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孕期常見泌尿道問題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景欣、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杜明義
攝影/張明偉
梳化/徐筑芳
model/蔡幸芳(※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參考/24位臺灣泌尿科醫學會醫師合著,《完全解析泌尿道診治照護全書》,原水文化出版。


在懷孕過程中,泌尿道感染、尿失禁、頻尿等問題,常使許多孕婦感到困擾;即使不是孕婦,泌尿道問題也常使許多女性深感頭痛,卻可能決定不予理會。倘若選擇置之不理,狀況也許會愈來愈嚴重。該如何預防與改善?一起看下去。

身體抵抗力很重要
杜明義醫師指出,無論是尿道炎或膀胱炎,大多是大腸桿菌所感染。平時皮膚上大多帶有來自於肛門口的大腸桿菌,身體抵抗力好的時候,細菌與人體和平共存;身體抵抗力不好的時候,就有可能感染。
倘若尿道發炎置之不理,是否會自行康復呢?關鍵還是在於身體的免疫力。如果身體的免疫力很好,即使不吃藥,也有自行康復的可能性。為了讓身體擁有良好的抵抗力,多休息、多喝水、多吃蔬果、不要熬夜、戒菸酒、多運動、別累積太大的壓力,都是日常生活盡量要做到的小地方。

有症狀,應就醫
不過也不能一味樂觀抱持著「一定可以自己好」的態度而延誤就醫。感染有兩種方向,可能自行康復,也可能會惡化,甚至引發腎盂腎炎;更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因此如果覺得頻尿、尿灼熱、解尿疼痛、血尿、下腹悶痛,倘若症狀持續1週以上未獲改善,應就醫檢查。

腎盂腎炎與結石的症狀區別
腎盂腎炎通常只會發生在單側,症狀為發燒、腰痠背痛,會感到持續性悶痛;泌尿道結石則是一陣一陣的劇痛(有點像是產痛),這是因為結石掉進輸尿管,輸尿管蠕動時收縮,因而引起劇痛。

總是頻尿、尿急,生活上如何改善?

  • 別因擔心一直跑廁所而少喝水,以免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提升。每天建議喝水量大約1500∼2000C.C.。不要一次牛飲,建議分次飲用,每小時大約飲用100∼150C.C.即可。

  • 多吃高纖維的蔬果,保持運動、規律排便的習慣,並且避免用力排便。

  • 如果本身體重過重,適度減重有助於改善膀胱過動的症狀。

  • 因為香菸中的化學物質會刺激膀胱,建議要戒菸。

  • 可嘗試避免食用以下飲料或食物3∼5天,假如症狀獲得改善,以後即可盡量避免食用。例如:汽水、咖啡、柑橘類水果及飲料、辛辣的食物。杜明義醫師進一步指出,多喝水排尿量就增加,細菌較易被排出體外,喝湯或飲品皆可(不過喝水的效果比較理想)。但是不建議喝汽水,碳酸飲料會增加尿路結石的機率。

如何預防泌尿道反覆感染?
反覆感染的定義為6個月大於2次,或是1年大於3次。平常要多注意預防之道:

  • 多喝水,並可考慮喝蔓越莓汁,或攝取益生菌。

  • 減少性行為的頻率。發生性行為以後,建議立刻去解尿,有助於將細菌沖出體外。

  • 少穿太緊的褲子。

  • 如廁後,由前往後擦拭。

  • 膀胱下垂、尿失禁、有尿路結石、餘尿過多、泌尿道系統異常等因素,皆可能導致反覆感染。可能需要配合醫師做相關的檢查,包括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等。

泌尿道感染的治療方式
抗生素是最主要的治療藥物。即使是孕婦泌尿道感染,依然可選擇B級的抗生素來服用,對胎兒不會造成危害。不過抗生素治療有一個重點原則,就是必須將一個療程的藥物全部服用完畢,不能自行中斷,以免產生抗藥性。通常抗生素的療程大約3天∼1週左右,視狀況而定。抗生素的常見副作用,例如:胃部不適等,但是通常都不會太嚴重。

