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教您輕鬆哄寶寶入眠  

編訪撰文/陳映潔
諮詢/樂寶兒婦幼診所護理主任 黃資裡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睡眠對於小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大事,卻也是不少父母們心中的煩惱!寶寶不睡一直哭鬧,實在讓爸媽抓狂!為什麼不容易入睡呢?什麼樣的環境能夠幫助睡眠?爸比媽咪又有哪些重要的技巧以及睡眠儀式,可以順利引領寶寶進入夢鄉?

睡眠影響生長、代謝與情緒
老一輩的人常說:「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吋。」寶寶要長得聰明、健康,除了均衡的營養之外,充足的睡眠也不可少!睡眠對寶寶而言有哪些重要性呢?

1.在睡眠時間,身體會分泌各種生長激素,因此睡眠不足的孩子,生長曲線可能落後其他同年齡的孩子。
2.藉由睡眠,養分得以在體內進行代謝、吸收、調整及利用,成為生長所需的能源。
3.睡眠能提供身心充足的休息,因此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好,容易影響孩子的情緒,使寶寶產生躁動、哭鬧、食慾不佳等問題。

寶寶為何不容易入睡?
許多新手爸媽都有一樣的困擾,為什麼寶寶在半夜容易醒來哭鬧?或是日夜顛倒、越晚精神越好?樂寶兒婦幼診所護理主任黃資裡表示,想要解決上述問題、減輕育兒壓力,首先必須了解寶寶的睡眠特性!

  • 因1:「活動睡眠期」長、「睡眠週期」短
    寶寶並不是與生俱來就有著和大人一樣的生活節奏,通常要到6個月大以後,才能逐漸建立起規律的睡眠週期。黃資裡主任指出,寶寶的睡眠週期也和大人不同,一般來說,睡眠週期可分為「活動睡眠期」(淺眠期)及「安靜睡眠期」(熟睡期)。
    成人的一個睡眠週期約90分鐘,整個夜間睡眠包括3∼6個週期,其中,活動睡眠期僅佔20∼25%,在這期間,人的身體活動度會鬆弛,但大腦會特別活躍,時常作夢;而安靜睡眠期則佔整個睡眠期的75∼80%,屬於深度睡眠,能夠恢復體力。
    然而,滿月的寶寶活動睡眠期則占了總睡眠時間的一半以上,而且每次的睡眠週期比較短,僅約45分鐘,因此,嬰兒比較容易受到內在與外來刺激干擾而醒來,例如:脹氣、腸子的蠕動或周圍的聲響…等,有種說法認為,這樣的睡眠模式是寶寶的自救機制,在6個月以前,大腦會經常保持活動,維持正常呼吸及醒覺狀態,讓自己免於忘記呼吸。
    寶寶在淺眠期經常出現許多面部表情與動作,如:睜眼、微笑、皺眉、發出哼哼聲,或伸展四肢、翻身…等,但這些動作大多是無意義的正常現象,不知情的父母往往以為這是寶寶睡不安穩或身體不適的表現,而採取過份照顧的動作,例如:抱起來拍搖,反而打擾了寶寶的美夢,造成寶寶真的醒過來。
    因此,若無其他生理因素,建議爸比媽咪可以靜靜等待5分鐘以上,看看寶寶是否會自己再度睡著,讓寶寶學習如何自己在深、淺眠中轉換,達到高品質的睡眠。

  • 原因2:子宮內的胎兒作息「日夜顛倒」
    人之所以會有晝夜節律,是因為眼睛的視網膜內有感光細胞聯繫著大腦,負責調控生理時鐘,知道什麼是白天(該清醒),什麼是晚上(該睡覺)。
    日夜顛倒的情形最常見於出生1個月內的新生兒,因為寶寶出生以前,在媽媽的肚子裡是沒有白天與夜晚的區別的。
    在子宮內,媽媽白天工作時,寶寶是睡著的,到了晚上,他則是醒著的,所以剛出生時,還搞不清楚狀況的寶寶就會日夜顛倒,這種情形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約3∼4個月之後就會慢慢改善。

