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用藥安全守則:餵藥10大NG行為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藥學部藥師陳宛君
模特兒/可愛妹妹昕恩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看著孩子生病,爸媽的心情也跟著七上八下,餵吃藥的同時不免擔心:「吃這麼多藥好嗎?」、「吃藥很久,為何孩子還在咳嗽?」……對於小兒用藥上,到底有哪些重點該注意?哪些又是常見的錯誤觀念?
4歲的婷婷最近有點咳嗽,媽媽帶她去診所看病,醫師開立藥丸讓她服用。回到家後,媽媽因顧慮女兒還不會吞服藥丸,故將所有藥丸都磨成粉,沒想到因下雨氣候潮濕,才放1、2天的藥粉都受潮了。
對於小兒用藥常見的錯誤方式,亞東紀念醫院藥學部藥師陳宛君根據經驗表示,最常遇到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吞食,擅自將藥丸或錠劑磨成粉狀。除此,多數藥品帶有甜味,例如:糖漿有草莓或葡萄口味等,家長將藥品放在茶几上,由於位置較低,造成孩子自行拿取而誤服的情況。
一般而言,適合小兒的藥品是藥水、糖漿劑或懸浮液劑等,由於好吞服、苦味較少,較容易被孩子接受。原則上,6歲以下幼兒不建議服用藥丸或錠劑,若非不得已必須開立藥丸或錠劑時,多數家長會要求磨粉,但緩釋劑型、腸衣錠或膠囊等特殊的劑型,並不適合磨成粉,建議領藥前先詢問醫師或藥師,以免破壞劑型。
有時醫師會開立懸液劑給孩子服用,但爸媽認為孩子身體不適,應多喝熱水,於是將藥粉直接放入熱水攪拌。然而,調製藥品必須使用冷開水,否則藥效會遭到破壞。另外,懸液劑以冷開水調製後,有些需要冷藏,有些則不用,最好詳細諮詢醫師較為妥當。
對於家長經常要求將藥丸磨成藥粉,但事實上,磨粉後除了容易受到汙染,也會受潮,縮短存放的時間。再者,多種藥粉包在一起容易變質,建議在藥局購買具有磨粉功能的切藥器自行磨粉,不過,還是應先諮詢藥師或醫師是否能磨粉。除此,家長存放藥品時,應注意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尤其是家裡有小小孩,最好放於高處且能上鎖的櫃子,或是使用兒童安全開關,避免輕易拿取。

常見藥物的使用原則
針對小兒用藥,陳宛君藥師提出下列幾種常見的型式,並詳細說明使用方法與用藥的注意事項以提供家長參考。

  • 口服藥水
    兒童專用製劑當中,口服藥水容易使用,最適合小孩,通常兒科醫師開立藥物會以此為首選。
    溫馨提醒
    餵幼兒服藥時,大人勿用手捏住鼻子灌藥,避免孩子因抗拒扭動或利用嘴巴吸氣而發生嗆傷情況,嚴重還會造成吸入性肺炎或窒息。除此,不建議父母以湯匙測量藥水的劑量,最好還是選擇有刻度的滴管、量杯或針筒餵藥器等餵孩子服用,如此才能正確估出藥量。待孩子吃完藥後,再讓他喝水。

  • 錠劑、膠囊
    通常6歲以下的幼兒,不建議服用顆粒劑或錠劑,醫師大多會開立兒童專用的口服藥水、糖漿劑、懸液劑等避免噎傷。如果萬不得已,醫師開立錠劑,建議中午吃半顆、晚上吃半顆,陳宛君藥師說:「可在藥局買切藥器來切割錠劑,甚至部分切藥器同時還具有磨粉的功能。」
    部分錠劑有刻痕,家長不妨用鐵湯匙的凸面壓下刻痕,如此即能順利將錠劑分成兩半。等孩子要服用前,再將半顆錠劑泡一下冷開水,待錠劑較軟便讓孩子吞服,再給他喝水。
    溫馨提醒
    有些錠劑或膠囊,不能自行磨粉,例如:緩釋劑、腸衣錠等,領藥時最好先諮詢藥劑師。

  • 眼藥水、眼藥膏
    眼藥水、眼藥膏是眼科疾病常用的藥物劑型,通常醫師進行眼部檢查後,會告知孩子受傷或感染的眼睛,家長只要針對那隻眼睛用藥即可。不過,要注意的是避免將眼藥水的滴管碰觸眼睛,否則易使藥水遭到汙染,影響藥水的品質。
    幫孩子點眼藥水時,首先讓孩子平躺,將他的眼瞼往下拉再滴藥水,因眼瞼下方的容量小,藥水滴進眼瞼即已足夠,讓藥水自然吸收,再擦拭多餘的藥液,避免流到另一個眼睛。滴完眼藥水後,輕壓他的鼻淚管,避免藥液流入鼻腔而出現苦味,造成孩子不舒服或排斥。
    溫馨提醒
    家長要特別注意,若醫師開立不同的眼藥水或眼藥膏,使用時要間隔5分鐘。至於使用順序,通常先點眼藥水,再點眼藥膏或凝膠。眼藥水開瓶後,建議1個月內使用完畢,若沒用完,則應丟棄。
    有些眼藥水需要冷藏保存,建議詳細閱讀藥袋說明或領藥時和藥師確認。如果眼藥水存放於冰箱,從冰箱拿出時,可先將藥瓶放在手心搓揉一會兒,讓溫度稍微回溫,較不會刺激眼睛。

