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舒緩產後疼痛?  

採訪撰文/陳姵樺
責任編輯/湯佳珮
諮詢/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婦產科主治醫師傅玉麒
攝影/BabyPure寶寶專業攝影
梳化/徐筑芳
model/鄭安雅(※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剖腹產的媽咪在產後不但有傷口的疼痛,再加上子宮收縮的疼痛,對疼痛耐受力較低的媽咪來說真的會痛到難以下床。適當的使用術後止痛,的確可減緩疼痛感。

術後止痛
剖腹產後有必要施打術後止痛嗎?
術後止痛有必要施打嗎?根據網路上眾多媽咪的意見:有的媽咪說術後止痛針很有效,打了之後剖腹產的傷口和子宮收縮時都不會痛,有的則表示雖然傷口不痛但子宮收縮時會痛,不過也有媽咪說打了術後止痛沒什麼止痛效果;意見相當分歧。這個問題要從剖腹產傷口說起,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婦產科主治醫師傅玉麒指出,剖腹產時在肚子畫出的傷口不是只在皮膚表層,傷口一路從皮膚表層深入肌肉、韌帶等組織直到切入子宮,到寶寶從子宮內出來。傷口是有深度的,當手術的麻醉漸漸消失之後,感到疼痛是理所當然的,通常術後24小時是傷口最痛的時候,第二、第三天之後疼痛感會慢慢減緩,只不過每個人的疼痛耐受力都不一樣,忍痛力強的人會覺得還能接受,但耐受力低的就會覺得非常的痛、痛到難以忍受。事實上醫師為了減緩剖腹產傷口的疼痛,在麻醉藥消失之後都會先給產婦施打一針止痛針,藥效約可持續4∼6小時,所以基本上婦產科醫師會在剖腹產後就先給媽咪止痛針,等藥效過後,疼痛感可忍受的媽咪就不需要再使用止痛劑,若還是很痛就可要求醫師再給予其他止痛藥;止痛劑可不能無限制的施打下去,因為過多的止痛藥會影響子宮收縮,也會讓腸蠕動變慢影響排氣。之後,等到生產後約6∼8小時,媽咪已經清醒、不會頭暈、不會噁心想吐之後,開始可以喝水、吃些流質食物、腸蠕動恢復功能之後,就可視疼痛情況給予口服止痛藥。

剖腹生產的術後止痛方式
健保給付的止痛針、止痛藥
必要性的剖腹生產的術後止痛方式一般會給予例行的止痛針、口服止痛藥為主。健保給付的止痛針是採肌肉或靜脈注射,藥效可持續4∼6小時,因每個產婦對疼痛耐受度以人而異,劑量比較難控制。止痛針可能影響腸蠕動,也有可能讓產婦昏昏欲睡或是抑制到產婦的呼吸,這是有危險性的,所以醫師通常會採取先注射一半的劑量,另一半的劑量利用點滴的方式慢慢進入,以免一下子給予過多的劑量;等媽咪可以進食後,就可用比較好控制劑量的口服止痛劑來止痛。

自費靜脈點滴自控式止痛
除了健保給付的止痛針、止痛藥之外,也有自費靜脈點滴自控式止痛,每家醫院的收費不同。傅玉麒醫師表示,術後一般約四至六小時再視情況給予止痛即可,但有的產婦相當怕痛,每兩個小時就要求止痛針,而重覆給口服止痛藥吃多了會讓胃不舒服,健保給付的針劑藥量又不容易控制,這時就可選用靜脈點滴自控式止痛,或是對某些止痛藥有過敏現象的產婦也可用這種止痛方式來調配止痛藥,甚至有的媽咪平常就有喝酒的習慣,造成一般的止痛藥對她作用不大,這時也可用再加一點麻醉藥、調配過的止痛藥做靜脈點滴自控式止痛。
靜脈點滴是先在手臂上注射滯留針管,等到生產完畢後,就直接接上止痛藥,產婦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疼痛時自行按壓按鈕止痛,但每天的劑量是鎖定的,不會讓媽咪無限量的按壓止痛藥,以免劑量過多造成噁心、嘔吐以及腸胃蠕動受影響。

自費硬脊膜外注射止痛

外一種自費的硬脊膜外注射止痛,其實較多用在自然產減痛分娩,通常是自然產的媽咪在產前決定施打的。施打裝置放在脊椎,但生產時有很多狀況,若本來希望採用減痛分娩自然產的媽咪,最後無法自然產必須改為剖腹產,這時已經裝置完成的硬脊膜外注射止痛就可派上用場,醫師可以利用此裝置給予產婦麻醉藥進行剖腹手術;手術完成之後,也可利用此裝置給予止痛劑,這種止痛方式藉由導管能讓藥物直接進入硬脊膜外腔,距離神經系統較近,劑量不需太多就能有止痛作用,此種止痛方式是讓疼痛感覺變遲鈍,對身體其他部分的影響較小,可以正常的活動、上廁所。

