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感冒用藥.把握5原則
作者: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臺安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蔡可欣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媽咪黃造蓉、趙蔚婕
電視新聞上,不時會出現「懷孕婦女因擔心影響胎兒,所以感冒期間完全不敢吃藥,結果咳嗽幾週後,強大腹壓使胎兒從子宮滑脫到陰道,最後竟造成流產」等新聞。當準媽媽感冒時,應該經由醫囑安心服藥,才能保障母胎安全、健康生產。孕婦感冒用藥.把握5原則案例分享:方小姐以前曾患有子宮頸閉鎖不全,所以懷孕期間請醫師將子宮頸縫合,預計待生產時再將縫線剪開,預防胎兒滑落至陰道。不過,她最近因感冒不停咳嗽,很擔心感冒藥會傷到胎兒,所以起初堅持不服藥,但卻導致症狀加重;在醫師的勸說之下,方小姐才逐漸敞開心胸,按照醫囑定時服用感冒藥。
Part1孕期用藥原則
懷孕期間可視病情適量服藥
懷孕期間,若無任何疾病或症狀,準媽媽都應避免自行服藥,縱使罹患輕微感冒,通常經過適當休息,人體都可因自體具備的免疫力而逐漸恢復健康。不過,臺安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蔡可欣表示,如果感冒已嚴重影響準媽媽的日常生活作息,應至醫療院所就醫,醫師將會開立適合孕婦服用的藥物,基本上準媽媽只要按照醫囑使用都不會有什麼問題,而生產後的用藥原則也與懷孕期間一樣,雖說藥物可能會透過乳汁傳遞給寶寶,但媽咪若感冒太嚴重,就會影響乳汁分泌,所以還是要視情況斟酌使用藥物。準媽媽與產後媽咪應完全避免服用某些藥物,分別是四環黴素、鏈黴素、氯黴素、男性荷爾蒙及女性荷爾蒙、酒精、抗凝血劑、抗癲癇藥、鎮靜劑及降血壓藥物,一旦服用可能會造成胎兒聽神經受損、骨骼異常、先天性心臟病等致畸風險,若因疾病須使用這些藥物,可和主治醫師討論,醫師評估利弊之後再決定需不需要換藥。
中藥不見得是最好選擇
傳統觀念中,一般人會覺得中藥較天然、溫和,所以不少孕婦在感冒期間,較偏好看中醫,但蔡可欣醫師提醒,中藥藥性所帶來的影響因人而異,有些孕婦使用之後沒出現任何問題,有些卻在服用後發生出血,所以中藥不見得是最好選擇。此外,許多人認為草藥即為中藥,但其實多數草藥自古以來尚未記載於傳統古籍當中,因此,藥材的用量、毒性與副作用至今仍不明確,導致不少民眾發生誤用情形;特別是來歷不明或成分標示不清的藥粉及藥丸,更應避免使用,如果這些藥物裡參雜重金屬物質,吃了之後將會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所以不管是中醫或西醫,任何處方用藥都應經過合格醫師開立,才不會造成健康負擔。
懷孕用藥注意事項
-
妥善收藏藥袋及藥盒
蔡可欣醫師建議,如果已有懷孕計畫,或是懷疑自己可能已經懷孕,剛好最近又服用過藥物(或即將有用藥需求),請務必將藥盒或藥袋留下,待看診時就可詢問醫師藥物是否會為胎兒帶來影響,以便討論日後的處理方法。
-
避免服用來歷不明的藥物
準媽媽應避免服用來歷不明的中藥,蔡可欣醫師指出,有些中藥的藥性或許沒問題,但藥材是從第三世界國家進口,可能含有重金屬或不知名的化合物,長期服用之後可能會產生腎毒性或肝毒性症狀。
-
不建議留下吃剩的藥物
對孕婦而言,若能夠不吃藥就一定不會輕易服用,縱使感冒症狀嚴重,有些準媽媽也只會服用藥物到病情逐漸好轉之際,甚至有人會認為:「既然感冒症狀都差不多,剩下的藥也可以留著,以備不時之需。」
一般剩下的藥物多是退燒藥、咳嗽糖漿等,必須看當時醫師給的是原裝藥還是分裝藥,沒開封的原裝藥可依其保存期限冰在冰箱裡,但如果是分裝藥,或是已開封的原裝藥,就不建議保存,療程結束後應將藥物回收處理掉。特別要注意的是,沒用完的藥品不應隨意丟棄,例如將藥水、抗生素倒入馬桶、洗手檯沖掉,這麼做會造成環境汙染、影響生態,甚至可能不知不覺間,使病菌發展出難纏的抗藥性。目前許多社區藥局或是各醫院都設有藥品回收站,準媽媽可將不要的藥水、藥粉、藥錠倒入夾鏈袋中(抗生素除外,一定要送回收站處理),加水稀釋後,再加入茶葉渣、咖啡渣、衛生紙等密封起來,丟入垃圾桶即可。