  • 耳滴劑
    耳滴劑亦為嬰幼兒經常使用的藥品,有些孩子的耳屎較硬,醫師會開立軟化耳屎的耳滴劑。孩子發生耳朵發炎、感染等情況,有時也需要滴耳滴劑進行治療。
    使用耳滴劑前,建議大人先用手拿著藥瓶幾分鐘,讓藥瓶接近體溫再滴,避免造成孩子耳朵的鼓膜刺激,引起疼痛或眩暈。
    溫馨提醒
    幫孩子滴耳滴劑時,讓孩子側躺、頭部稍微向側傾、耳朵滴入處朝上,將藥物滴進耳內後維持原狀1∼2分鐘,避免藥物流出。不過,3歲以下的嬰幼兒之耳道形狀與大人不同,必須輕輕往下、往後拉再滴入。3歲以上,則是往上、往後拉。是否要使用棉花棒擦乾藥物?陳宛君藥師強調,讓藥物自然揮發即可,不用刻意擦拭,除非藥水流出耳外再擦拭乾淨。

  • 鼻噴劑
    鼻噴劑多為過敏性鼻炎患者使用,目前的鼻噴劑在製造填充完畢後,噴管尚未有藥液,因此,建議使用前先對空壓幾下,待藥液順暢噴出再噴鼻子。
    溫馨提醒
    使用鼻噴劑前,先清潔鼻腔,使用時,應讓孩子的上半身保持直立。偶爾會發生媽咪抱著孩子或讓孩子躺著使用,這樣無法將藥物順暢噴入,正確做法是讓孩子的身體直立、頭部稍微前傾,噴時要先一手壓住一側鼻孔,噴另一側;呼吸幾次讓藥物稍微揮發,再換噴另一個鼻孔。

  • 皮膚用藥
    以嬰幼兒來說,常見的皮膚疾病為尿布疹,通常醫師會開立含有微量類固醇的消炎藥膏來改善。如果只是皮膚紅,可使用治療尿布疹的氧化鋅藥膏,阻絕尿液對屁屁的刺激,亦不會產生藥性的吸收。
    至於其他皮膚用藥,由於目前多數藥膏沒有專為嬰幼兒研發,故與成人用藥的成分類似,幫孩子塗抹時,只要塗上薄薄一層即可,避免過厚,亦不能搓揉,以免小孩的皮膚角質層薄而吸收過量。
    溫馨提醒
    塗抹皮膚藥膏時,因藥物對嘴巴、眼睛等粘膜部位較為刺激,提醒孩子避免用手碰觸這些部位。

  • 肛門塞劑
    若小孩發燒不退,可視狀況使用肛門塞劑。使用方式是先請小孩側身彎曲躺好,大人戴手套取少量溫水或凡士林潤滑栓劑,快速且輕輕的塞進肛門。
    溫馨提醒
    由於肛門塞劑接觸體溫即會融化,平時要存放於陰涼處或冰箱冷藏來固定形狀,避免高溫日曬。由於使用肛門塞劑會刺激直腸,如果孩子出現腹瀉情況,必須先諮詢醫師或藥師。

成功餵藥的關鍵要點
餵孩子吃藥已成為許多爸媽的難題,通常家長得和小孩經過一番掙扎,才能讓孩子順利的服藥,甚至有時孩子不小心嗆到吐出來,又得重頭來一次,究竟該如和輕鬆餵孩子吃藥呢?

  • 善用好工具
    餵孩子吃藥前,爸媽可準備藥杯、餵藥器、滴管等工具,陳宛君藥師以亞東醫院為例,會提供有刻度的滴管、藥杯,除了能正確測量藥品的劑量,也可避免藥物被過度稀釋,多數家長使用起來覺得方便,藥局有販售的針筒型餵藥器亦為不錯的選擇。

  • 正確的餵藥姿勢
    餵藥時,如果孩子的年紀比較小,家長須一手扶抱著孩子,讓孩子呈半躺臥的姿勢,再沿著他的嘴角慢慢滴入藥液,讓藥液順著喉嚨往下流,不過,別讓孩子躺平,除了較不好吞藥,也容易嗆到。其實餵藥時,最重要是讓孩子放鬆,如果父母同時緊抓著孩子,他反而容易緊張而拒絕用藥,因此,不妨先安撫和溝通,使孩子願意接受。

