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寶寶胃腸炎食物供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忠孝院區 陳姿吟營養師
胃腸炎急性發作時,除了會造成寶寶肚子痛、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外,還可能影響其食慾;這時除了請醫師診治外,飲食方面選擇清淡,避免重口味及油膩的食物,日常生活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才能避免病從口入,減少病菌入侵的機會。
在小兒科病房中常見到許多因為胃腸炎住院的小病友,因頻繁的上吐下瀉而顯得疲憊與虛弱,讓爸爸媽媽好不心疼!進行病房訪視時,總被問及諸如:「小朋友何時才不再拉肚子?」、「一直拉或吐是不是就是胃腸炎?」、「為何小朋友一定要禁食?」、「寶寶的情況好轉了,可以給寶寶吃什麼補充營養呢?」讓我們一起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看吧!
不潔食物引起胃腸炎
食物本身是很好的載體,富有營養素、水分,如果製備過程、保存狀況不夠衛生,食物不夠新鮮有腐壞現象,都可能讓食物自行產生毒素或附著病菌(如沙門桿菌或輪狀病毒);而若食物本身殘留過多農藥等化學製劑,也會刺激胃腸黏膜引發發炎反應的產生,最常見的症狀不外乎小朋友肚子痛、發燒、嘔吐、腹瀉等,尤其是腹瀉症狀,總是讓父母們驚慌失措。
有腹瀉症狀卻不一定表示寶寶罹患了胃腸炎,也可能是因為其他疾病所引起,通常來說,胃腸炎在小朋友當中很常發生,輕微的胃腸炎不見得會引起寶寶的不適感,經過1∼2天休息搭配飲食調整後幾乎可以不藥而癒,不論哪一階段的寶寶都應該可以維持正常的飲食狀態,但要留意水分的補充及清淡調味;至於急性腹瀉或併發便便性狀改變的腹瀉,則建議應盡快帶寶寶就醫釐清引發胃腸炎的原因,避免變成慢性腹瀉,反而影響健康。
不同年齡寶寶發生胃腸炎時……
腹瀉時期因為水分的大量沖刷,會使得腸道黏膜受損,表面的各種酵素流失增多,特別是乳糖*的流失更多,因而影響到營養素的吸收,當能量及營養攝取不足時,小腸內的腸絨毛會開始萎縮,更加重營養不良的危害,現在已知腸絨毛的再生周期約為3∼7天,因此現在的營養概念並不鼓勵禁食太久的時間,越早給予適當的食物對於寶寶的健康越有幫助,至於如何給予,有一些大原則可供各位父母參考:
-
出生∼4個月寶寶
其腸道功能尚不完整,腸壁也較脆弱,一旦出現胃腸炎現象,很容易產生併發症,因此醫生多會搭配用藥,此時可以將嬰兒配方奶改為「醫瀉配方」,維持標準濃度即可,因為此配方已經將蛋白質進行水解成小分子,或改為黃豆蛋白;醣類也以麥芽糊精來取代乳糖,都可以避免刺激腸道。至於較早期建議以稀釋濃度的「半奶」給予法,則開始不太建議,因為仍含有乳糖且蛋白質分子大,還是會造成腸道負擔,而且稀釋後營養價值降低,反而使寶寶的營養狀況下降。另外需要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平衡,必要時可以諮詢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選擇適合的產品。
-
5個月∼1歲寶寶
除了使用醫瀉配方之外,此時期的寶寶因為已經開始食用副食品,故應避開其他相關乳製品,但也不宜立即停止其他副食品的給予,可改以清米湯、清米漿,或清粥加些鹽、白吐司、自製蘋果汁,或蘋果泥等較溫和的食物供應。
-
2歲以上幼兒
飲食應避免重口味及油膩,以主食類為主,如白飯、清粥、白吐司、饅頭、麵條等;搭配較易吸收的魚類或雞肉類,以清淡調味法如清蒸、煮湯等方式製備,除了提供熱量,更提供水分補足拉肚子的流失量;並給予質地柔軟的蔬菜類補充膳食纖維質、調整腸胃功能;水果可選擇提供水溶性纖維質豐富的種類,如蘋果、香蕉、奇異果等,緩解腹瀉症狀。
夏天預防胃腸炎入侵手則
很多父母或長輩因為擔心寶寶拉肚子嚴重,而一味地禁止食物給予,只提供米湯之類的食物,其實是很不適宜的喔!因為米湯中除了少許碳水化合物之外,幾乎不含熱量及營養素,並不適合長期給予,所以還是必須有均衡營養概念,才能治好胃腸炎又兼顧健康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