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搞懂Baby預防接種  

採訪撰文/邱平
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專業母胎醫學中心副院長&書田診所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葉勝雄
臺安醫院新生兒及兒童胸腔專科醫師陳萬德
攝影/2026兒童拍拍
梳化/Amber
演出/超萌女寶:晴晴、漂亮媽咪:林欣怡、藏鏡醫師(其實是爸比):陳明彥

雖然爸媽都會照著「兒童健康手冊」去按時幫寶貝施打疫苗,卻常常搞不清楚疫苗的實際效用為何?什麼第一劑、第二劑?三合一、五合一…到底是什麼東東?打完是否會出現什麼副作用?家長還有什麼必須知道的注意事項?就讓專業的小兒科醫師為您解惑,一起來了解寶寶疫苗全攻略!

為什麼寶寶需要接種疫苗?
現在政府規定,從寶寶剛出生的24小時內,便會開始施打第1劑預防針(B型肝炎疫苗),之後還需要依據「兒童健康手冊」上所列的項目,按時帶寶寶去接種各類預防不同傳染疾病的疫苗。但是看到表格上林林總總的一大排清單,爸媽可能會有點小心疼,寶寶真的需要挨這麼多針嗎?
但是相對於挨針,有許多傳染疾病的侵襲力實在不容輕忽,很可能會讓稚嫩的寶寶留下嚴重的後遺症,甚至失去寶貴的生命。所幸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加上疾病預防觀念的普及,公費疫苗的種類也日益多元,近幾年疫苗的進展均有相當大的突破。
比如白喉、破傷風疫苗自問世後,已經很少在臨床上遇到這些疾病案例;而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樣讓醫界感受很深,嬰幼兒染肺炎的案例已減少很多,並從104年1月1日起納入1歲前的常規接種項目;另外像輪狀病毒疫苗雖是自費疫苗,也讓幼兒感染住院的比例大幅減少,這些都是接種疫苗帶來的預防成效。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副院長&書田診所小兒科葉勝雄醫師指出,疫苗主要的作用,就是讓身體先產生抗體,進而達成預防疾病的目的。而寶寶最早的防禦屬於被動免疫,即在媽媽懷孕期間,透過胎盤得到來自媽媽的抗體;另一個來源則是從母乳中得到抗體。但是這些抗體都是外來的,並非由自己身體產生的主動免疫,而且這些抗體大概在寶寶出生4∼6個月後就會逐漸消耗殆盡,只有母乳能多少補充一些抗體。因此建議爸媽不妨多花點時間,好好了解這些疫苗的特點及好處,並按時帶孩子去接種,讓寶貝擁有抵抗疾病的防護力,健康平安的長大。

疫苗的預防原理
至於疫苗的預防原理是什麼呢?為什麼接種後就能讓寶寶的身體具備抵抗力呢?臺安醫院小兒科陳萬德醫師表示,疫苗其實是偽裝成病毒的形態,來欺騙人體的免疫系統。由於人體感染過某種病原體後,便會產生專一性的抗體,用來保護人體免於下一次的感染。所以疫苗就是把對人體無害的病原體注入人體,比如死菌或減毒的活菌,讓人體在低風險不致於真的生病的情況下,有類似自然感染的效果,便能幫助免疫系統辨識與記憶,往後若遇到真的病毒入侵,身體的免疫機制就可以比照之前的經驗來有效消滅病毒。

活菌和死菌的差異
而疫苗目前主要可分為活性減毒疫苗(活菌)和不活化疫苗(死菌),主要的差異如下:

  • 活性減毒疫苗
    即指活的疫苗,模擬自然感染,但是病菌的武器被削弱了,所以進入人體並不會真的生病。理論上活菌的效果會比死菌相對好一點,因為接近自然感染過程所產生的免疫力,通常能維持比較久的時間。不過副作用也會相對較高,而且病菌本身是活的,在極少數情況下仍可能會突變產生致病力,或是對於免疫功能較低下的人體接種,也仍有少許的致病風險。
    目前活性減毒疫苗包括:卡介苗、輪狀病毒疫苗、水痘疫苗,以及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疫苗(MMR)。其中水痘疫苗或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疫苗,在1歲前施打的效果較不佳,因為可能會被來自媽媽的殘餘抗體中和掉,所以這兩種疫苗必須等到1歲後再打。