  • 添加少許糖粉
    可添加一些無藥性的糖漿劑或糖粉減少苦味,但如果孩子有咳嗽情況且痰比較多或有腹瀉症狀,糖漿劑或糖粉可能會造成影響,因此,還是要視狀況。

釐清小兒用藥迷思
對於用藥,許多父母仍然存在一些積非成是的錯誤觀念,例如:症狀改善可自行停藥、嫌藥物太苦而參雜牛奶或果汁等。以下整理10個常見的迷思,供父母做參考。

Q1:感冒症狀差不多,藥物可互享?
NO!
即使兄妹的感冒症狀乍看下很類似,但感染源或造成感冒的原因不見得相同,應依照醫師的診斷開藥,可以避免哥哥喝,妹妹也喝而造成藥品汙染,甚至互相傳染。再者,孩子的年齡和體重都不同,用量亦有差異,不能互相分享。

Q2:症狀改善,可自行停藥?
NO!
症狀改善後,應給醫師評估是否停藥。一般來說,醫師會依照孩子的症狀,開立一定天數的藥量,例如:腹瀉或感冒等,除非退燒藥是發燒時服用,退燒即毋須再用。不過,有些抗生素的藥品,必須依照一定的療程使用完畢,若自行停藥除了可能治療不完全,還會產生抗藥性。

Q3:小孩將藥吐出來,再重餵一次?
視狀況!
如果孩子吃完藥後馬上吐出來,並且大量嘔吐,需要再餵一次。如果餵藥後的15∼20分鐘才嘔吐,則不需再補服,避免藥物過量。

Q4:把藥加在牛奶或果汁?
NO!
不可隨意將藥品加在牛奶、母奶或果汁等,陳宛君藥師解釋,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例如:牛奶的成分會與某些抗生素相互結合,導致藥效變差。至於果汁,由於具有酸鹼性,不適合摻著藥物飲用。此外,如果將藥物加在牛奶裡,孩子可能會覺得牛奶有苦味,下次看到牛奶就會想到藥物,甚至因而厭奶。

Q5:自行到藥房購買成藥給孩子吃?
NO!
不可自行到藥房買成藥給孩子吃,成藥多為綜合成分,6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為吸收或代謝器官尚未成熟,讓孩子服用可能會出現無法代謝的情況。部分藥物含阿斯匹靈、咖啡因或產生嗜睡的抗組織胺,容易引起副作用,甚至一些成藥具有四環黴素的抗生素,可能會造成骨頭發育、牙齒變色等問題,皆不適合自行服用。

Q6:吃太多藥不好,擅自減輕劑量?
NO!
有時孩子感冒或腹瀉,醫師會開立感冒藥或止瀉藥讓孩子服用,部分父母擔心孩子吃太多藥而自行減輕劑量,如此可能造成藥效不足。另外,抗生素絕不可自行減輕劑量,否則不僅殺菌力不足,還可能產生抗藥性。

Q7:孩子發燒立刻餵他吃退燒藥?
NO!
一般來說,發燒是指38℃以上,通常會先觀察孩子的症狀與活力,如果孩子的活動力不佳,可視狀況讓孩子服用退燒藥。不過,陳宛君藥師認為,父母應帶孩子就醫診斷治療,畢竟退燒藥只是暫時降低體溫,治標不治本。
有些爸媽讓孩子吃退燒藥後,覺得退燒的速度太慢或效果不佳,還會再塞肛門塞劑,這可能會造成藥物過量的問題。一般來說,退燒藥的藥效發揮時間需1∼2小時,建議間隔1∼2小時待藥物發揮效果,同時幫孩子測量體溫,觀察其症狀,再評估是否塞塞劑。

Q8:孩子身體不適,吊點滴恢復快?
NO!
除非孩子持續腹瀉、嘔吐,造成快速脫水或營養缺乏,才有必要注射點滴;否則當孩子身體不適,還是採取多休息、多喝水等支持性療法為宜。

Q9:把上次沒吃完的藥留著下次再吃?
NO!
有些家長會把上次沒吃完的藥品留著,發現孩子出現咳嗽、流鼻水等情況再拿給他服用,但其實不一定適合,因為每次感冒的症狀不盡相同,上次可能適用,這次就不見得了。以感冒糖漿為例,開封後應盡快使用完畢,否則容易變質,抗生素大多數經過泡製後也只能存放1∼2週。

Q10:哄騙孩子這不是藥,是糖果?
NO!
有些家長餵孩子吃藥時,會哄孩子說:「這是糖果,甜甜的,很好吃喲。」讓孩子誤以為這藥品是糖果,孩子可能趁著家長不注意,自己偷偷拿取藥物,造成誤食,故要避免採取此做法。此外,家庭用藥、健康食品與藥品最好分開放,有些孩子會自行取藥吃,若藥物全都擺在一起,可能會產生藥物不易辨識的問題。



陳宛君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經歷:亞東紀念醫院藥學部藥師
現職:亞東紀念醫院藥學部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