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高危險妊娠20因子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臺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葉長青、新店天主教耕莘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郁
模特兒/甜美媽咪廷怡&溫柔爸比凱惟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得知一個小生命正在肚子裡悄悄成長,對於準父母來說既喜悅又感動。然而,懷胎10月是一段「充滿未知數」的過程,如果媽咪孕前即患有內科疾病,或懷孕時出現一些狀況,孕期應掌握哪些照護重點以平安順利度過?

PART 1認識高危險妊娠
對於高危險妊娠的定義,臺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葉長青說明:「在懷孕的過程中,母親與胎兒有潛在的危險,可能影響母體的健康,或導致胎兒異常或死亡。」
高危險妊娠發生率10∼15%
目前臺灣高危險妊娠的發生率大致而言約10∼15%,葉長青醫師進一步說明:

「高危險妊娠包含以下幾種:

  1. 待產時發生緊急狀況,例如臍帶脫垂、胎盤剝離等等。

  2. 產檢中診斷,例如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一般來說,如果有進行規則的產檢,多可以早期發現、早期做診斷。

 

PART 2常見危險因子
至於高危險妊娠常見的危險因子大致可分為:孕媽咪懷孕前的身體狀態,以及懷孕引發的合併症。
就孕婦的孕前狀況而言,如果本身患有心臟疾病、心血管疾病、腎臟問題,甚至是其它疾病的併發症,例如紅斑性狼瘡合併腎功能異常等,葉長青醫師指出:「一旦心臟與腎臟等兩大器官出現異常,容易增加高危險妊娠的風險。」
另外,貧血、糖尿病、肥胖等也會增加高危險妊娠的發生率,除此,由於目前社會晚婚的人口越來越多,高齡懷孕的趨勢逐年增加,而高齡懷孕可能增加高危險妊娠的風險。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上一胎屬於子癇前症、早期破水或早產等高危險妊娠情形,這一胎懷孕發生上述情況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母親本身疾病

  1. 缺鐵性貧血
    血液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養分給寶寶,一旦母親患有貧血,葉長青醫師指出:「首先應釐清貧血原因,而貧血的常見原因有兩個:一、缺鐵性貧血;二、海洋性貧血。」
    孕媽咪在懷孕後期對鐵質的需求量增加,可適當補充鐵質或維生素B1、B2等營養素,若嚴重不足則可能造成寶寶的體重過輕,甚至引發胎兒水腫。

  2. 心臟疾病
    患有心臟疾病的孕媽咪在計劃懷孕之前,應先請婦產科醫師與心臟科醫師進行評估,了解是否適合懷孕;若在非預期之下自然懷孕更要審慎了解狀況。
    葉長青醫師解釋:「懷孕階段,孕媽咪的血流量與血液輸出量會增加,若孕媽咪患有心臟疾病,心臟的運作功能會比懷孕前更費力。」

  3. 糖尿病
    本身患有糖尿病的孕媽咪,懷孕時必須更注意血糖的控制,因為孕婦的血糖值關係胎兒是否健康,若未妥善控制血糖,易增添巨嬰症的機會,增加生產困難,提高剖腹產或肩難產的風險;除此,糖尿病也容易提升胎兒異常的機率,像是生長遲緩,或併發先天性心臟病。

  4. 高血壓
    孕前患有高血壓的女性,懷孕後若未妥善控制血壓,易造成胎兒生長遲滯、體重過輕,或羊水過少等情形,還可能引發胎兒窘迫、胎盤剝離等,除此,懷孕後期併發子癇前症的機率亦較高。

  5. 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狀腺功能異常,可分為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低下。若孕前甲狀腺功能亢進,懷孕時期未良好控制,除了提高早期流產的機率,亦容易增加中、後孕期子癇前症或早產的發生率。
    葉長青醫師指出:「最擔心的是引發甲狀腺風暴,亦即懷孕時甲狀腺問題變得更嚴重,嚴重還可能造成心臟衰竭。」
    另外,黃文郁醫師補充說明:「若孕媽咪為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由於擔心服用藥物危害寶寶健康,造成胎兒生長遲滯,甚至胎兒也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問題,因此,應與醫師會診並評估藥物的使用。」
    至於甲狀腺功能低下,則可能造成孕媽咪併發心臟病、高血壓等風險,也容易提升流產機率或胎兒智力不足等情形。

