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視經期異常潛在警訊
採訪撰文/Jessica
責任編輯/湯佳珮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 吳文毅
攝影/檸檬巷館
梳化/蔡琇惠
model/蘇佳吟(※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不少女性長期深受經痛、經血量多、週期不規律的困擾,有人選擇積極治療,有人則消極隱忍,事實上,月經不單是身體健康的指標,更密切關係著生育能力,這個每月來訪的「神祕好朋友」,絕對需要我們多以耐心關注、用心呵護。
常見經期異常4大類型
妳是否曾發生經期異常的困擾?在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的臨床觀察中,至少有超過一半的女性,覺得自己曾發生經痛或經期異常的現象,只是每個人顯現的症狀不同、發生頻率也有所差異,有的人選擇就醫檢查接受治療,也有的人對此不以為意,因此,不見得人人都曾有因經期異常而就醫的紀錄。
-
異常1 經痛
常見原因》
發生經痛背後的可能原因很多,除了原發性經痛外,其他常見原因還包含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內膜異位發生在子宮壁肌肉層稱為子宮肌腺症,發生在卵巢則稱為巧克力囊腫)等。
肌瘤和肌腺瘤的患者,症狀上都會表現出經痛和經血量多,疼痛的位置較集中在腹部中央;若是單純的巧克力囊腫則會以經痛為主要症狀,不會出現經血量多的問題,但因為病灶是卵巢,所以疼痛位置偏腹部兩側。
何時就醫》
當疼痛到影響正常生活,無法藉飲食、熱敷等簡易自我療法獲得緩解,或者吃止痛藥也無法改善,甚至止痛藥量越用越重,此時建議務必就醫找出根本原因,才能對症改善問題。
-
異常2 經血量過多
常見原因》
包括子宮肌瘤、子宮腺瘤、子宮息肉等。但子宮息肉的患者通常不會因此感受到疼痛,而會以經血量多、不規律出血為主要症狀。
何時就醫》當經血量過多、常帶有血塊到已影響正常生活,或者曾經感到暈眩或呼吸困難(貧血症狀),此時建議務必就醫找出根本病灶對症改善。
-
異常3 經血量過少
常見原因》
較常見的原因有二,一是進行人工流產手術後子宮內發生沾黏,可生長內膜的空間因沾黏而縮減所以經血量變少;其二則是荷爾蒙分泌異常,像是步入更年期、卵巢功能退化、情緒壓力大、生活作息紊亂等原因。
何時就醫》
如果偶爾發生一次經血量過少,可以先暫時觀察一陣子,看下個月是否就恢復正常,但若現象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則建議就醫進行檢查或治療。
-
異常4 月經週期不規律
常見原因》
在不該來時月經來潮,可能與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頸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病變、卵巢病變(卵巢腫瘤)、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等相關。
何時就醫》
當月經週期不規律的現象時常發生,或是在兩次經期之間發生不規律的出血時間超過3天,則建議就醫進行檢查或治療。
檢視妳的經期狀況
女性從初經來潮至更年期為止,一生中大約會經歷400次的經期。而依據個人的身體狀況,月經週期長短亦會有所不同,多數女性的正常週期,以介於25∼35天之間居多。
從抽血與棉墊用量,判斷是否經血過多
如同前面所提及,單次月經流失經血30∼80CC都屬於正常範圍內,換言之,超過80CC即表示經血流失過多,不過,通常不會有人將所有棉片蒐集起來做統計,吳文毅醫師表示,臨床上常以抽血檢驗血紅素數值,以是否有貧血問題來判斷,此外,亦可使用衛生棉墊的用量評估──單片棉墊通常可吸收約5CC液體,但多數人局部浸濕就會更換,因此基本上只要一次月經週期使用超過兩包棉墊(約20片以上)就算經血量過多。
而在醫學上另有一種評估方式,叫「PBAC
Score」,依據棉片浸濕程度、血塊大小等計算分數,單次經期來潮累計分數達100分以上即表示經血量過多。這種將失血情形具體量化的統計方式,一般僅用於醫學研究和治療上,平時較少使用,但若懷疑自己有經血量過多的問題,也可考慮先以此檢視自身狀況。
-
經期常見症狀──頭暈&頭痛