  • 不活化疫苗
    即為死的疫苗,是將病原殺死(去活性),把取自病毒、細菌的片段構造接種到人體,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認識這些結構,進而產生抗體加以對抗。由於疫苗本身不會再生長,所以不會造成感染,也不會讓接受施打者生病,因此對於1歲前的寶寶是可以接種的,在製造時亦可使用較大劑量,來抵銷媽媽抗體所造成的影響。目前大多數疫苗均屬此類。

為什麼有些疫苗需多次接種?
一般來說,疫苗在寶寶越小的時候接種,產生抗體的效果會稍微差一點,所以這些疫苗必須按照時程接種好幾劑。比如寶寶出生24小時內就要施打B型肝炎疫苗,之後在滿1個月和滿6個月時還要陸續打,共需打3劑。而1歲以下的寶寶除了B型肝炎疫苗外,需要多次接種的尚有五合一疫苗(公費4次)、肺炎鏈球菌疫苗(公費3次+選擇性自費1次),和輪狀病毒疫苗(自費2次或3次)。但不能因為這樣就想說等寶寶長大一點再打,這會讓寶寶陷於被感染的風險中;仍必須按照時程施打疫苗,以期及早產生保護效果。

公費疫苗全攻略
以下依照「兒童健康手冊」所列的公費疫苗項目,以接種時程排序來一一介紹:

  • B型肝炎疫苗
    為預防B型肝炎的疫苗,是寶寶的第一支預防針,共需施打3劑。
    建議施打時程
    若無特殊情況,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儘速接種第1劑,之後分別在出生滿1個月和6個月時,施打第2劑和第3劑。
    若出生體重未達2000公克,且母親為B型肝炎帶原者,出生後要盡快接種B肝疫苗,且為第0劑,並於出生1個月或體重滿2000公克時,從第1劑開始接種。
    若母親非為B型肝炎帶原者,且出生體重未滿2000公克,則於出生1個月後或體重滿2000公克時,從第1劑開始接種,不需施打第0劑。
    接種禁忌
    ˙先前接種本疫苗或對本疫苗任何成分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
    注意事項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母親若為e抗原陽性之B型肝炎帶原者,無論寶寶出生體重多少、是否是早產兒,寶寶都應在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1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若母親為e抗原陰性之B型肝炎帶原者,仍建議自費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進一步預防。
    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
    ˙接種部位可能有紅、腫、疼痛情形。
    ˙偶有發燒、倦怠,通常1∼2日即消失。

  • 卡介苗
    為避免幼童因感染結核菌發生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結核病。
    建議施打時程
    自105年1月1日起,改為滿5個月施打(原為出生24小時後施打)。數據顯示,接種後造成卡介苗骨髓炎這種不良反應的機率極低,而發生骨髓炎的寶寶接種時的月齡都比較小。因此把適合接種年齡調整為出生滿5個月。
    接種禁忌
    ˙嚴重濕疹與有明顯皮膚表皮缺損的其他皮膚病、免疫機能不全者。
    注意事項
    ˙疑似結核病人及疑似被結核菌感染者,勿直接接種卡介苗。
    ˙早產兒或出生體重在2500公克以下之新生兒(體重一旦超過2500公克,經醫師診察確定可接種者不在此限)。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麻疹及水痘感染及其復原期。
    ˙若有做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的篩檢,於確定報告正常後再施打。
    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
    ˙注射後接種部位大多有紅色小結節,不需特別處理,若變成輕微的膿泡或潰瘍,不需要擠壓或包紮,只要保持局部清潔,約經2∼3個月潰瘍就會自然癒合。
    ˙如果接種部位出現多量的膿液或發生同側腋窩淋巴腺腫大情形,可請醫師診治。