  • 原因3:睡前玩太瘋,半夜睡不好
    經過一整天的勞累後,大人和小孩會有截然不同的狀況!黃資裡主任指出,大人白天過度勞動後,會顯得動作疲憊、思緒遲緩、腦袋空空、猛打哈欠、昏昏欲睡,就像電池快沒電一樣。
    相反地,寶寶過度疲勞後則會變得更活躍、興奮,甚至煩躁、哭鬧。因此,專家常建議睡前別讓孩子玩得太瘋,就是這個道理;甚至爸比媽咪可以發現,如果假日帶寶寶出去玩得太盡興,孩子在半夜醒過來的機率就特別高。

  • 原因4:受先天特質影響
    正常來說,隨著年齡增加,寶寶每天整體睡眠時間會漸漸縮短,睡眠週期逐漸延長,淺睡期相對減少,夜間睡眠時間拉長,晝夜節律也會慢慢形成。
    不過,根據每個寶寶的特質不同,睡眠習慣與需求也會不一樣,有些寶寶睡得多,有些睡得比較少、睡眠時間也比較零碎;有些寶寶只要關上燈就自然而然能夠入睡,有的寶寶則需要人哄,才能安穩入眠。
    黃資裡主任表示,過去常將容易醒來、需要安撫才能睡著的孩子視為「難養型的孩子」或「磨娘精」,但現在則改稱他們為「高需求型寶寶」。他們之所以會有這種表現,是由於他們對於外界環境的刺激比起一般寶寶更能靈敏地接收(如光線的強弱、各種氣味、不同人講話的聲音…等),與外界互動的動機也較強、對於刺激的需求較高(喜歡與照顧者親近)。
    因此,他們的腦細胞發育和神經連結速度往往也較快,隨著年齡成長,爸比媽咪說不定可以驚訝地發現,這群寶寶比起別的寶寶更怕無聊,學習的意願與能力也更強。

  • 原因5:身體不適
    如果寶寶平常都能一覺到天亮,突然半夜頻繁地醒過來,當然也有可能是生病了或身體不舒服。例如,約4、5個月大、開始長牙時,寶寶可能會經歷「長牙痛」的過程,每次長牙,短時間3∼7天內可能半夜會有哭鬧的狀況,需要爸比媽咪的安撫,但時間一過又恢復原本的作息。
    此外,常見寶寶1∼3個月大時,通常在下午3∼5點到晚上9∼10點之間,會出現不明原因的高分貝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很有可能是「腸絞痛」的表現,此時就需要爸比媽咪比較費心地處理。
    腸絞痛怎麼辦?
    1.首先不要心慌,盡可能地以寶寶喜歡的方式來安撫寶寶,例如:輕搖、輕拍、坐推車、吸奶嘴…等。
    2.照顧者採坐姿,讓寶寶趴在大人的手上或大腿上,輕輕壓迫寶寶的腹部、按摩背部安撫。
    3.適度按摩寶寶腹部,有助腸道排氣。
    4.使用溫毛巾熱敷寶寶腹部,緩和腸痙攣的情形。

  • 因6:寶寶需要與父母互動的時光
    寶寶其實也喜歡跟父母互動,黃資裡主任指出,孩子看到父母回家或來接他,都會很興奮,從這樣的情緒冷卻下來到能夠順利入眠,平均需要3小時左右的時間。因此,如果爸比或媽咪7點回到家,寶寶大約10點就能順利入睡,倘若爸比媽咪10點才回到家,寶寶可能就要到凌晨1點才會想睡覺。
    許多爸比媽咪擔心孩子晚睡,於是下了班回家只花30分鐘逗逗孩子,就急著哄孩子睡覺,黃資裡主任認為,這麼做不但不符合孩子的生理需求,也犧牲了親子互動的時光。
    晚睡雖然不是件好事,但如果父母的工作需求必須使得整個家庭的作息時間延後,孩子和父母也只能相互配合。爸比媽咪可以透過進行一些緩和的活動,如:洗澡、床上故事…等靜態活動,來促進寶寶的睡意,但盡量別壓縮了與寶寶相處互動的時光。

準備適合睡眠的舒適環境
順利哄寶寶入睡的先決條件在於,塑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適合寶寶睡眠的環境應包含哪些要素呢?