  6. 紅斑性狼瘡
    就孕期的內科疾病而言,紅斑性狼瘡所占比例不低。紅斑性狼瘡是為自體免疫性疾病,葉醫師解釋:「不僅容易影響腎臟功能、造成蛋白尿。進入懷孕狀態後,若控制不佳除了可能併發子癇前症,造成血壓高、水腫,還可能導致胎兒生長遲滯、早產、早期破水等,影響母親與胎兒的安全。」

  7. 高齡懷孕
    由於近年來晚婚的趨勢,使得高齡懷孕受到相當大的關注,一般而言,高齡懷孕容易併發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的機率較高,還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但是葉醫師指出:「高齡懷孕不等於高危險妊娠。」
    他進一步解釋,以低於35歲懷孕的孕婦而言,併發子癇前症的機率為3∼5%;超過35歲的高齡孕婦則為7∼10%,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仍有80∼90%孕媽咪沒有此問題,由此可知高齡妊娠雖然可能增加高危險妊娠的風險,但不代表一定會發生高危險妊娠。

  8. 海洋性貧血
    海洋性貧血分為甲型與乙型,若為重型甲型海洋性貧血患者,在懷孕中期可能發生胎兒水腫、腹部積水、甚至胎死腹中等情形;而寶寶將來出生後也將面臨終生輸血的情況。
    乙型海洋性貧血則屬於潛在型,影響較小,通常直到寶寶出生6個月出現貧血、發育不良時才會被診斷發現。

  9. 上一胎發生特殊孕產狀況
    若上一胎發生早期破水、早產、流產等特殊的孕產狀況,葉長青醫師根據醫學研究指出:「若前一胎發生這些情形,這一胎懷孕的發生率也會較高。」

  10. 生殖道疾病
    患有生殖道疾病的女性,例如子宮肌瘤、卵巢腫瘤,或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曾接受過手術,皆易產生高危險妊娠。就子宮肌瘤而言,葉長青醫師說明:「根據醫學統計,30歲左右的婦女約有4分之1患有子宮肌瘤。」
    如果肌瘤約2∼3公分,體積不大不至於影響懷孕。如果肌瘤較大,將近10公分、15公分,懷孕後期除了容易造成孕婦不適,胎兒的活動空間也可能因為肌瘤而受到限制,甚至影響生產方式。

懷孕合併症

  1. 妊娠高血壓
    關於妊娠高血壓,葉長青醫師解釋:「亦即懷孕20週後併發高血壓,懷孕時期收縮壓超過140mmHg、舒張壓高於90mmHg。」黃文郁醫師指出:「一般而言,懷孕後的血壓值會比懷孕前高約10%。」而妊娠高血壓又可細分為:
    (1)原來沒有高血壓,但在懷孕20週後誘發,屬於妊娠高血壓。
    (2)孕期20週後誘發,且合併蛋白尿則為「子癇前症」。
    (3)孕前有慢性高血壓,因為懷孕而加重症狀,亦屬於妊娠高血壓。
    如果血壓未妥善控制,且合併蛋白尿而引發子癇前症,恐導致腦中風、腦壓過高造成腦水腫等,此外葉醫師指出:「子癇前症或嚴重的高血壓,恐合併肝腎功能異常、凝血功能問題,並影響寶寶生長。」
     

  2.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好發於孕期第5、6個月,黃文郁醫師說明:「有些孕婦在懷孕初期血糖值沒有異狀,直到孕期第5、6個月才會有偏高的表現,因此建議24∼28週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篩檢數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即診斷為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除了會增加孕媽咪酮酸中毒、視網膜病變的機率,若未妥善控制血糖,恐造成胎兒發展過快、巨嬰症等胎兒發育異常,且寶寶易遺傳代謝性疾病,還可能導致羊水過多、增加早產風險。