  • 五合一疫苗
    包括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加上b型嗜血桿菌疫苗以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沙克疫苗。
    建議施打時程
    出生滿2、4、6個月和1歲6個月各接種1劑,共4劑。滿5歲時則是施打4合一疫苗,少了b型嗜血桿菌疫苗。
    接種禁忌
    ˙先前接種白喉、破傷風、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小兒麻痺相關疫苗或對本疫苗任何成分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
    ˙接種含百日咳疫苗後7天內曾發生腦病變,且無其他可解釋病因者。
    ˙出生未滿6週。
    注意事項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患有進行性痙攣症或神經系統疾病者,宜於醫師判斷病情已經穩定後才注射疫苗。
    ˙先前接種含破傷風疫苗後6週內曾發生過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syndrome)者,不建議施打。
    ˙曾接種含破傷風類毒素疫苗後,發生Arthus過敏反應者,與次劑含破傷風類毒素疫苗應間隔10年以上再接種。
    ˙曾發生下列狀況者需經專科醫師評估後再接種:
    (1)先前接種「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DTaP)或「白喉-破傷風-百日咳三合一疫苗」(DTP)後48小時內曾發生不停嚴重哭鬧超過3小時、虛脫(collapsed)或類休克狀態(shock-likestate)、發燒超過40.5℃(105℉),或接種後3天內曾發生痙攣(seizure)且無法以其他原因解釋者。
    (2)需用藥物治療的心臟衰竭或發紺性心臟病者。
    ˙
    不適宜接種含百日咳疫苗之6歲以下幼兒,可改接種「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DT)及「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IPV)。
    ˙滿7歲以上不適用。
    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
    ˙接種後1∼3天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紅腫、酸痛,偶爾有哭鬧不安、疲倦、食慾不振或嘔吐等症狀,通常2∼3天後會恢復。
    ˙不停啼哭或發高燒之症狀較為少見;而嚴重不良反應如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則極為罕見。
    ˙如接種部位紅腫持續擴大、接種後持續高燒超過48小時或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及嚴重不適症狀,應儘速請醫師處理。

  • 水痘疫苗
    為預防水痘的疫苗。
    建議施打時程
    滿1歲施打1劑。
    接種禁忌
    ˙
    先前接種本疫苗或對本疫苗任何成分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
    ˙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
    注意事項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最近曾輸血或接受其他血液製劑者(如免疫球蛋白),應詢問原診治醫師何時可接種水痘疫苗。
    ˙接種前24小時內曾接受特定抗病毒藥物者(如:acyclovir、famciclovir或valacyclovir),於接種後間隔14天以後再重新開始服用這些藥物。
    ˙接種後皮膚出現紅疹者,應避免接觸嚴重免疫不全者。
    ˙18歲以下兒童接種水痘疫苗後6週內宜避免使用水楊酸類藥品(salicylates)。
    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
    ˙局部腫痛,注射後5∼26天於注射部位或身上出現類似水痘的水泡。

  • 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混合疫苗(MMR)
    為預防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
    建議施打時程
    滿1歲、滿5歲後各1劑。
    接種禁忌
    ˙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
    ˙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
    注意事項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最近曾輸血或接受其他血液製劑者(如免疫球蛋白),應詢問原診治醫師何時可接種MMR。
    ˙曾有血小板低下症或血小板缺乏紫斑症的疾病史者,宜請醫師評估。
    ˙接受結核菌素測驗者,如未於接種前或接種當天接受測驗,應於接種1個月後再接受測驗。
    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
    ˙在接種後5∼12天,偶有疹子、咳嗽、鼻炎或發燒等症狀。