尿動力學檢查
當一般的泌尿科檢查找不出病因時,這時候可能就需要做尿動力學檢查。尿動力學檢查為侵入性檢查,將細導管放在膀胱和肛門內,測量解尿時的壓力變化,時間大約需要半小時左右,過程不會太痛。

為什麼會頻尿?
致頻尿的原因很多,如果是孕婦,則大多因子宮壓迫所致;如果不是孕婦、是一般女性,則可能因水喝得太多、膀胱發炎等原因而造成頻尿。生活作息不正常、身體抵抗力不佳、環境悶熱等因素,皆可能導致反覆感染。此外,泌尿道結構異常,例如:有排尿功能障礙、結石等,皆會導致感染的機率上升。倘若已確定沒有感染,尿量很多、常頻尿、常口渴,也有可能是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所致,會轉介至內分泌科治療。

應養成不憋尿的習慣
許多女性平時工作或事情一忙,就會自動開始憋尿,但是這個習慣非常不好。膀胱是由肌肉、神經所支配,一旦憋尿,肌肉層沒有正常收縮,時間久了以後會纖維化、彈性疲乏,解尿不順,也比較容易感染。對於膀胱神經受損,目前沒有特殊療法。應避免進一步損傷,並等待神經自行修復、生長。

懷孕後期,容易腎水腫
杜明義醫師解釋,孕期子宮壓迫到輸尿管,懷孕後期容易腎水腫,尤其容易發生於右腎,屬於生理性腎水腫。有些人會感到右腎部位痠痛,有些人則不會。腎水腫的影響為容易導致感染和疼痛,少數孕婦甚至會因為過度疼痛,而引起子宮收縮。不過有時候究竟是生理性腎水腫,或是因合併結石而引起的疼痛,因為懷孕不宜照X光,往往較難區別。

孕期泌尿道感染,要小心早產風險
由於泌尿道感染可能會有早產的風險,因此一旦有感染的症狀,應盡快看醫生,並要積極治療。而且孕期感染的機率,比一般沒有懷孕的女性更高。張景欣醫師補充,孕婦比沒有懷孕的女性更容易感染,推估也許是因為肚子大、如廁不方便,較少如廁,或是孕期抵抗力較差等因素所致,另外孕期白帶等分泌物變多,也是提高孕期感染率的原因之一。輕微的感染症狀為尿道口有搔癢感;嚴重的感染症狀為解尿時,就像刀割一樣痛,或是尿灼熱,甚至是血尿,必須積極治療。

平時別憋尿、如廁由前往後擦拭、吃蔓越莓乾(或蔓越莓汁、蔓越莓錠)、多穿裙裝、多喝水。洗澡時,亦可考慮使用私密處清潔品(不過不宜過度灌洗陰道)。

兩種常見的孕期尿失禁
張景欣醫師解釋,尿失禁可分為很多種,孕期常見的兩種尿失禁,分別為「急迫性尿失禁」與「應力性尿失禁」。所謂「急迫性尿失禁」,有近似於膀胱過動的症狀(不過並非膀胱過動),會有突然很急迫的尿意;至於「應力性尿失禁」,則是當用力時,才會有尿失禁的感覺,例如:大笑、咳嗽等,皆會使腹部壓力上升,繼而產生「應力性尿失禁」。不過「應力性尿失禁」並非真正「完全性尿失禁」,所謂「完全性尿失禁」,係指不自覺的尿失禁(往往已漏尿卻沒發現),通常發生於神經或脊椎受傷的人身上,孕婦比較少見。
至於孕婦常見的「應力性尿失禁」,發生原因為孕期骨盆比較鬆弛、尿道口比較鬆、膀胱的協調性不佳所致,有時候可能只是有漏尿的感覺,不一定真的有漏尿。
做孕期瑜珈有助於改善尿失禁的問題,孕期瑜珈也可以訓練肌肉的協調性;如果孕期要做凱格爾運動,請先徵詢過婦產科醫師的評估。