  3. 子癇前症(妊娠毒血症)
    根據全世界統計數據顯示,懷孕併發子癇前症的比例為3∼8%,臺灣約為2∼3%。
    關於子癇前症的發生原因,葉長青醫師解釋:「可能是懷孕早期胎盤形成時出現缺損,導致在懷孕後期胎盤功能不佳,同時併發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等明顯症狀,還可能引起肝功能指數升高、腎功能變差、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變差等情形。

  4. 多胞胎妊娠
    多胞胎妊娠指的是懷有雙胞胎、三胞胎等。多數人認為懷有雙胞胎是雙喜臨門,但就婦產科醫師的立場,懷雙胞胎的孕媽咪實際上比一般孕婦更辛苦。
    葉長青醫師以房子做比喻:「一間房子住一個人剛好,若房子必須住兩個人,除了空間變小,孕婦也容易在懷孕7、8個月時開始覺得不適。」
    另外,雙胞胎妊娠可能導致胎兒體重過輕、增加子癇前症的機率,甚至引發雙胞胎輸血症候群。再者,容易因為胎兒擠壓造成破水,導致產程提早開始、引起早產情況。
    雙胞胎妊娠除了可能造成胎兒的發展較為緩慢,由於子宮空間較小,易提高早產風險,導致寶寶的肺泡擴張不理想,出現呼吸窘迫或併發其它早產症狀。不過,黃醫師指出:「雖然雙胞胎妊娠的早產風險較高,但不代表一定會早產。」他也遇過許多雙胞胎妊娠的寶寶平安健康分娩,只是照顧時必須較為謹慎小心。

  5. 胎兒在子宮內生長遲滯
    葉長青醫師說明:「所謂胎兒在子宮內生長遲滯,就醫學定義即為胎兒的體重小於10%,並合併胎盤血流異常、羊水過少等異常症狀。」至於造成原因大致可分為下列3種:
    (1)媽媽本身:媽媽本身患有紅斑性狼瘡、甲狀腺異常等疾病,或妊娠併發子癇前症等。此外,胎兒生長遲滯也可能是媽媽攝取營養不足所致,根據葉醫師的臨床經驗發現:「不少孕婦在懷孕時依然在減肥。」
    受到一些女藝人孕期只胖8公斤或7公斤的影響,令孕媽咪羨慕不已因而過度節食,但實際上BMI值在正常範圍的孕婦,體重應增加12∼15公斤,若過度節食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造成胎兒生長遲滯。
    (2)胎盤功能異常:像是子癇前症造成胎盤退化、前置胎盤或慢性胎盤剝離等。
    (3)胎兒本身:胎兒因為先天染色體異常或先天結構異常,造成生長遲滯。

  6. 過期妊娠
    一般而言,孕期可分為1∼14週、14∼28週、28∼42週這3個階段,超過42週仍未分娩是為「過期妊娠」。
    黃文郁醫師說明:「妊娠超過42週,除了可能造成胎兒過大,胎盤功能過於成熟並退化,增加胎兒窘迫的機率且提升生產風險。所以過了預產期還未生產,多半會進行催生以終止妊娠,也因此現在過期妊娠較為少見。」

  7. 早期破水
    早期破水(指已破水但沒有陣痛)可分為兩種,黃文郁醫師說明:「一種為37週後足月的早期破水;另一種則是小於37週的早期破水,又稱為『早產早期破水』或『未足月早期破水』。」
    早期破水機率約1%,葉醫師指出:「主要視破水的週數而定,週數越早預後越差;週數越晚預後越好。」若37週足月破水,先觀察子宮收縮狀況並進行引產,以避免破水時間與分娩時間間隔太久。
    因此黃醫師表示:「8個月前的早期破水,在排除感染問題後通常會先進行安胎,注射促進胎兒肺部成熟的類固醇,並施予抗生素,直到32∼34週或有感染表現才會進行分娩。」

