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安全用藥守則
編訪撰文/陳映潔
諮詢/樂寶兒婦幼診所護理主任 黃資裡
亞東紀念醫院藥劑部組長 梁雅富
參考資料/台灣兒科醫學會網站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每當寶貝生病,心急如焚的爸比媽咪想必會馬上帶著寶寶到醫院做詳細的診斷,回到家後也少不了悉心地照顧、陪伴因身體不適而情緒不佳的寶寶。然而,光是這麼做仍然不夠,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正確的小兒用藥知識,才能提供發育尚未完全的寶寶有利而無害的抵禦力來對抗病魔,早早恢復健康!
小兒vs.成人用藥方式大不同
不論小孩或大人,生病了就該看病吃藥,這是再普通不過的常識,然而,如果爸比媽咪將自己過去服藥的觀念套用在寶寶身上,以類似的慣例來餵寶寶吃藥,這可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情喔!
樂寶兒婦幼診所護理主任黃資裡表示,餵寶寶吃藥和成人服藥最大的差異在於,對於劑量的準確度非常斤斤計較,舉例來說,醫師在幫大人開立處方時,不太會在意患者是50公斤還是55公斤,但換做是孩子,即使只相差1公斤或是性別不同,服藥的劑量就可能有所差異,更不像大人頭痛或肚子痛時可以隨便拿一顆普拿疼來吃,寶寶的用藥必須絕對謹慎,根據醫師的處方來服藥。
寶寶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
過去家長在提供孩子藥物時,最常見的錯誤觀念就是把孩子當成成人的縮小版,認為如果成人是50公斤而孩子是10公斤,劑量就服用成人的1/5就好,也因此常有未經醫囑就直接拿成人藥物給寶寶吃的情形發生,但事實並非如此。
亞東紀念醫院藥劑部組長梁雅富指出,小孩的身體狀況和成人不同,不僅是體積較小、體重較輕,身體器官的發育也尚未成熟,因此對於藥品的吸收、代謝、排泄和敏感狀況上都與成人大相逕庭,因此,無法以等比例的固定公式套用在成人的用藥劑量或用藥種類。黃資裡主任舉例,像孩子肝臟的代謝率約只有成人的20∼40%,若攝取等比例的藥量,容易在身體裡殘留副作用,甚至產生毒性;而身體裡的廢物排出主要靠的是腎臟,孩子的腎臟也只有成人的1/3左右,攝取過量藥物會造成腎臟發炎,甚至導致洗腎的命運。腸胃道吸收方面,小孩胃部的排空、蠕動較慢,藥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特別長,給予和成人等比例的藥量會造成吸收過量,由此可知,孩子不光是體重較輕,和成人間還有身體結構、器官成熟度上的差異,因此在吸收、排出、代謝這些面向上和成人的狀況全然不同,若不當心將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其他影響用藥劑量的因素
黃資裡主任、梁雅富組長都提到,網路上有許多關於服藥劑量的公式,最擔心家長們直接對照公式及孩子的體重自行給藥,因為除了上述生理發展上的差異之外,還有其他影響給藥劑量的因素存在,開立處方的程序相當複雜,並非一般人想像的那般容易。
1. 孩子年齡體重的個別差異
考量用藥劑量時,不能單獨考慮孩子的體重,還必須加入年齡的因素,因為有些孩子體重較重,雖然到達一般孩子1歲時的體重,實際上卻才4個月大,腸胃都還沒發育完全,因此,用藥一定要經由醫師評估才行。
2. 每種藥品的計算公式都不相同
藥品的劑量使用也和每種藥品的特性有關,沒有一個所有藥物都適用的公式存在,每種藥品都需依製造藥廠所訂定的個別標準,再搭配孩子的體重、年齡來計算劑量,才是最安全的方式。
劑量調整需與醫師或藥師討論
因為用藥多寡的拿捏真的很難,梁雅富組長不建議家長在劑量上自行做調整,如果觀察到孩子的症狀有變化,可能需要增加或減少劑量時,應該先詢問醫師或藥師;其他像藥物使用時機的拿捏等部分,如:退燒藥什麼時候該吃、肛門塞劑何時該用…等,家長也應主動詢問醫師或藥師,才能確保孩子在用藥時的健康與安全。
藥物劑型比一比
從醫院拿回來的藥物具有各種不同的型式,適合不同狀況的孩子,保存難易度也不相同,爸比媽咪們對於各種藥物劑型的特性都清楚了嗎?
