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孩子食慾不振7要訣  

採訪撰文/陳怡均
諮詢/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丁巧稜
模特兒/活潑弟弟一鳴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對爸比媽咪而言,最欣慰的是看見孩子吃得多也吃得開心。然而,當心肝寶貝的食量逐漸減少,常看起來無精打采、有氣無力時,就必須注意。一旦孩子的食慾降低,營養攝取量也隨之減少,直接影響的就是寶貝的健康。因此,透過專業營養師的協助,讓爸比媽咪了解到寶貝食慾不振的因素。
充足的營養對於幼兒成長與發育十分重要,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丁巧稜表示,幼兒期雖不像嬰兒期般生長快速,卻是腦部發育、智力發展最重要的階段,倘若幼兒長期營養攝取不均衡,易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導致生長遲滯、注意力不集中、抵抗力較差,進而影響學習注意力,也可能出現情緒較不穩定的狀況。

探究孩子食慾不振的原因
造成孩子食慾不振的原因有很多,爸比媽咪必須學會分辨成因,幫助孩子改善狀況。丁巧稜營養師整理以下可能造成幼兒食慾不振的原因,提供家長做參考。

  • 病理因素
    丁巧稜營養師指出,幼兒生病時,食慾會明顯降低,例如:發燒、口腔潰瘍、腸胃炎、腹部脹氣等,若突然吃不下,可先詢問孩子是否身體有不適症狀。由於寶寶尚不會表達,可觀察他的活動力是否下降,若出現這樣的情形,建議應立即帶孩子給醫生檢查。

  • 生活作息不規律
    許多爸媽因為工作忙碌,將孩子委託給保母或長輩帶養,有時長輩想讓孩子睡飽,使孩子起床時間不固定,導致晚上睡不著、作息混亂、用餐時間不固定、生理時鐘失調,食慾也會受影響,嚴重者更影響到幼兒的發育狀況,因此,務必讓孩子的生活作息保持在規律狀態中。

  • 不良的飲食習慣
    除了上述因為生活作息不規律而導致吃飯時間不固定、兩餐時間相隔太近之外,若孩子在用餐中間食用過多零食、甜點,特別是太甜或太油的點心,很有可能影響幼兒正餐的食慾而吃不下主食,使孩子總在非用餐時間肚子餓,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影響生長及發育。

  • 運動量過多或過少
    若孩子整日在家沒有外出,又都從事靜態活動,導致運動量不足、身體熱量消耗少,勢必不易感到飢餓。相反的,若過度激烈活動,特別是在餐前進行劇烈運動或遊戲,過度疲勞也可能影響孩子的食慾。

  • 室溫過高
    面對冬天到來,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會冷,將室內暖氣開很強。然而,當室溫過高時,可能會降低孩子的食慾,故建議家長應該將室溫設定在24∼26℃左右。

  • 環境影響情緒
    襪娃娃本舖--純手工製作丁巧稜營養師說明,孩子的食慾其實和情緒狀態息息相關,若孩子心情不好、用餐氣氛不佳,可能導致孩子食慾下降、不想吃飯。此外,如果讓孩子邊吃邊玩或邊吃邊看電視,也因分心而影響用餐食量。

  • 強迫孩子進食
    許多爸比媽咪看見孩子吃得少或挑食拒吃某些食物,因擔心營養攝取不均,心急之下便強迫孩子吞掉眼前的飯菜,甚至斥責孩子,但這樣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反效果,導致孩子更加反彈,甚至對吃飯感到厭惡,失去進食的慾望。其實只要將孩子不喜歡的食物調整比例,或者混入其他喜愛的食材中,讓孩子有時間慢慢接受討厭的食物,較不會出現反效果。丁巧稜營養師強調,孩子的食量大小因人而異,也常受其他狀態影響,只要活動力保持正常,不必過於擔心孩子食量不大。

  • 餐點一成不變、外觀單調
    幼兒對於鮮豔的物品較感興趣,若爸比媽咪準備的食物總是色澤單調或菜單一成不變,不僅大人,連小孩也會吃膩。因此,建議家長應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與形狀,盡可能依照季節使用當季食材,增加食物多樣化。此外,適量加入鹽巴調味,否則食物過於清淡無味,可能導致孩子沒有食慾,吃幾口便不想再吃。

幼兒所需營養知多少?
幼兒期所需的營養素會因年齡、性別、活動量等有所差異,此時期孩子的成長發育十分快速,同時也是大腦發育黃金期,因此,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相當重要。家長應將所需熱量平均分配於正餐中,孩子的胃容量不大,用餐中間可給予1∼2次的點心,補充營養素及熱量。但點心不等於零食,而是分量較少的正餐,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逐漸與大人吃相同的食物(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蔬菜類、水果類),每大類分量應調整,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標DRIs而論,活動量大和活動量少的寶寶在1∼3歲的熱量建議分別是1350大卡、1150大卡;4∼6歲的男孩是1550∼1800大卡,女孩則為1400至1650大卡。

善用妙招,促進孩子食慾
該如何改善孩子食慾不振的狀況,丁巧稜營養師分享以下幾種小技巧,讓家長輕鬆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 要訣1:養成孩子規律的作息
    孩子應保持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否則起床與睡覺時間推遲,早餐與中餐相隔時間太近,將造成不斷惡性循環,影響食量。

