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奶慢吞吞怎麼辦?   

採訪/蔡淑如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暨新生兒科專科醫師 程劭文
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腸胃暨營養科主治醫師 劉明發

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吃得好、長得快,連帶地他喝奶的時間也成了關注焦點。造成寶寶喝奶時間拉長的原因多和餵食方式、器具、疾病、生理發展有關,建議家長仔細觀察孩子喝奶的反應及生長曲線,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並處理。

下列為常見影響寶寶喝奶時間的原因,還請家長提高警覺:

【技術篇】

  • 母乳寶寶:
    直接哺餵母乳者,若寶寶出現愛吸不吸、喝奶時間拉長的情形,通常是因為媽咪的哺餵姿勢不對;小寶寶吸吮動作還不成熟,特別是出生體重較輕的孩子更明顯;或媽媽為頭一胎生產,奶水不足或比較容易緊張。

  • 瓶餵寶寶:
    劉明發表示,各階段寶寶雖然奶量不同,但平均都能在10∼30分鐘解決一餐。扣除掉疾病、環境等影響因子,家長還要留意奶嘴洞大小的問題。奶嘴洞太大,孩子容易因嗆到而拒食;奶嘴洞太小,又會造成他吸吮困難,兩者都會導致寶寶喝奶時間變長。

【疾病篇】

  • 呼吸或心臟方面疾病:
    程劭文表示,特別是在寶寶出生後1、2個月期間,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每一餐進食都超過1小時以上,而且過程中似乎很費力,容易嗆到或一直溢奶,吃完奶後留了滿身大汗,便要小心孩子是否有呼吸或心臟方面的疾病。通常父母在照顧這類孩子共同的疑問為:為何每天花那麼多時間餵奶,孩子卻吃得很少,體重增加亦不理想等。

  • 消化疾病:
    1. 胃食道逆流:

    劉明發表示,一般我們吞下的食物會混和唾液,由食道進入到胃裡,再與胃液充分攪拌及經胃竇研磨後進入十二指腸,而胃液逆流至食道下端即稱之為「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本為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而食道本身則具有與之相對應的防護功能,寶寶1∼2個月左右,胃酸會增多,這時較易因胃食道逆流而產生噁心、灼熱感,影響孩子進食的意願而拉長用餐時間。
    2. 乳糖不耐症:
    簡而言之,即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而產生腹脹、腹痛等反應。母乳和配方奶中都含有乳糖,父母如果攝取奶類會感到不舒服,通常寶寶有乳糖不耐的比例較高,而乳糖不耐的寶寶常因感覺噁心、腹脹、拉肚子拒吃,這一點家長可從寶寶的排便習慣中發現異樣。通常寶寶出生兩個禮拜後,配方奶寶寶2、3天排便1次,或1天排便2、3次,母乳寶寶1天排便5、6次皆屬正常,超過則要小心。
    3. 腸絞痛:

    寶寶未滿4個月以前,因腸壁神經發育尚不成熟,腸子容易蠕動過快、糾結而導致疼痛。腸絞痛發作的高峰為傍晚4∼8時,在寶寶1∼2個月大,寶寶的奶量會逐漸增加,出現腸絞痛的機會相對較高。如果家長發現寶寶常在傍晚時哭鬧,哄了許久又沒效的話,便不能忽略寶寶有腸絞痛的可能。
    4. 牛奶蛋白過敏:
    嚴重的牛奶蛋白過敏通常寶寶出生後3∼5天就可以發現,但情況輕微者,則可能到1個多月、2個月左右才顯現出來。症狀包括噁心、腹脹、血絲黏液便等。

  • 吞嚥問題
    1. 腦部功能障礙:
    出生時腦部有缺氧、先天性腦畸形、腦性麻痺的寶寶,可能因腦部功能障礙而影響他的吞嚥,導致進食時間變長。新生兒階段,因腦部還在發育,腦部疾病不容易確切診斷,以腦性麻痺來說,多於3∼6個月期間發現症狀,最慢至6個月可以確診。
    2. 喉頭軟骨發育不良:
    少部分新生兒因喉頭軟骨沒有發育好,所以喝奶時容易嗆到,加上跟呼吸系統無法順利配合,喝奶時要比較費力,自然喝奶時間比較長。
    3. 食道疾病:
    如食道跟跟氣管間有?管,同樣容易導致孩子嗆奶,不過這在出生後就能馬上發現。另外如食道炎、食道長異物,脖子的淋巴腺瘤、血管瘤也會影響孩子的吞嚥功能。

 

番茄、蝶豆花、洛神花...等農產品訂購

 
(詳文請見12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