燒表示問題比較嚴重需要積極處理。即使有效治療,燒也不一定會馬上退。 

急需處理的寶寶發燒狀況 

 新生兒肛溫超過38℃,往往要做完全的檢查,如胸部X光、血液尿液檢查、脊椎穿刺;這時寶寶多半表現嗜睡、厭食、活動力少。 
2歲以下的幼兒,肛溫超過38.9℃,及白血球小於5千或大於1萬5千。 
高燒肛溫超過41℃。 
本來就有免疫缺陷時特別要注意。 

該予以退燒的狀況
不是每一個寶寶都需要症狀治療,予以退燒,但過度發燒會導致不良反應,可能會降低免疫反應,在休克、心肺功能不全、腦傷害者,會有不良反應。

下列狀況應予退燒:

  • 發燒引起極度不適,如呼吸心跳加快、意識變化。

  • 有熱痙攣病史(熱痙攣一般較無後遺症)。 

  • 休克、心肺功能不全、腦傷害。 

  • 水份&電解質不平衡。 

  • 敗血症(寶寶小於3個月,以38℃為治療標準;3~36個月大寶寶,有生病外觀,以38℃為治療標準,若完好外表,則以39.4℃為治療標準。新生兒及7~12個月大寶寶是敗血症的高危險群) 

發燒可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避免使用阿斯匹林。

抗生素可以用來退燒嗎?
有菌血症,如呼吸窘迫、哮鳴、流口水、大理石斑、嘔吐、腦脊髓膜炎、癢疹,及其他器官系統感染:包括腦膜炎、骨髓炎、敗血性關節炎、肺炎、腎盂腎炎、蜂窩性組織炎;檢驗則為白血球大於1萬5千,或小於5千,鏈形白血球超過1萬5千,可用抗生素退燒。
不過在非細菌感染的高燒,如中暑或惡性高溫、風濕疾病、重大傷害、炎症則不需用抗生素。

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而不是全部。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科主任宋文舉醫師表示,醫師對於發燒,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發燒、嘔吐、咳嗽,就慌亂不已。殊不知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癒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燒症狀持續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愛子心切的爸媽,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去治療發燒症狀,而是應遵從醫囑,正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

發燒不會「燒壞頭殼」
寶寶一發燒,父母親之所以會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個傳統觀念,認為孩子發燒會燒壞腦子。台北市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丁綺文醫師表示,發高燒本身,是不會使「腦筋變壞,智能變差」的,以往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醫療知識尚未普及,發高燒背後的原因沒有區分清楚。
其實,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而非發燒把人燒笨,燒聾了。她進一步強調,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發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至於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不必過份憂心。
根據統計,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體溫很少超過41℃,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症的可能性比較高,應特別警覺。至於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可能必須到41.7℃,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這種極端的高溫,很少伴隨疾病發生,臨床上惟有對麻醉過敏,引起惡性發燒才可能達到如此高溫。
丁綺文主任說,因為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認為,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發燒的型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
不過,多數醫師和學者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嬰幼兒容易脫水,發燒造成水份蒸發,更是惡性循環,嬰幼兒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發燒,引起次發的傷害是不必要的。

民間錯誤退燒觀念和方法
綜觀上述論點,家長應該要有正確的態度,將發燒當作一種警訊。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趙文崇醫師表示,發燒是因各種疾病引起的身體防衛性反應。研究顯示,身體負責吞食細菌的白血球,在體溫升高時(38℃∼39.5℃)其吞食能力加強。因此當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體溫升高時,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要把體溫立即降到正常範圍,並非明智之舉。因為這樣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會使用民間流傳的一些退燒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來為孩子退燒,這是不適當的。宋文舉主任指出,寶寶發燒時燙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酒精,寶寶反應會很劇烈,可能會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氣味又會使幼兒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傳統老一輩的「寒到」的觀念,造成一般誤以為發燒時必須多穿衣服,趙文崇主任強調,其實剛好相反。他說,發燒時全身能散熱的地方以皮膚的表面積最大,散熱效果最好,假使能將過多的衣服剝除,大量身體的熱可經由寬鬆清涼的外表排除,體溫很容易下降。

 

 

蝶豆花、洛神花...等農產品訂購

 

(育兒生活雜誌)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