-
液劑 優點: ˙寶寶一般接受度較高且容易服用 ˙可較準確的量取用藥劑量 缺點: ˙保存期限較短,容易變質 ˙最好能低溫保存以確保品質(不一定每種藥水都要冰) ˙少數寶寶可能對液劑所使用的特殊溶劑、矯味劑(香料、色素等)或防腐劑過敏\
-
粉劑 優點: ˙避免不必要的糖份、溶劑、矯味劑、防腐劑 缺點: ˙較容易受潮、變質 ˙劑量較不準確 ˙無法辦識出孩子不適應或過敏的藥品 ˙藥物磨粉後易有苦味或怪味,寶寶不易接受、不易餵食,反造成嘔吐 ˙有些藥物不適合磨粉,如:緩釋錠、腸衣錠、糖衣錠等
-
錠劑、膠囊
優點: ˙年齡較大的孩子比較適合這類藥品 ˙較無污染之虞 ˙保存期限長 缺點: ˙較不適合4歲以下的幼兒吞服,容易嗆到、甚至有窒息的風險 ˙有些錠劑無法剝半或分成小顆服用(如:緩釋錠、腸衣錠等),造成兒童病患治療上的困擾
-
塞劑 優點: ˙讓不願配合服藥的兒童也能接受治療 ˙避免胃酸干擾 ˙保存期限長 缺點: ˙2、3歲以上的孩子多半開始拒絕此種給藥方式 ˙能做成塞劑的藥物種類有限
最適合寶寶的「兒童專用藥劑」 年幼的寶寶怕苦、又不太會吞服藥丸,該怎麼辦?梁雅富組長表示,家長在帶孩子就醫時,可以主動詢問醫師或藥師有沒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兒童專用藥劑」可以選用,它具有以下優點,因此較適合孩子使用:
-
多為孩子容易吞服的劑型,如:液劑、糖漿、懸浮液
-
搭配專用的量具,如切藥器、小量杯、口服注射器或滴管,能使用藥劑量更精確
-
經過適當矯味、不苦,孩子接受度高
-
標示完整、清楚,可一再確認藥品正確性及安全性
不適合寶寶使用的藥品
-
含有阿斯匹靈成份的藥劑
黃資裡主任指出,這類藥品容易造成凝血問題,引起雷式症候群等副作用,尤其是接種水痘疫苗時更不能使用,一般醫師開立處方時都會避免,較擔心家長自行購買坊間成藥而使寶寶誤食。
-
含類固醇藥膏不可大面積使用
許多藥膏可能含有類固醇,如:皮膚止癢藥膏,除了需由醫師囑咐才可使用之外,也要注意不可大範圍地塗抹在寶寶身上,更不能在使用後將塗抹範圍整個包覆起來,否則很容易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家長若擔心,可以詢問醫師或藥師是否有其他替代性藥物可使用。
-
未經過孩童測試的藥品
梁雅富組長表示,很多藥品在做臨床試驗時,沒有針對孩童的部分做測試,可能會特別標示「18歲以下、12歲以下或6歲以下孩童不建議或不可使用」的字樣,此種藥物對孩子來說安全性有待商榷,家長需特別留意。
順利餵藥9技巧
-
餵藥時不可讓寶寶平躺,未滿周歲以前的嬰兒應抱在懷裡採半坐姿,且仰角要高於45度。
-
選擇在寶寶開心時餵藥,若吃藥時間到了寶寶正在哭鬧,還是要先安撫他的情緒,等他稍微開心一點再吃藥。
-
對於較大的孩子,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來餵藥,為他準備專屬的吃藥用具、問他想在哪裡吃、想從哪一種藥開始吃,或把吃藥當成一連串的指令,如果能完成所有指令,就可以得到一個小獎勵。
-
至於年齡太小、還無法溝通的寶寶,可以將他抱在膝上,支撐他的頭部,餵食時動作要緩慢輕柔,以滴管從嘴巴邊緣分成數次慢慢地餵進去,中途孩子可能會哭鬧,那就暫停一下,等他情緒緩和後再偷偷餵一下。
-
餵寶寶吃藥最重要的就是愉快的氣氛和爸比媽咪無比的耐心,因為可能需要花上許多時間安撫寶寶,最好不要選在緊急或緊張的情況下進行。
-
不要在孩子哭鬧時逼他吃藥,容易使孩子嗆到,也不要用強勢的方式,如:打罵或威脅,這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使他更害怕吃藥。
-