  8. 胎盤早期剝離
    發生胎盤早期剝離時,通常會造成腹部強烈收縮與劇痛,但不一定會合併出血情況,常導致胎兒窘迫徵象,必須盡快進行分娩,除非胎盤剝離的範圍極小,未影響胎盤功能才可繼續懷孕。
    至於造成胎盤早期剝離的原因,黃文郁醫師指出:「多因外力造成,比方說緊急煞車造成安全帶勒住或撞擊肚子,或因外力衝擊導致急遽破水等,因壓力性改變造成胎盤與子宮剝離。一旦胎盤與子宮分開時,母親供給胎兒的養分與氧氣將中斷,容易造成胎兒危險,須立即進行生產。」

  9. 前置胎盤
    產前出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即是前置胎盤,黃文郁醫師表示:「不像胎盤剝離會產生劇痛,前置胎盤是無痛的出血,好發於孕期6、7個月以上,因胎頭逐漸下降,若胎盤位置剛好在子宮頸口遭受胎頭擠壓,即可能破裂並引發出血。」

  10. 巨嬰症
    對於巨嬰的定義,即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巨嬰除了會增加生產的困難,葉長青醫師表示:「也會提高肩難產的風險,再者,寶寶娩出後容易發生呼吸窘迫、血糖過低、電解質不平衡等問題,可能須在新生兒病房或保溫箱進行特殊照護。」由此可知,寶寶過重或過大不一定代表健康。
    而造成巨嬰的原因,可能是孕媽咪患有妊娠糖尿病,由於未妥善控制血糖造成胎兒發展過快。或者是健康的孕媽咪因飲食控制不當,攝取過多的糖分、澱粉類食物、高熱量飲食,因此造成胎兒過大。
    除此,也可能是遺傳關係,黃文郁醫師解釋:「有些父母屬於高壯型身材,生出來的寶寶超過4000公克,雖然寶寶符合巨嬰的條件,但對於高壯的孕婦而言不見得會影響生產。」

高危險妊娠,必做5件事
經醫師確診為高危險妊娠,可能對懷孕造成不利的影響時,平時如何細心呵護自己與寶寶的健康,平安度過10個月孕期並順利生產?

  1. 視狀況進行相關處置
    造成高危險妊娠的因子包含媽媽本身疾病、胎兒問題以及孕期的併發症,每種狀況皆有不同的處置與治療方式。
    至於胎兒因素,像是胎兒生長異常可能是先天性造成,建議增加產檢頻率,不妨在醫師的建議下改為2週進行一次產檢,檢查胎兒狀況、胎盤功能等。
    另外,孕媽咪因為懷孕產生的合併症,例如常見的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應與醫師配合、聽從醫囑,才能妥善控制病症。

  2. 飲食均衡
    懷孕期間應著重飲食均衡,切忌任意節食,以免造成胎兒體重過輕、生長遲緩;不過,也別因為懷孕而過度飲食,否則造成寶寶體重過重,易增加生產的困難。

  3. 多休息
    孕媽咪應多休息、維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若有必要,請聽從醫囑進行安胎。另外,葉長青醫師亦提醒:「懷孕時保持愉快的心情很重要。」

  4. 選擇合適的醫院
    高危險妊娠的孕婦,建議在醫療資源完善的醫院進行產檢與分娩。葉長青醫師指出:「就子癇前症或妊娠糖尿病而言,若未妥善控制病情而引發早產,即需要新生兒科醫師的緊急協助。」

  5. 隨時注意自身狀況
    隨時留意是否發生破水、陰道出血、腹痛、或半小時內子宮收縮變硬達3次以上等異常情況。另外,黃文郁醫師提醒:「注意胎動。」如果胎動明顯減少,例如飯後2小時少於10下,或今天的胎動明顯比昨天少一半以上,表示可能發生胎兒窘迫的情況,應趕緊就醫檢查。



葉長青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
經歷:美國耶魯大學婦產科高危險妊娠進修
現職:臺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黃文郁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臺大職業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總醫師、專科醫師
現職:新店天主教耕莘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輔仁大學醫學系部定講師
 

 

蝶豆花、洛神花...等農產品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