  • 日本腦炎疫苗
    為預防日本腦炎。
    建議施打時程
    滿1歲3個月開始打第1劑,隔2週再打第2劑,2歲3個月打第3劑,滿5歲後打第4劑。
    接種禁忌
    ˙先前接種本疫苗或對本疫苗任何成分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
    注意事項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不予接種。
    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
    ˙偶有接種部位發紅、腫脹、疼痛等局部反應。
    ˙偶有發燒、惡寒、頭痛及倦怠感等全身反應,經2∼3天會消失。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自104年1月1日起納入幼兒常規接種項目,為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
    建議施打時程
    出生滿2、4、6個月及1歲以後各打1劑,共4劑(也可稱為3+1打法)。目前政府補助1歲前的頭兩劑和1歲後的1劑(也可稱為2+1打法),因此6個月的那1劑(第3劑)若要施打則須自費。
    若多打自費的這1劑,對嚴重感染症的預防效果約多1成(也就是說3+1打法比2+1打法大約多保護10%),但若考量公費3劑已列為全面施打疫苗,其實已具有群體免疫效果,因此究竟打或不打,家長可自行斟酌。
    接種禁忌
    ˙先前接種本疫苗或對本疫苗任何成分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
    注意事項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
    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
    ˙可能有發燒、不安、注射部位紅斑、硬塊(腫脹)或疼痛(觸痛)、睡眠時間增加或減少等。

  • 流感疫苗
    雖是公費疫苗,也列在寶寶手冊內,但非強制,還是建議爸媽讓寶寶施打。
    建議施打時程
    政府每年10月開始提供公費流感疫苗,嬰兒滿6個月後即可施打。第1次打時,若還未滿8歲,則須在1個月後追加第2劑,之後每年度施打1劑。
    接種禁忌
    ˙先前接種本疫苗或對本疫苗任何成分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
    ˙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
    注意事項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出生未滿6個月,不建議施打。
    ˙先前接種本疫苗6週內曾發生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syndrome)者,不建議施打。
    ˙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
    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
    ˙可能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2天內自然恢復。
    ˙嚴重的副作用,如立即型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等不適情況,若不幸發生,通常於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即出現症狀。所以最好在接種後留院最少半小時再離開。

接種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如何?
根據國外文獻,流感疫苗之保護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約可達30%∼80%,對健康的成年人有70%∼90%的保護效果,對老年人則可減少50%∼60%罹患流感之嚴重性及其併發症等之住院,並可減少80%之死亡率。此外,疫苗保護效果亦需視當年疫苗株與實際流行的病毒株型別是否相符,一般保護力會隨病毒型差異加大而降低。

建議接種的自費疫苗
建議可自費接種的疫苗,主要有輪狀病毒疫苗和A型肝炎疫苗。

  • 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一度是幼兒腸胃炎中發生比率最高的病毒,特別是5歲以下嬰幼兒的腸胃炎,輪狀病毒佔多數,而且也是嬰幼兒因腸胃炎住院的最主要原因。雖然目前在台灣若感染輪狀病毒,並不會像落後國家致死率那麼高,但是嬰幼兒依然會有嚴重的上吐下瀉症狀需住院治療,亦恐有後遺症產生,因此還是建議盡量自費施打。
    輪狀病毒疫苗是少數由口服而非針劑接種的疫苗,目前分為2劑型和3劑型兩種廠牌。2劑型疫苗是將人類輪狀病毒降低毒性後所製成的疫苗;3劑型疫苗則是將牛的輪狀病毒和人類輪狀病毒重組後所製成的疫苗。
    建議口服時程
    出生滿6週後即可開始口服,建議2個月接種五合一疫苗時順便口服第1劑。如果是2劑型,出生滿2、4個月後分別口服1劑;若是3劑型,出生滿2、4、6個月後分別口服1劑。
    由於第1劑和最後1劑都有最晚的使用期限,以達到最好的防護效果,因此爸媽務必要注意時間。通常2劑型在6個月內一定要完成,3劑型則在8個月內一定要完成,萬一錯過適合的年紀,就不建議接種了。然而為了避免小寶寶受到輪狀病毒的威脅,受嚴重上吐下瀉、住院、甚至後遺症之苦,建議施打為佳。