  1. 獨立的嬰兒床,可以跟大人同房,但盡量不要同床,以免大人在飲酒或吃藥等情形下壓傷或悶住孩子。

  2. 嬰兒床內的環境必須安全、舒適、透氣,且有翻身的空間,不建議給寶寶睡枕頭,也不要放置不必要的雜物:如:厚重的被子、玩具,以避免發生窒息的危險。

  3. 房間的光線儘量昏暗,頂多在角落開一盞小夜燈,如有窗戶,應使用窗簾,並於睡前確實拉上,以避免清晨的日照打擾孩子的睡眠。

  4. 可以在寶寶睡覺時播放同一首音樂作為睡眠曲,選擇安穩的曲調,且這首曲子除了睡眠時間以外的任何時間都不播放;家裡盡量不要有吵雜的聲音(如:電視聲),手機也要設定成靜音。

  5. 適合寶寶睡眠的溫度約為26°C左右,在這樣的溫度下,只要給寶寶穿上一件薄衣,蓋上一件小毯子,寶寶就能舒適入眠。

  6. 蚊蟲較多時,建議使用蚊帳,至於防蚊液、捕蚊燈效果通常不佳,蚊香則有安全上的疑慮,並不建議。

睡覺常流汗,是太熱了嗎?
正常來說,嬰兒本來就比較容易排汗,汗腺分泌汗液是受交感神經控制,出汗量與汗腺發育情形和交感神經的敏感性有關。寶寶由於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大腦皮質對交感神經的抑制功能差,即使在晚上睡眠時,交感神經依然處於興奮狀態,故在晚上入睡後往往出現多汗的情況。
這種出汗僅限於頭頸部,尤以額部為主,等過了1∼2小時,寶寶熟睡後,出汗自然會消失。
再加上寶寶的腎臟發育還不夠成熟,水分無法充分轉為尿液,就成了汗液,因此當睡前喝奶較多時,經常就會流汗,不見得是因為室溫太高,因此爸媽不必過於擔心而急著開空調。等寶寶進入學齡期後,神經系統逐漸發展成熟,這種現象通常就會消失。

滿月到,睡眠儀式開跑!
剛出生的寶寶,由於喝奶的頻率尚未穩定,每1∼2個小時可能就需哺餵1次,因此還不適合開始培養固定的睡眠習慣。
大概接近滿月時,寶寶進食的時間會變得較為固定,也會至少有一段超過5小時、較長時間的睡眠,這時就很適合透過睡眠儀式的方式來哄寶貝入睡。
黃資裡主任建議,爸比媽咪可以透過以下步驟要點來進行睡眠儀式:

  1. 準備睡覺前2小時,避免進行激烈或複雜的活動。

  2. 根據家庭的習慣,設定每天睡前的固定行為,最好是容易辦到的,如:說故事、唱歌、播放同一首音樂、拿出小被子及小枕頭,或洗澡、換睡衣…等等。

  3. 在你認為寶寶想睡之前,這些睡前儀式會用到的物品就要先準備好。

  4. 每天按照固定的睡前儀式進行,重複而且要讓寶寶熟悉。

  5. 最好由同一個人訓練。

  6. 洗澡是最好的促進睡眠前奏。

  7. 訓練期儘量固定時間洗澡,並在睡前洗澡時清場,要求家中其他成員「絕對肅靜」,並哼唱相同的洗澡歌。

  8. 洗完澡後立即抱寶寶進入已經準備好的睡房內,此時燈光不宜太亮、溫度最好是26°C左右的舒適溫度。

  9. 做寶寶按摩幫助入睡。

  10. 換好尿布及睡衣。

  11. 餵奶。

  12. 說故事或唱睡前晚安歌。

  13. 說話語調保持一致,平穩、重複。

  14. 當寶寶快睡著,但還醒著時,就應把他放到嬰兒床上。

  15. 蓋上他熟悉的小被被。

在寶寶的床上進行睡眠儀式
成人半夜如果醒來,多半會繼續入睡,但如果半夜醒來時周遭的環境與入睡時不同,我們也會無法安心睡著,寶寶其實也是一樣。所以寶寶入睡前的情境應該和他半夜醒過來所處的情境相同,他才容易入睡。
倘若寶寶是抱著入睡的,那麼晚上醒來時,寶寶也會要求爸比媽咪起來抱著他哄他入睡。因此,睡眠儀式應該在你希望讓寶寶睡覺的地方進行,當寶寶很想睡但尚未睡著時,就把他放進他自己的小床裡,然後開始進行睡眠儀式。

如何幫寶寶按摩?

