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胎兒健康的關鍵角色   

作者: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高危險妊娠症科主治醫師陳宜雍  前置胎盤、胎盤功能、胎盤老化、胎盤鈣化

懷孕過程中,媽咪很少思考關於胎盤的大小事,然而,胎盤的重要性猶如胎兒的守護神,守護著胎兒的每個呼吸,也牽動著媽咪體內的每個改變,值得孕媽咪一探究竟。

胎盤與母胎健康大有關係
胎盤演化自胚胎組織,受精卵著床後逐漸形成並附著於子宮內膜上,約於妊娠9周後開始發揮功能。當精卵結合於輸卵管中,於子宮中上段處著床,著床的位置通常也決定了胎盤的位置。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高危險妊娠症科主治醫師陳宜雍表示,絕大多數的胎盤形成位置都位於子宮的中上段,子宮的中上段有較豐富的血液流量,有益於胎兒生長,但若是胎盤形成於子宮的下端位置(靠近子宮頸口),容易成為前置胎盤,屬於高危險妊娠。
胎盤因為胎兒而生,透過主動運輸、被動運輸或滲透方式,母體的養分得以經由胎盤中不同的輸送蛋白傳遞給胎兒,此外,胎盤亦具有代謝與過濾的功能,能將胎兒不需要的物質代謝出去,也能做為抵擋有害物質進入胎兒體內的第一道防線,因此,正常的胎盤功能與位置,對母胎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胎盤功能不佳需早期治療
一般而言,胎盤會隨著胎兒的體重增加逐漸增大,但通常很難直接知道胎盤功能好不好,例行產檢中,妊娠初、中期,產科醫師會藉由抽血數值的表現與
子宮動脈血流狀況推測胎盤功能;妊娠中、後期,則是觀察臍帶動脈的血流狀況來推測胎盤功能是否正常,同時,合併觀察胎兒大小、活動力與羊水量。胎盤功能若不如預期,胎兒獲得的養分就會受影響,連帶會影響生長的幅度,甚至可能增加母親罹患子癇前症的風險。
一旦在妊娠早期發現媽咪的胎盤功能有異,產科醫師通常會提高警覺,可能要求孕媽咪按時投予阿斯匹靈,為整個孕期做完善準備,以降低不必要的生產風險。

內分泌功能為穩定胎兒
為了協助胎兒在母體中順利長大,胎盤兼具許多器官功能,如:肺臟、肝臟與腎臟的代謝功能,可幫助胎兒代謝身體廢物,也包含內分泌功能,如:胎盤形成後所分泌的黃體素,抑制平滑肌收縮、有益於穩定胎兒生長;或是由胎盤所分泌的人類胎盤催乳素,使孕媽咪血糖升高、有利胎兒獲取足夠的血糖等。

胎盤娩出
寶寶娩出後30分鐘之內,透過子宮自行收縮,胎盤會隨即娩出,娩出的過程不大會造成產婦疼痛,娩出後,醫師會確認胎盤是否完整,確保子宮中沒有殘存的胎盤,否則若子宮內殘留胎盤組織,可能會造成產婦的不正常出血。

胎盤鈣化
懷孕大約到了後期,有些孕媽咪會有胎盤鈣化的現象,陳宜雍醫師解釋,胎盤鈣化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與胎盤老化和飲食習慣無關,胎盤鈣化不影響胎盤功能的運作,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透過超音波進行產檢時,若發現胎盤鈣化,基本上醫師仍要合併觀察羊水量、胎兒大小與臍帶子宮血流狀況,方能為胎盤功能進行評估,胎盤鈣化通常不會是判斷胎盤功能異常的指標,唯若於妊娠18~24週前就發現胎盤鈣化,可能就比較需要留意媽咪後續的妊娠狀況。

胎盤老化
超過預產期還沒生,總是讓孕媽咪感到焦躁,醫學上,妊娠42週之後未生產,稱為過期妊娠,此時若胎盤出現老化跡象,就會使胎盤功能受影響,使供應胎兒的養分減少,必須進行催生。

前置胎盤
當胎盤附著於子宮靠近子宮頸口的位置,懷孕中後期之後,就有可能形成前置胎盤的狀況,前置胎盤的危險性不在於胎盤功能的缺乏,而是靠近子宮頸口的位置會使每次子宮收縮發生時,容易造成孕媽咪產前出血,嚴重的產前出血可能造成胎兒缺氧、胎兒窘迫或早產,危急狀況不容輕忽。容易發生前置胎盤的高危險族群包含:前胎剖腹、動過子宮手術與人工流產手術的女性,因為子宮內膜有傷疤,受精卵容易掉落其上,甚至可能發生「植入性胎盤」的風險。到了懷孕中後期,前置胎盤的嚴重程度與是否造成密集出血,會影響分娩的方式,若是胎盤未蓋住子宮頸口,或許仍有機會選擇自然分娩,但若出血狀況頻繁或是胎盤已蓋住子宮頸口,就可能必須在醫師的評估下提早進行剖腹生產,以維母胎平安。
 

 

媽媽寶寶雜誌 授權刊出  2018年2月號)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