分量可以一直增加嗎?會影響哺乳嗎?
止痛劑的劑量是需要被控制的,需要根據每個人的狀況給予不同的劑量,傅玉麒醫師表示,止痛劑當然不可能無限量的增加,過多的止痛劑對胃部、肝臟、腎臟,甚至心血管都會有不良的影響,長期使用而且會產生抗藥性,未來使用時的效果會變差。而且止痛藥也有不同的等級、藥效,通常醫師會先採用一般常用的止痛藥,如果有效,就控制使用量即可,疼痛感減弱就可停藥;若一般的止痛藥無效,就會開高一階強度更強的止痛藥,如果還是無效,可能就要用到嗎啡等效力很強的止痛藥。
術後止痛藥可以一併減緩傷口和子宮收縮的疼痛,但不會減緩子宮收縮、也不會影響哺乳,醫師還會鼓勵媽咪盡可能經常哺乳,因為根據研究,哺餵母乳時可刺激乳頭將訊息反射到腦下垂體,腦下垂體接收到刺激訊息後,就會下達兩個指令:其一是分泌子宮收縮劑、其二是要卵巢不要排卵,身體可自行分泌子宮收縮劑,就可刺激子宮收縮,讓子宮早日恢復成原來的狀態。

術後止痛有副作用嗎?
任何的藥物多少都會有一些副作用,前面有提過止痛藥使用太多會影響腸胃、肝膽、腎臟,也可能造成昏昏欲睡或是呼吸抑制,但只要劑量控制好,副作用並不明顯;另一個副作用就是過敏,所以曾有媽咪說施打術後止痛後發生嚴重的皮膚過敏發癢,必須再打止癢針。
傅玉麒醫師表示,的確有些人對常用的止痛藥過敏,通常在給予止痛劑前,會先詢問媽咪是否有對什麼藥物過敏,事前若已經知道媽咪過敏的藥物就可避開。但有些人並不清楚自己是否對某些藥物過敏,給予止痛藥之後如果發生過敏現象,狀況不嚴重者可以先停止用這類藥,並建議患者在健保卡上貼上自己會過敏的藥物種類,等藥物從體內代謝出去後就會恢復;狀況嚴重者可給予減敏的治療。

減痛分娩
什麼是減痛分娩?如何施行?
在生產過程寶寶從媽咪的腹腔進入骨盆腔,到寶寶從產道出來會發生劇烈的產痛,待產的時間則因人而異。多數時間很長,尤其是生第一胎,約十幾甚至二十小時,待產的過程會出現疼痛感,這麼長時間的疼痛感有些媽咪想到就怕,所以會有計畫的請醫師打減痛分娩,減痛分娩不僅可減緩待產時的疼痛感,當寶寶通過產道出來時,也可減緩產道神經被壓迫的疼痛。
減痛分娩的實施需孕媽咪先購買減痛分娩的療程,由麻醉科的醫師幫孕媽咪在脊椎的部位埋管線,埋管線的過程孕媽咪需採弓背的姿勢,讓脊椎明確的顯現出來。管線的一端連接孕媽咪的硬脊膜外、另一端是給藥端,之後再將麻藥透過管線注射到硬脊膜外,施打藥劑作用在第十二胸椎到第一腰椎,主要是阻斷知覺神經,但仍保存運動神經功能,這時會讓孕媽咪的疼痛感變得遲鈍,減緩待產時的疼痛感。

何時可以施打減痛分娩?
做減痛分娩可以先將管線埋好(因為整個在脊椎埋管線的時間約要15∼30分鐘),要等到子宮頸開了3公分時才能施打藥劑。傅玉麒醫師指出,如果在子宮頸開了3公分之前施打藥劑,會使產程不進展,也會將產程拉長。減痛分娩只要不過早施打,理論上不會影響產程,多數是施打了幾個小時後才生產,也有媽咪產程進展的很快,子宮頸開了3公分後迅速打開,這時有可能來不及做減痛,分娩媽咪就生了。也有些狀況是不適合做減痛分娩的,例如孕媽咪的背部受傷或感染、腰椎畸型或骨盆曾經手術過、敗血症、產前出血、休克以及某些產科急症,都不適合施行減痛分娩。

減痛分娩有沒有副作用、後遺症?
減痛分娩對產婦及胎兒是相當安全的,但還是可能發生一些副作用,例如:低血壓導致走路不穩、噁心嘔吐、偶爾出現頭痛、腰痠背痛(孕婦因孕期姿勢改變,腰痠背痛的比例原本就高,並不一定是由減痛分娩引起)等。但產婦不用過於擔心,專業有經驗的麻醉醫師會加以預防這些情況,或作適當的處理及解決問題。
至於其他對減痛分娩的說法,像是:可能會產程遲滯、老一輩說對寶寶不好、會傷害到脊髓和神經等都是迷思。傅玉麒醫師表示,在麻醉科專業醫師施行之下,減痛分娩針管的位置並不會接觸到神經,所以並不會傷害到脊椎和神經,只要施打的時間恰當並不會影響產程。至於影響寶寶這個說法,應該是不理解減痛分娩的作用過程,基本上減痛分娩的藥效是在媽咪身上做知覺的阻斷來達到減痛效果,媽咪施打後依然保存運動神經的功能,身體的活動以及上廁所皆可正常運作,對寶寶不會有影響。

減痛分娩真的會使生產過程不太痛嗎?
這個問題在理論上的答案是:Yes,因為麻醉藥會讓身體疼痛感變遲鈍,但是麻醉師埋針的技術、孕媽咪本身脊椎是否過於彎曲、或是太胖以至於摸不到脊椎影響埋針的準確度,都會影響減痛分娩的效果,所以也不是百分之百採用減痛分娩的媽咪都會覺得非常有效。



傅玉麒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婦癌、婦女泌尿及不孕症研究醫師
現任: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婦產科主治醫師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