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未癒引起的中耳炎  

市立陽明醫院小兒科主任/楊文理醫師

所謂中耳炎,是指中耳腔因感染而造成的炎性反應,分為急性、慢性及反覆急性三型。 

發生的原因及症狀 

一般而言嬰幼兒較易引起中耳炎,主要是因為幼兒的「耳咽管」較直、較短,其開口呈開放性且易受壓迫;而幼兒又大多數時間都是躺著,使呈水平的耳咽管排液不易,是幼兒容易罹患中耳炎的原因,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耳咽管就逐漸變長變窄,發生中耳炎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
中耳炎經常是在幼兒發生一般感冒症狀,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之後,突然發生耳痛,可能單側或雙側,或感覺聽不清楚、聽力減退,嚴重的甚至發現膿狀分泌物自耳道流出。較小嬰兒,可能就只有高燒不退,或夜晚哭鬧不休,敏感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寶寶觸動到耳廓時就會極度不悅。

可能引發的合併症
急性中耳炎必須定期回院復診有無「復發」的現象,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以避免合併症的發生。急性中耳炎的合併症包括慢性中耳炎、乳突炎、腦膜炎、腦膿瘍、腦脊髓液性耳漏,以及敗血症等。
常見的後遺症,則為「聽力喪失」,常是由於急性或慢性積水所造成,當積水消失或經由手術引流後,聽力便會逐漸恢復。然而如果嚴重感染造成中耳沾黏或耳膜硬化,或者骨頭因發炎而傳導困難時,則會造成永久的聽力喪失。
然而不論是暫時性聽力喪失,或是陣發性、或是持續性聽力喪失,對智力發展快速、學習能力正強的幼兒期而言,都會造成語言、認知能力及情緒發展的障礙。

未追蹤恐致耳膜破裂
病童在發生中耳炎之後,或甚至有耳漏情形,均未加以留意追蹤,一旦有耳漏流膿現象,表示耳膜中央部份自動破裂,使中耳分泌物因壓力大而流出。耳膜破裂有時會自然癒合,然而如果中耳已乾燥無炎性反應情況下仍尚未癒合,就須找耳鼻喉科醫師做外科耳膜成型術予以矯正。

在台灣,每位兒童平均每年感冒五至六次是非常正常的,「感冒」所引起的合併症包括有細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甚至腦膜炎等。其中以急性中耳炎為最常見,家長也不需過度擔心,只要好好的追蹤、耐心與醫師合作,一定能有好的預後。 

 

 

蝶豆花、洛神花...等農產品訂購

 
(詳文請見育兒生活雜誌)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