經期發生頭暈多半是因為血液流失過多,若置之不理,長期下來可能演變成貧血問題;而頭痛則與前列腺素有關,我們知道,月經來潮是子宮內膜剝落造成的,內膜剝落處會產生前列腺素促進子宮收縮、幫助經血排出,其中一部分前列腺素隨血液循環到了頭部,便會產生頭痛的現象。吳醫師也提及,此外有的人在經期容易拉肚子,則跟子宮內膜異位相關,因原本應在子宮的內膜跑到其他部位生長,剝落時刺激腸胃蠕動而造成拉肚子。
-
經期常見症狀──經血參雜血塊
經血中參雜血塊主要受兩大原因影響,一是經血量過多,二是經血在體內蓄積太久凝結成塊,通常在經期第二、三天較常出現。
血塊是一種表徵,不能和健康與否畫上絕對的等號,僅能作為經期異常的參考評估依據之一,但若血塊量過多或伴隨著強烈經痛,則必須回頭追溯原因,了解究竟是肌瘤或子宮息肉等其他因素導致。
-
經期常見症狀──經痛
造成經痛的可能原因很多,包括肌瘤、肌腺瘤、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等,有的人僅會感覺到微微悶痛,卻也有的人會因為劇痛而影響生活或工作。吳文毅醫師提醒,如果長期深受嚴重經痛困擾,千萬不要諱疾忌醫隱忍問題,應該先至醫療院所接受檢查,找出並了解確切的原因後,才能針對問題進行治療。
經痛對策1 服用藥物
一般來說,找不出確切病灶的經痛,統稱為「原發性經痛」,嚴重時可以服用一般止痛藥,或是請婦產科醫師開立專門的藥物止痛(婦產科能開立藥理機轉作用於子宮的止痛藥,和一般止痛藥相比,改善經痛的效果較佳),或是部分女性會在醫師的建議下,考慮服用避孕藥控制經痛。
臨床上常有患者對於止痛藥十分抗拒,吳醫師表示,畢竟不是長期、大量的服用藥物,偶爾吃一兩天止痛藥不至於對健康有害,倒是不願服藥讓疼痛影響生活作息,反而更不舒服也不方便呢!
經痛對策2 子宮內投藥系統
近年來出現一種減緩經痛的新方式,稱為「子宮內投藥系統」,會在子宮內裝置具特殊構造的避孕器,具有緩釋藥物的功能,除了避孕還能帶來減少經血量、減緩經痛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子宮內投藥系統有5年的使用期限,期間如果有懷孕的打算,或是使用年限一到,就必須請醫師幫忙取出。
經痛對策3 妙方多嘗試
不少人都有自己獨門的改善經痛妙方,像在腹部貼暖暖包、吃巧克力,或是喝熱可可、喝薑茶、吃紅豆湯,這些方法雖然目前鮮少有科學文獻佐證,但只要不會過量,多方嘗試看看倒也無妨。
至於東方人常說,經期食用生冷食物或冰品涼飲易造成經痛,從西醫的角度來看,人類的腸胃道和生殖泌尿道屬於不同的系統,飲食應不致於影響月經,這種說法尚未有科學證據顯示關聯性。但臨床上的確可以觀察到不少女性,經期食用冰品後都會出現腹痛現象,吳文毅醫師說明,西方女性在產後會食用冰品促進子宮收縮,子宮收縮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疼痛,所以冰品和經痛間可能有部分因果關連,詳細狀況還有待進一步科學釐清。
排卵期出血,對健康無礙
女性體內有四種賀爾蒙與月經週期密切相關──促卵泡激素(FSH)、黃體生成激素(LH)、雌激素(E2)、黃體素(Progesterone),這四者操縱著子宮內膜的生長,在排卵期到來前,卵巢忙著分泌女性賀爾蒙促使卵泡和內膜成長,一旦排卵後體內女性荷爾蒙會下降,此時因賀爾蒙無法繼續維持卵泡生長,便可能因此出現排卵期出血的現象。基本上排卵期出血對健康不會造成影響,多半只會少量出血1∼3天便自動停止,不用過於擔心。
月經週期長短,反映著身體機能老化
女性隨著年齡增長、賀爾蒙分泌改變,超過45歲後因老化而生理機逐漸下降,一開始會反映在月經週期縮短上,可能從30天變成25天甚至更短,之後逐漸轉變成兩三個月才來潮一次,這意謂著卵巢功能退化,更年期日漸逼近。發生這種情況以超過45歲者居多,但也有人提早在45歲前發生,稱為「更年期前期」,另外有部分女性甚至更提前在不到40歲便停經,若經診斷確診為「卵巢早衰症」患者,則必須接受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吳文毅
學歷: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臺大醫院婦產部研修醫師、臺灣婦科醫學會副秘書長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臺大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臺大醫學系兼任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