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牙齒保健  

採訪撰文/郁筱惠
諮詢/佛教慈濟臺北醫院牙科部主任 沈一慶
攝影/老麥攝影(02-2321-5070)
貝氏刷牙法.插畫/日光路
梳化/Stacy
Model/俏麗孕媽咪 陳慧玲


俗話說:「生個孩子,壞掉牙齒」是指孕期常有蛀牙及牙周病的情形。懷孕的生理變化,真的會對孕媽咪的牙齒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或改變嗎?孕媽咪該怎樣預防保健一口好牙呢?本單元專業諮詢佛教慈濟臺北醫院牙科部主任沈一慶,要孕媽咪從「齒」健康好孕!

孕期容易蛀牙?!
佛教慈濟臺北醫院牙科部主任沈一慶表示,所謂孕期的口腔問題,其實也跟一般人的口腔問題差不多。然而孕期最常見的口腔疾病,大致包括「蛀牙」與「牙周病」兩種。蛀牙就是所謂的齲齒,而牙周的問題,包含了僅侵犯軟組織的「牙齦炎」,以及更深入侵犯到硬組織的「牙周炎」。

孕期因受內分泌改變的影響,使得與牙齒表面相接合的牙齦上皮組織血管通透性增加、讓牙齦角化的情況變弱。本來牙齦是具有阻擋細菌的作用,但牙齦角化變弱,使得牙齦阻擋細菌的能力下降,因此口腔細菌較易入侵。根據研究顯示,助孕酮(黃體素)有利於某些牙周致病菌的滋長,例如P. intermedia 在婦女妊娠以後,比孕前增加55倍以上;同時,懷孕也會促使白血球免疫功能降低。
沈主任形容說,孕期中免疫系統面對口腔細菌的侵襲,就好比城牆阻擋的效果變差,兵力也變弱一樣,甚至還反過來加強了敵人的兵力,這樣當然會造成孕媽咪較容易罹患牙齦炎、妊娠齒齦瘤(Pyogenic granuloma:長在牙齦乳頭上,類似血包腫脹)等種種口腔疾病。

為什麼孕期婦女比較容易罹患口腔疾病呢?
沈主任認為,由於孕婦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都在改變,例如,孕媽咪經常只選擇自己喜愛吃的、能吃得下的東西,以及因為變得容易飢餓,進食時間與頻率改變,或因為孕吐等原因,容易忽視或懶得刷牙,導致口腔衛生不易維持,反而形成口腔細菌滋生(牙菌斑等)的絕佳溫床,久而久之就比平常時候容易產生口腔疾病的問題。

造成口腔疾病的兩大類口腔細菌

  1. 形成齲齒的嗜氧菌(需要氧氣存活)
    從字面上的意義來看,嗜氧菌也就是需要氧氣才能存活的一類細菌。簡單來說,這類細菌會發酵產生酸性物質,然後緊貼在牙齒表面造成脫鈣,因而產生蛀牙。

  2. 形成牙齦炎、牙周炎的厭氧菌(無氧才能存活)
    厭氧菌(格蘭氏陰性厭氧菌)則與嗜氧菌相反,必須在沒有氧氣的狀況下生存。沈主任說,當我們口腔清潔做得不夠,牙菌斑就會堆積在牙齒的周圍,也就是「牙肉」與「牙齒」緊密接合的細小範圍中,大約0.3公分的「牙齦溝」的內外,讓牙齦溝內形成無氧環境,導致厭氧菌在此大量繁殖,因而產生牙周疾病。

若孕媽咪經常忽略口腔清潔衛生,一旦有食物殘渣黏附牙齒表面或牙縫中,細菌則會很快的大量繁殖與入侵。此外,個人是否容易因此罹患齲齒,當然也與孕媽咪本身體質有關。但沈主任提醒,據調查指出,孕期因口腔衛生習慣不佳,以及懷孕受內分泌改變等影響,都會讓孕媽咪牙齦發炎的比例增加至少七成左右。

牙齒保健面面觀


孕前定期檢查及追蹤

沈一慶主任建議,有懷孕計畫的婦女,應該先去牙科作口腔檢查,將該治療的蛀牙、該抽的神經、該填補的牙洞、該做的假牙等等,都事先醫治妥當較好。甚至僅有輕微牙周問題的媽咪,最起碼也該先學會如何正確使用口腔清潔工具。