-
懷孕的類固醇藥物使用
蔡可欣醫師指出,若孕婦本身有自體免疫力系統方面的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有在使用類固醇,懷孕初期的影響不大,甚至一般外用的類固醇藥膏,不要大量或長期使用也是安全的。「對某些準媽媽而言,早期使用這些藥物反而有利於安胎,且若經醫師診斷後,認為不服藥便可能提升流產風險,準媽媽還是必須遵從醫囑吃藥。」她說,和所有藥物一樣,過度使用類固醇也會影響內分泌和新陳代謝,所以應聽從專業醫師的建議。
-
保養品也須慎用
有些準媽媽可能認為保養品並非藥物,所以在使用時就比較沒這麼注意成分及其所帶來的影響,蔡可欣醫師表示,除了含A酸的產品不可在懷孕與哺乳期間使用之外,果酸、杏仁酸、左旋C之類的產品基本上都可安心使用,但若非必要最好儘量少擦。
Part2藥物分級與影響
藥物影響胎兒發育的時期
針對不同時期的胚胎,藥物可能會產生不同影響,甚至連影響的部位也會有所差異,對不少準媽媽來說,實屬一門複雜的課題,因此建議女性一旦發現月經未定時報到,就應先驗孕,以避免懷孕用藥之風險。
-
第一期(0∼2週,著床前期)
在受精後兩週內,除了少數藥物會導致受精卵死亡之外,一般而言,藥物不會導致胎兒畸形,除非藥物殘留在體內,繼續影響第二期胚胎發育。
-
第二期(3∼8週,胚胎期)
蔡可欣醫師表示,胎兒器官發育的形成期,是胎兒對藥物影響最敏感的時期,如果在此階段服用會引起胎兒畸形作用的藥物,將導致胎兒缺陷或形成死胎。
各器官主要受影響的週數
中樞神經系統:約3∼5週
心臟:約3.5∼6週
手臂:約4.5∼7週
腿部:約4.5∼7週
眼部:約4.5∼8.5週
耳朵:約4.5∼9.5週
牙齒:約6.5∼8週
顎:約6.5∼8週
外生殖器:約7.5∼9.5週
-
第三期(9∼16週,胎兒期)
在這段期間,胎兒各項器官生長趨於完整,只剩下顎及生殖器官尚未完全發育,若此時受藥物或有毒物質影響,可能會造成胎兒兔唇顎裂或女性胎兒性器男性化。
-
第四期(17週∼生產前)
此時胎兒生長幾乎完成,但大部分藥品仍會通過胎盤到胎兒體內,若此時期受藥物影響,可能會造成胎兒生理機能性異常。
藥物使用分五等級
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於1962年規定,新藥上市前皆須完成致畸胎試驗;1980年又明定藥物須標示「使用於孕婦之安全性說明。」除此之外,更將藥品依其對胎兒的安全性分為A、B、C、D、X五個等級,蔡可欣醫師指出,基於安全考量,孕婦最好只服用A級和B級藥物,C級藥物的服用時機則在於衡量母胎安全之後,醫師認為不用藥的危險較大時,方能服用;D級藥物則必須更謹慎地權衡利弊後才能使用,基本上已不建議孕婦使用,而X級藥物應禁止使用。
-
A級藥物
臨床研究對胚胎無致畸形的作用,對孕婦來說最安全。
-
B級藥物&C級藥物
對動物的臨床研究,顯示無胚胎致畸形的作用;但是對於人類胚胎,臨床上尚無法完全確定或否定有無致畸形的作用。
-
D級藥物
臨床研究對人類胚胎有致畸形的作用;但是有必要時應權衡使用,因使用時的好處比壞處多。
-
X級藥物
臨床研究對人類胚胎有致畸形的作用,孕婦不宜使用。
醫師貼心叮嚀
有些媽咪為了不想因吃藥而影響胎兒健康,卻反而導致自己的感冒症狀加重,讓家人朋友看了都很不捨,甚至到了危急時刻,某些準媽媽仍認為安胎藥物會為胎兒帶來風險而不敢服用。蔡可欣醫師表示,專業的婦產科醫師都希望每一位準媽媽能平安度過懷孕時期,一定是經評估後認為不吃藥治療感冒或安胎,可能更容易造成胎兒早產、流產等風險,才會開立藥物給準媽媽服用,最重要的是,準媽媽平時就應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才不會使疾病找上門,杜絕服用藥物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