隨時多喝水
襪娃娃本舖--純手工製作張景欣醫師指出,建議喝水的分量也可以由體重來推估,不同重量的人喝不同分量的水分。基本上,每公斤體重大約喝40C.C.的水即可,比方50公斤的人,大約喝2000C.C.的水量,不過必須少量分次飲用。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白天很忙碌,常常會忘了喝水」,建議不妨拿一個水壺,盡量督促自己養成「隨時吸一口水」的習慣,久了就會習慣分次飲水。

關於膀胱過動症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台灣大約高達16∼18%的成人有膀胱過動症的相關問題。膀胱過動症為被歸納出來的綜合症狀,描述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的情況(例如:頻尿、尿急,有些人也會有尿失禁),而且必須符合「找不到任何明確原因」的頻尿,才算是膀胱過動。目前醫學界的主要推測是「儲尿過程中,膀胱逼尿肌發生無法抑制的收縮」而導致;假如可以找到原因,例如:感染發炎,就不能算是膀胱過動症。懷孕或產後的媽咪,通常不屬於膀胱過動症的好發族群,但是因為胎兒壓迫膀胱、暫時的骨盆底功能失調或情緒焦慮,可能會有類似於膀胱過動症的症狀。

導致膀胱過動症的各種因素?
張景欣醫師解釋,膀胱過動症是多方症狀所引起的綜合症狀,是不明原因的生理變化。
一派說法是「神經因素導致無法抑制膀胱收縮」;一派說法是「膀胱肌肉本身不穩定」;另一派說法是「膀胱表皮防衛功能缺損」所造成,尿中的物質刺激膀胱表皮下的感覺神經,膀胱的感覺變得很靈敏,而且可能產生不穩定性的逼尿肌收縮。另外,神經系統疾病(例如: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等)、應力性尿失禁術後、骨盆底功能失調、憂鬱症…等,也可能導致膀胱過動的現象產生。
雖然沒有證據顯示,飲食習慣會造成膀胱過動症,不過刺激性或是增加尿量的飲食(代糖、高鹽、麻辣、咖啡因…等),會改變尿液的成分,可能會加重症狀。

確診方式?
只要常有尿急、頻尿,尿急失禁的症狀,而且無法歸咎於特定原因,即可稱之為膀胱過動症。不過還是必須先經過一系列檢查,例如:腹部X光、膀胱超音波、尿液檢驗、尿液細菌培養…等,皆是為了要找到「不是膀胱過動症」的其他疾病。倘若要採更客觀的評估,可使用排尿日誌來紀錄3天排尿的次數與排尿量。假如達到每日排尿8次以上、合併有急尿感、每次的排尿量不多,就能更確認有膀胱過動症。

相關影響?
要積極治療的原因,是因為會影響到生活的品質。外出經常要找廁所,也擔心突然尿急時,無法找到廁所,或是半夜頻尿影響睡眠。不過膀胱過動症本身並不會造成膀胱癌或腎臟病。但有部分病人可能會因為尿失禁,引發泌尿道感染。而反覆的泌尿道感染,是膀胱癌或腎臟病的致病因子之一。

改善的方式?
膀胱過動症的整合式治療,例如:規律的生活飲食習慣、生活節奏放慢、固定解尿的時間間隔、骨盆底肌肉運動,以及藥物治療。假如沒有改善,應接受膀胱尿動力學檢查。如果確診為膀胱過動症,有可能隨著誘發因素的消失而自行痊癒,但也可能因為誘發因素的產生,再度復發。膀胱過動者的飲水量與一般人相同,但如果水喝得不夠,可能增加泌尿道感染或是尿路結石的發生率,使膀胱過動症加重。
許多膀胱過動者因為不穩定性的膀胱逼尿肌收縮,膀胱功能無法正常發揮,尿流細小且緩慢。如果嘗試用力解尿而無法順利排尿,就不建議繼續用力。



張景欣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學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泌尿外科住院醫師、總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研究員、臺灣礦工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杜明義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醫師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