儘量不要選擇在他剛吃飽的時候餵藥,因為那時候只要一反胃或一用力,就有可能將藥物全數吐出來。
-
家長可以先嘗嘗看孩子的藥品,如果是苦的,就不要騙孩子是甜的,否則他一口吃下去發現是苦的,反而會因驚嚇而吐出來。應該跟他解釋吃藥的理由是為了讓不舒服能夠改善,並輔以獎勵,盡量不要用騙的方式。
-
當孩子不願配合吃藥時,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現在他是不是正玩得高興?那可能需要花點時間等待並預告;如果是因為很多熟人或朋友來訪,孩子想耍賴,可以為他製造一種「小英雄」的氛圍,讓所有的人一起為他加油。
常見Q&A
Q1:可以把藥物加在牛奶或果汁等飲品裡給寶寶服用嗎? 梁雅富藥師認為,藥品還是建議與白開水一起服用,盡量不要把藥放入牛奶或果汁裡,一方面怕藥效會打折扣,因為牛奶裡含有鈣質,會與部分藥物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藥效,另一方面,寶寶喝奶時不見得一定能喝完,萬一沒喝完,藥品吃進多少就很難判斷;此外,若寶寶察覺並討厭藥物與牛奶混合的味道,可能會將兩者加以連結,連牛奶都不想喝了,因此最好不要將兩者混合食用。 黃資裡執行長也表示,酸性的果汁,如:草莓、檸檬、葡萄柚汁…等,容易與藥品交互作用、影響藥效,甚至加強副作用,因此最好避免。
Q2:寶寶吃藥以後吐了,要不要再補吃? 梁雅富組長表示,如果孩子吃了藥後有嘔吐的現象,若在服藥的半小時之內發生,建議補服一次的劑量,如果超過半小時,就可以不必再補,只要按正常時間下次再給就好。 因為在半小時之內,藥品可能還未到達被身體吸收的階段,但一些比較特殊的藥品,例如心臟科用藥,對於劑量的計算就需更為精準,否則很可能產生副作用,這時就需要打電話詢問醫師或藥師。
Q3:可以同時吃兩家醫院所開、不同種類的藥嗎? 黃資裡主任指出,如果寶寶有平常固定服用的藥物,例如:甲狀腺、心臟病藥,因急性病症到醫院看診時,一定要主動告知醫師並出示藥袋(請不要只把藥帶去給醫師看,因為外觀相似的藥物實在太多),否則兩種藥很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導致無效或效果加成,這是非常危險的。 梁雅富組長也表示,如果是同一位醫師所開立的藥物,除非醫師或藥師特別叮囑或藥袋有特別標註,否則基本上是可以同時服用的。同一類型的疾病,建議盡量找同一位醫師看診,如果換了另一位醫師,之前的藥就不要繼續服用,否則可能吃到重複成份的藥物。 此外,有些寶寶可能因為胃口不好,或有過敏、氣喘等問題長期吃中藥,但中西藥之間也會有交互作用的問題,黃資裡主任建議,中藥和西藥的服用時間,至少需間隔2小時左右,且看診時應將藥袋(藥名、劑量)提供給醫師或藥師做參考,因此,家長一定要將每種藥品的藥袋妥善保存才行喔!平時若有疑問,也可利用「中西藥交互作用網」查詢藥物間的交互作用影響。 梁雅富組長建議,可能的話盡量將寶寶服用的藥物單純化,因為一次服用多種藥物對他的肝臟、腎臟來說都是負擔,像小孩平常若有吃中藥,如遇急症時,可能會選擇將長時間服用的中藥暫停個幾天,不僅是要避免交互作用,更是擔心孩子的身體能否代謝這些藥物成分。
黃資裡 現職: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樂寶兒婦幼診所護理主任、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兼任講師 學歷: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 經歷:新莊惠欣婦幼診所護理主任
|
梁雅富 現職:亞東紀念醫院藥劑部組長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