  • A型肝炎疫苗
    A型肝炎疫苗目前部分縣市有公費補助,大多數地區仍是自費。A肝疫苗是所有疫苗當中,已知效果持續最久的疫苗,可維持長達20年以上的保護效力。
    建議施打時程
    出生滿1歲後即可施打第1劑,隔半年再打第2劑。

公費施打條件
A型肝炎疫苗免費接種之實施對象為設籍於30個山地鄉、9個鄰近山地鄉之平地鄉鎮,及金門、連江兩縣之兒童,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歲接種第1劑,間隔6∼12個月接種第2劑。

接種疫苗常見QA
雖然目前接種常規疫苗好像只要照表操課即可,但關係到寶寶的健康,爸媽們還是有許多的疑慮與困惑,以下便整理最常見的問題給爸媽參考:

  • 疫苗一起打,安全嗎?
    有些疫苗會合併在同1劑,如五合一疫苗,還有許多疫苗會在同一天進行接種。像這樣混在一起打越多,會不會副作用也跟著越高呢?
    葉勝雄醫師表示,現行的所有疫苗,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臨床實驗後才會上市,安全上不會有太大問題,所以上述提到的疫苗如果在同一時間打,是不會對健康造成傷害的。
    陳萬德醫師也指出,上市的疫苗都要求效果不能小,副作用不能高,所以效用及安全均具備一定水準。以五合一疫苗來說,合在一起的目的主要在於避免打錯針,也可讓寶寶少挨針,醫護人員的效率亦能提高(不然護士也是要一針一針抽),所以便經過研究評估,將不會互相干擾效果的疫苗合為1劑一起施打。
    至於不同的疫苗在同一天施打,國內可能一次打到2、3針,爸媽就會很心疼了,所以理論上雖是安全的,而且國外作法甚至可以一次打5至7針,但國內一般還是最多打2至3針。況且台灣就醫便利,爸媽大多願意多跑幾趟。
    不過葉勝雄醫師特別提醒,施打疫苗要注意的其實是間隔時間,比如水痘疫苗、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疫苗,這兩種如果不一起打,就必須間隔1個月,才能再施打另一種,因為兩種均屬活性疫苗,若間隔時間太近會效果變差。

  • 常見副作用怎麼處理?
    一般來說,接種部位可能有紅腫、疼痛現象,通常2∼3天內會消失,勿揉、抓注射部位,24小時內可用冷敷減輕疼痛。如接種部位紅腫十分嚴重或經過數日不退、出現化膿或持續發燒,則需儘速就醫。
    另外可能偶有食慾不振、嘔吐、發燒等症狀,通常都是短暫的,會在數日內恢復。至於輕微的長疹子,也通常幾天就會消退,若未消退請再諮詢醫師。
    發燒如果是在該項疫苗所列可能時間發生,可使用醫師給的退燒藥,但若高燒不退或有其他特殊症狀,則可能染患其他疾病,應儘速就醫診察,找出真正的病因。
    陳萬德醫師提到,過去打傳統全細胞型疫苗發燒至38℃以上的機率高達四成,高燒至40℃以上的機率為千分之2。目前已全面改為非細胞型五合一疫苗後,微燒機會也在7%上下;但是高燒機會低至萬分之3。因此,施打疫苗後發燒,年紀越小或是發燒溫度越高,越要考慮疾病的可能性。

