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9種哭聲解碼   

採訪/陳俐君
諮詢/慈濟醫院臺北分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陳慧文
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江明洲

當初出娘胎的小Baby,以震天駭地的驚人哭聲宣告自己到來,迥異於寶寶的嚎啕哭臉,爸比媽咪臉上可是洋溢著欣喜笑顏。不過,對多數初次養育小Baby的新手父母來說,面對孩子生活中看似沒來由的啼哭,大概很難笑得出來!大哭、啜泣、哀號、嗚咽,各式令人抓狂又摸不著頭緒的哭聲該如何解讀?了解孩子的需求與心思,就從「哭聲」開始!
抱起來哄也哭、躺著安撫也哭、拿玩具轉移注意力還是哭,面對猶如「磨娘精」的愛哭寶寶,十足考驗爸比媽咪的反應與耐心。「你(妳)到底是怎麼了?」是所有新手爸媽育兒的最大困擾,醫師指出,「哭聲」可說是新生寶寶與外界最主要的「溝通」方式。

認識寶寶哭聲
明明尿片換了,奶也餵了,寶寶為什麼還是哭個不停?」慈濟醫院臺北分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慧文表示,有別於成人有暢通、嫻熟的語言表達,還不會開口說話的新生嬰兒,「哭聲」是她們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溝通管道。

哭,人類最原始的語言

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江明洲指出,對小Baby來說,哭聲是一種與生俱來、最原始的語言溝通模式。在尚未習得語言之前,寶寶的各種情緒與生理、心理需求,全都透過「哭」來傳達。

細觀察,找出哭聲「內容」
由於每個寶寶先天氣質不同,對於外界刺激的反應大相逕庭、程度不一,有的寶寶不常哭、易安撫;相反地,有的寶寶只要一點動靜就會嚎啕大哭,但不論哭泣的型態為何,江明洲醫師表示,嬰兒哭泣目的,都是為了表達某些想法。
陳慧文醫師提到,許多父母親在寶寶哭泣當下,往往只顧著泡牛奶、檢查尿片,或直接抱起安撫,很少先正眼觀察寶寶的眼神、生理心理狀態究竟哪裡不對勁。她指出,寶寶會哭不是沒有原因的,在寶寶嚎哭的第一時間,仔細觀察寶寶哭聲的高低、強弱;同時從寶寶臉部表情與四肢活動程度進行判斷、互動,並且仔細觀察寶寶的全身上下是否有異狀,譬如口腔內鵝口瘡、痱子、溼疹、蚊蟲咬傷、外傷或腫塊、甚至腹股溝疝氣等等,才能有效且正確的理解寶寶啼哭的真正原因。
江明洲醫師也指出,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小Baby來說,「非語言傳播」(包括:臉部喜、怒、哀、樂表情與肢體動作等)是父母親解讀孩子情緒、需求的重要管道。「哭泣」背後所隱含的訊息種類非常多元,爸比媽咪在手忙腳亂的當下,必須學習先「找出原因」,而後「回應需求」,在焦急抱起孩子安撫前,先試著找出寶寶在哇哇啼哭聲中所欲傳達的涵意和訊息,才能對症下藥,不養出磨娘精。

剖析哭泣原因
生理性原因
江明洲醫師表示,對於身處過冷、過熱環境,以及飢餓、過飽、尿布濕了,或是面臨長牙期的寶寶來說,以上生理性的不舒服,都會讓孩子因此哭鬧不休。他進一步解釋提到,有別於疾病所引起的不適,寶寶因生理性原因所出現的哭泣,通常音調不尖銳、高亢、哭聲相對來說比較平順,只要不舒服的狀況排除,孩子即會停止哭鬧,並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狀況1:飢餓時的啼哭

  • 哭聲特點
    聲音短促、音頻不高,哭聲具有規律性,比較像是「呼喚」照護者快餵奶的哭聲。

  • 連帶生理反應
    寶寶會出現不耐的神情,櫻桃小嘴同時會出現類似想要喝ㄋㄟㄋㄟ的口型,這是一種「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的本 能;也有可能會出現「尋覓反射」(searching reflex) 的本能,只見寶寶的頭很急切的歪來歪去,在找尋媽咪的乳房或奶瓶。通常只要適時地哺餵奶水,寶寶因飢餓而哭泣的狀況就會停止。