黃資裡主任表示,幫寶寶按摩時,如果照書上的步驟操作,經常會讓家長覺得很挫折,這是由於孩子不一定喜歡讓人按摩全身上下所有地方。按摩的好處在於,透過皮膚的撫觸,達到促進血液循環、使孩子放鬆的效果。
其實,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喜好,有些寶寶喜歡爸比媽咪溫柔地撫摸他的耳垂,有些寶寶則喜歡輕輕按摩頭部、撫摸背部,甚至輕拍大腿,照顧者可以觀察孩子的習慣來決定按摩的方式,大原則是:動作要輕柔、平順、緩慢、有穩定頻率,如果孩子的眼睛快瞇起來了,就表示「按這裡就對了」!
當然,不同照顧者適用的按摩方式也會不同,很有趣的是,有時媽咪摸孩子的背可以,換成爸爸就不行,因為孩子感受到的力道和觸感不同,節奏也不一樣,夫妻可以個別發展出不同的按摩方式來哄孩子入睡。

寶寶不肯入睡而大哭時,怎麼辦?

  1. 切記,哄睡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寶寶的情緒慢慢緩和,進而能夠進入夢鄉,而責罵、恐嚇、教訓都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為亢奮、清醒而沒有任何幫助。

  2. 不要馬上安撫,忍耐幾分鐘,說不定他哭一哭就自己睡著了。

  3. 如果寶寶哭不停,每5分鐘過去安撫他1分鐘,不需要抱他起來,只要在旁邊拍拍他、跟他說同一句話即可(如:寶貝乖乖睡覺囉),讓他知道你隨時會來,並沒有離開他,重複這樣的頻率。

  4. 若是寶寶真的哭了很久,觀察一下周圍環境有沒有任何問題,如:寶寶的手或腳指頭是否卡在床縫裡、頭髮有無被東西纏繞住,床上是否有尖銳物,或是翻身後壓到手不舒服…等。

  5. 除非確定寶寶睡前沒吃飽,否則不需要再餵他喝奶。

  6. 6∼7個月大的寶寶半夜若還經常起來,而且不只1次,要考慮是否有需要更換嬰兒床,可能因為空間太小,讓他感到不舒服。

寶寶日夜顛倒的處理法
黃資裡主任建議爸爸媽媽可依照下列方法來改善:

  1. 下午或傍晚時盡量別讓寶寶睡超過3小時。

  2. 傍晚醒來後,讓寶寶到客廳,跟家人盡情地玩耍,不要讓他單獨待在睡房,靜悄悄地又睡著了。

  3. 晚上正式睡覺前,儘可能多餵一點奶,或讓寶寶吃母乳中的後奶,使寶寶可以吃飽一點再睡。

  4. 慢慢減少夜間的餵奶。

  5. 睡房的燈光儘量保持昏暗,若有窗戶要注意窗簾的遮光性,避免寶寶受到光線的影響。

  6. 就算寶寶夜間醒來也儘量不要跟他說話、不要開燈,更不要跟他玩。

  7. 如果需要換尿布,動作儘量輕柔,不要吵醒他。

  8. 有時寶寶半夜扭動身體、揮動手腳,甚至會哭,不一定是醒來,可能只是做夢,先試試看別理會,他可能會自己重新入睡。

  9. 若是寶寶真的放聲大哭,別緊張,讓他試著靠自己重新入睡,他需要消耗一些體力,才能睡得更好。

  10. 通常剛開始訓練寶寶自行入睡,他可能會哭上一小時,但漸漸地,他會縮短哭鬧的時間,約一週後,就會乖乖就範。



黃資裡
現職:樂寶兒婦幼診所護理主任、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兼任講師
學歷: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
經歷:新莊惠欣婦幼診所護理主任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

 
育兒生活 2015.3月號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