  • 有過敏問題還能打嗎?
    1.接種後出現過敏反應
    陳萬德醫師表示,接種疫苗後如果出現過敏反應,則該疫苗之後就不要繼續打。比如若施打日本腦炎疫苗第1劑後發生過敏症狀,後面的第2劑和第3劑便建議不打。但是這樣就無法得到防疫抗體,會有染病風險怎麼辦呢?
    陳萬德醫師解釋,其實透過群體免疫,同樣可達到防疫效果。群體免疫是指接種疫苗之後,除了接種者本人外,周遭的人也因此得到保護的效果。反之若身邊的人都接種疫苗,身處其中的未接種者,染病機率也將更低。所以當大環境中具有保護力的人群覆蓋率提高時,就能打斷疾病的傳播。因此若以日本腦炎為例,目前已列為常規疫苗全面施打,在大部分人均具備防疫能力的情況下,就算因過敏等因素無法繼續接種疫苗,也不需太過擔心囉。
    2.本身是過敏寶寶
    至於本身就是過敏寶寶,有許多家長可能會誤以為過敏就不能打疫苗,其實不盡然。葉勝雄醫師指出,以流感疫苗為例,除非是吃蛋會嚴重到出現過敏性休克才真的不能打,如果只是出現輕微皮膚紅疹,還是能打。
    一般都會建議寶寶在打完疫苗後,先在診間休息半小時左右,觀察都沒事再回家比較保險,萬一真的出現過敏性休克,在醫療院所也才能迅速處理。而若從未吃過蛋,還是可以直接接種,不必為了接種先測試寶寶吃蛋會不會過敏,或者因為沒吃過蛋而不敢打流感疫苗。

  • 漏打疫苗怎麼辦?
    相信新手爸媽常常是一團忙亂,有可能會忘記按時帶寶寶去打疫苗,萬一後來發現有哪支忘記打,可以怎麼處理呢?
    葉勝雄醫師表示,通常差個幾天或幾個月,趕緊補打都沒問題,只要將缺打的劑數補上即可,因為全部打完才有保護力,沒有打完的這段期間,都有被感染的風險。
    然而如果延後太久,可能就會比較麻煩了。卡介苗若1歲前未施打,1歲後便需先做卡介苗的皮膚測試才能打;另外像是5歲的小朋友要補打疫苗,可是之前漏打的疫苗一直延到近5歲才打完,或是根本來不及打完時,便需重新參照補打表格的時間。以五合一疫苗為例,在5歲前需打完4劑,5歲再打一個四合一疫苗,假如之前只打1劑、2劑或3劑,5歲時補打的建議時程便會不同。不過關於補打疫苗,有些新規定可能會和以前不一樣,家長在搜尋相關資料時也需多加留意。
    此外,陳萬德醫師特別提醒家長,由於現行的政策,施打疫苗的時程,非必要不要提前,盡量當日或稍微延後也可以。另外也千萬要記得備齊「健保卡」和「兒童健康手冊」才能接種疫苗(國外的則攜帶國外接種紀錄),否則同樣會白跑一趟喔。

  • 兒童健康手冊遺失了?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帶「兒童健康手冊」才能接種疫苗?因為裡面的「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需由醫護人員確認登記,以免打錯針或重複施打,同時也提醒家長注意下次施打的時間。然而萬一這本手冊遺失了,也沒有任何接種紀錄了,該怎麼辦呢?
    由於接種紀錄在將來上小學時需繳交影本,所以若兒童健康手冊遺失或接種紀錄不見了,可向各地衛生所洽詢申請補發新的兒童健康手冊,但之前的接種紀錄便需請戶籍地的衛生所補登錄上去。或者也可至各地區公所或健康中心申請一份疫苗註冊證明。

接種疫苗是效益最高的防疫方式
雖然所有疫苗都沒有百分之百保證打了之後絕不會受到感染,但除了得病比例會變得極低外,就算真的染病,症狀也將輕微很多。
站在經濟學角度來看,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最划算的一項策略,例如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雖然必須花費約5000∼6000元,但若沒接種而感染到必須住院,除了住院花費外,還要加上家長請假照顧的損失,所付出的遠比疫苗費用高出許多,尤其孩子受罪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所以多打一種疫苗,便是為寶寶多加一層保障囉!



葉勝雄
現職: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專業母胎醫學中心副院長、書田診所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小兒腸胃科臨床研究醫師
臉書專頁:葉勝雄醫師的育兒發燒經
陳萬德
現職:臺安醫院新生兒及兒童胸腔專科醫師、臺安醫院重症加護專科醫師、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臺安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生兒及兒童胸腔科臨床研究醫師
 

 

育兒生活 2016.3月號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