  • 不哭妙招
    仔細觀察新生幼兒,當爸比媽咪看見孩子在哭鬧過程中,出現「吸吮反射」或「尋覓反射」,這是寶寶與生俱來的生理反應,就是孩子想喝奶了!若奶水這時還來不及奉上,可先將奶嘴放入孩子口中吸吮,以達安撫效果,其後再餵飽寶寶。

陳慧文醫師提醒您
陳慧文醫師認為,面對孩子飢餓時的哭鬧,善用寶寶的「吸吮反射」本能,適時使用安撫奶嘴達到安撫效果,其實無可厚非。寶寶原本就會出現口慾期,而且如果餵哺母乳的習慣已經建立,家長無須因害怕孩子依賴奶嘴、吸出翹唇,而改放任孩子吸吮自己的手指。
她提到,喜歡東摸西摸、四處探索的小Baby,本來就難保手指頭永遠乾淨無菌;且過度吸吮易使手指長滿溼疹甚至破皮受傷。吸吮手指不但容易生病,特別是拉肚子等腸胃炎,而且非常不容易戒掉。對安撫奶嘴的依賴期間其實很短,大致上在兩歲以前就可以完全戒除,但是寶寶自己的「小雞腿」可能到長大都還在吃喔!

狀況2:過飽時的啼哭
  • 哭聲特點
    聲音相對較為激烈,連帶會出現躁動不安與「作噁」的聲音。

  • 連帶生理反應
    當寶寶在喝奶後出現不明原因哭鬧,躺在床上合併有不安躁動的反應,其後奶水若從嘴角或鼻孔以細條狀緩洩而出,即是「溢奶」;或是從嘴巴或甚至鼻腔以「噴泉」狀噴射至遠方,則是「吐奶」。

  • 不哭妙招
    為了避免寶寶因過度飽食而哭鬧,爸比媽咪應仔細觀察寶寶日常飲食狀況,嚴格控制食量。江明洲醫師表示,就一般狀況觀察,第1個月的新生寶寶一餐奶量約為90∼100c.c,第2個月之後的奶量則平均約在120∼150c.c左右。除了奶量精準估算,飲用配方奶baby的爸媽,還得注意水與奶粉的比例不可過濃或過稀,以免引起孩子不適。

(小叮嚀)

對六個月前,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食的小Baby來說,每日應攝取的基礎奶量,主以寶寶體重公斤數計算,每一公斤所需奶量,應大於或等於100c.c(每公斤≧100c.c)。而超過六個月,開始額外補充副食品的寶寶,則也可參考上述飲食計算規則,進行日常飲食衡量。

狀況3:過冷與熱時的啼哭

  • 哭聲特點
    若寶寶因週遭環境過冷而啼哭,哭聲多會就短促、高亢;如處在高溫環境,則孩子除大聲啼哭之外,還容易出現躁動不 安、不耐煩的神情,甚至已經滿身大汗,發了一身痱子。

  • 連帶生理反應
    觀察剛出生的新生兒,父母常會把寶寶包成緊密條狀物,認為這樣能增加寶寶安全感,不易受寒,也能降低受驚嚇機會。但是陳慧文醫師表示,新生兒的基礎代謝、散熱速度快,未適當包覆,易有失溫風險;但全身包過緊,也可能出現「假性發燒」!

  • 不哭妙招
    由於新生兒心跳每分120∼160下,呼吸每分鐘達30∼60次,明顯超出大人很多,正因為身體代謝循環快,衣著包覆不能 以成人標準看待。為了兼顧保暖與舒適感,建議小Baby穿衣,掌握「比大人多一件」的原則。夏季時,除了紗布衣之外,可再替寶寶穿上一件棉質外衣;而冬天除了紗布衣、棉質衣,爸比媽咪還可視氣溫下滑程度,適時為孩子添加外罩的嬰兒睡袍或襪套。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

 
(詳文請見育兒生活雜誌)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