孕期基本清潔
孕期只要平日做好牙齒基本清潔,絕對可降低發生孕期牙齦炎(牙齦瘤)等腫痛症狀,乃至減少必須求助牙科醫師的情形。沈主任表示,尤其孕程初期三個月,以及懷孕末期後三個月,是比較不適合牙科治療,因為治療牙齒較容易因為緊張而引起宮縮流產或早產,所以若能做好平時的牙齒保健,就可避免於懷孕期間來治療牙齒。

孕期可用漱口水來作口腔保健嗎?
沈一慶主任表示,基本上並不建議。因為無論任何漱口水,都是含有化學成份的,長期使用下來,牙齒容易染色變黃、棕、褐等色,甚至也有報告指出,嚴重還會影響味覺,並破壞口腔黏膜而引起潰瘍。
因此沈主任建議,正確的口腔基本清潔,必須有賴於「機械式」的正確運用牙刷、牙線、齒間刷等清潔工具作基礎;其次才是考慮「化學式」的漱口水等來輔助維持口腔衛生。畢竟漱口水主要用於口腔手術後抑菌的輔助用途,因此建議孕期若非必要,盡量還是不要使用漱口水為佳。
沈一慶主任說,目前最受牙醫一致推廣的正確刷牙方法,即是「貝氏刷牙法」(Bass Method),藉由這樣的刷牙方式,就可有效清潔牙齦溝內的牙菌斑。如果媽咪沒有好好清潔,就很可能造成牙菌繼續往深層發展,而形成可怕的牙周炎。

A.貝氏刷牙法(清潔牙齦溝)
沈主任提醒,對孕婦而言,最少一天應該要刷牙兩次以上,而最佳的刷牙時間點則是吃過東西後的數分鐘內。尤其,容易有孕吐的媽咪更要勤勞清潔,因為通常孕吐過後,口腔內的酸性較高,若能即時漱口,甚至和病使用牙刷、牙線、齒間刷來清潔最佳。

B.牙線的使用方式
沈主任建議,孕媽咪可拿40公分的牙線,纏繞在兩手中指指端上,並預留約10公分的距離在拇指跟食指之間固定,但真正「用來清理牙縫的距離」僅有3公分,而在這3公分內牙線要在指間持續移動,以確保使用到乾淨的牙線,避免牙菌斑帶來帶去形成交叉感染,然後貼著牙齒及牙肉交界的位置,深入每個牙縫,上下挪移就像鋸子一樣,即可除去食物碎屑及附著的牙菌斑。

孕期治療的風險
沈主任指出,在孕程4∼9個月寶寶各器官成長階段,最忌使用四環黴素、萬古黴素及鏈黴素等抗生素去治療口腔感染問題,因為較易產生副作用影響胎兒的發育。當然,若真的遇到牙痛或其他口腔緊急情況,孕媽咪仍應求助牙醫師診治。建議於懷孕4∼6個月期間可主動來作牙齒健康檢查,但孕期若必須接受任何口腔治療或使用藥物,則必須事先知會婦產科醫師,以確保孕婦及胎兒的健康。
至於孕前已在作牙齒矯正的婦女,沈主任則貼心提醒,因為齒列矯正器,往往會增加牙齒清潔上的困難度,因此常形成食物殘渣堆積、牙菌斑附著的溫床,因此若是已在作牙齒矯正的懷孕婦女,務必應詳細詢問牙科矯正醫師如何使用牙刷及牙間刷來仔細清潔齒縫死角,這樣也才能做好最完善的口腔保健。

好孕小叮嚀
沈一慶主任指出,孕婦若有牙周病,出生早產兒的機率為健康者的2.8倍,主要的推論是,牙周致病菌會誘發孕婦免疫系統產生身體發炎的激素,而該激素則可能就是早產的原因。甚至,根據研究顯示,牙周致病菌與糖尿病、心臟病、子癲前症等也有相關。因此,孕前媽咪應先處理好牙齒的所有問題,這樣懷孕一定可以健康無憂,從「齒」好孕囉!

 

沈一慶
學歷:美國西北大學牙醫碩士及牙周病專科醫師、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
經歷:三軍總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國軍松山總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國軍新竹醫院牙科主任、國軍桃園總醫院牙科部主任
現任:佛教慈濟臺北醫院牙科部主任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