  • 要訣2:正餐前勿吃零食與甜點
    餐前吃零食往往會影響孩子的食慾,家長也勿用交換條件「一口飯換一顆糖」,點心應安排在飯前2小時,並且選擇季節性蔬果、牛奶、豆漿、豆花、根莖類等做為孩子的點心。丁巧稜營養師叮嚀,幼兒2歲前,不要讓孩子喝低脂或脫脂奶。

  • 要訣3:增加食材的變化
    無論孩子是吃膩或挑食,家長都可以透過改變烹調方式,讓孩子把討厭的東西吃下肚,例如:孩子不吃蛋,就用蛋做成布丁或蛋糕;討厭青菜,將它放入春捲、餃子裡。此外,也可在食物的顏色形狀上做些變化,像是南瓜飯、鮭魚飯糰等,這些都是受到孩子歡迎的料理。

  • 要訣4:使用可愛的餐具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氛圍,當環境變得吸引人,孩子的食慾自然也會跟著增加。家長可準備可愛或孩子喜歡、自己挑選的餐具,同時也讓他們慢慢學著自己動手吃,千萬別怕孩子弄髒衣服,讓他們自己做,更能提高用餐興趣。

  • 要訣5:每日適當的活動
    每日應讓孩子進行適量的活動,像是到戶外玩耍、曬太陽,別總是待在家裡從事靜態活動,運動不僅可以增進食慾,也能幫助肢體發展。

  • 要訣6:創造舒適的用餐環境
    當環境太過吵雜時,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故用餐時大人的談話聲量應減小,也盡量避開其他小孩的嘻鬧聲,同時保持舒適的室溫及良好通風,避免悶熱環境。

  • 要訣7:家長以身作則
    此階段的孩子會以父母做為模仿對象,在孩子開始學習吃飯時,家長應帶頭養成全家定時用餐的習慣,一同享受用餐的快樂,並且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出現挑食的舉動或餐前吃零食等;也可在親子共讀時,利用故事或繪本來認識食物,或邀約孩子一同製備食物,提升孩子的興趣

幼兒生長發育判別法
若家長想了解幼兒生長發育情形,可參考「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兒童生長曲線是以全國寶寶平均身高、體重及頭圍的參考值,新版生長曲線有5條線,分別為3%、15%、50%、85%及97%,寶寶的生長曲線落在3%至97%之間都屬於正常範圍。若孩子落在低於3%,家長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因為寶寶成長是連續的,雖然處於低百分位的線上,只要穩定成長即可。一旦孩子短時間生長曲線幅度大於2條曲線(例如:50%→97%或97%→50%),就要請醫師做評估。

開胃食譜端上桌!
排除掉病理因素,並且讓孩子回歸良好用餐習慣與環境後,對於某些食慾本身較差的孩子,到底哪些方式可以增進食慾呢?丁巧稜營養師說,某些家長讓寶寶吃泥狀食物吃太久,可能會導致厭膩而排斥進食,此時可視寶寶咀嚼能力來調整食物質感,調製軟質但有顆粒的食物,例如:軟飯、紅蘿蔔丁等。此外,在菜餚中添加酸甜口味的蔬果,像是番茄、蘋果、鳳梨、芒果等食材,可達到開胃效果。此外,也可搭配顏色較鮮艷的食材,增加幼兒的視覺感受,例如:甜椒、紫薯等。

 

  • 食譜1:番茄蘋果肉醬麵
    食材:絞肉150g、番茄2顆、蘋果1/4顆、洋蔥1/3顆、蒜頭2瓣、蘑菇5顆、高湯或水適量。
    【作法】
    1. 將蘋果與1.5顆番茄打成泥狀,剩餘半顆番茄、磨菇、洋蔥切小丁備用,蒜頭切末。若是咀嚼功能較差的寶寶,絞肉請肉攤絞過2次。
    2. 鍋中加入適量植物油,以蒜末、洋蔥炒香,待洋蔥呈半透明狀,加上蘑菇續炒。
    3. 絞肉放入鍋中拌炒,直到絞肉變色為止。
    4. 放入番茄蘋果泥及番茄丁拌炒均勻,加入適量高湯或水熬煮,最後以鹽巴調味。
    5. 自製番茄肉醬淋在白飯或麵條上,即成為一道開胃的餐點。
     

  • 食譜2:寶寶鮭魚飯糰
    食材:白飯3/4碗、鮭魚半片、鹽巴適量、綠花椰菜3小朵、玉米1/3根。
    【作法】
    1. 將配料鮭魚、綠花椰菜、玉米蒸熟。
    2. 鮭魚刺挑掉、弄碎,綠花椰菜切末,玉米取粒或切末、適量鹽巴與白飯攪拌均勻。
    3. 攪拌好的鮭魚飯捏成圓形或三角形即完成。
     

  • 食譜3:香蕉燕麥軟餅乾
    食材:香蕉100g、即食燕麥40g、適量堅果。
    【作法】
    1. 烤箱175度預熱10分鐘。
    2. 趁烤箱預熱這段時間,將香蕉、燕麥先混合攪拌均勻,加入堅果拌勻。
    3. 烤盤上鋪烘焙紙,將攪拌好的香蕉燕麥挖小球放置烘焙紙上稍微壓扁(可用飯勺或刮刀較不沾手)。
    4. 將烤盤放到預熱好的烤箱,烤20分鐘左右(烘烤時間視不同烤箱及喜愛的口感而定)。



丁巧稜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經歷:西園醫院營養師
現職: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營養師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