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撇步!預防孕期痔瘡   

採訪撰文/陳姵樺
企畫編輯/吳慧敏
諮詢/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壽星
模特兒/氣質孕媽咪蕾雅(人物與文字無關)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有痔瘡困擾的孕婦不算少,有的孕媽咪懷孕前就已經有痔瘡問題,到了懷孕後期痔瘡的狀況會更加嚴重,有的孕媽咪則是懷孕後才出現痔瘡問題,孕期痔瘡到底需不需要治療?有沒有什麼預防改善之道?請專家一一解惑!

孕期痔瘡發生的3大原因
當一個新生命開始在母體中孕育,由於體內賀爾蒙的改變,孕媽咪從懷孕初期可能會出現孕吐,懷孕中期皮膚、牙齒發生變化,到懷孕後期可能出現便祕、痔瘡、靜脈曲張、水腫等種種狀況。
於是,在談孕期痔瘡之前,先來給痔瘡下個定義。痔瘡可以說是人體中形成的血管增生瘤,因為血管的回流受到某些原因的阻礙而造成靜脈擴張而形成,痔瘡一旦形成後會隨著飲食狀況、身體狀況而隨時復發,所以最好的治療即是預防發生,如果痔瘡已經形成,預防便祕可避免狀況惡化。
由於孕期容易出現痔瘡的原因有幾個,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壽星指出,第一個原因是懷孕到中後期,腹中的胎兒愈長愈大,使得子宮變大,日漸長大的胎兒會壓迫到媽咪的骨盆腔靜脈,骨盆腔部位的血管因為受到壓迫導致血液的回流受阻而產生痔瘡;第二個原因是懷孕會改變人體的賀爾蒙,讓體內的黃體素增加,黃體素增加會讓腸道的蠕動減緩,當便祕的情況產生,排便時會更加用力,這時肛門括約肌在長時間的不當施壓狀況下就會引起痔瘡;第三個原因是孕期媽咪體內的血容量比一般人多,血管容易充血造成痔瘡產生。

如果痔瘡已經形成,預防便祕可避免狀況惡化。

孕期加重痔瘡症狀!
而在懷孕前就已經有痔瘡問題的媽咪,懷孕是會加重痔瘡的症狀,因為到了懷孕中後期,母體會將血液量集中至子宮中,以便供給足夠的養分給胎兒,原本就有痔瘡問題的媽咪,因為懷孕的血液量增多,痔瘡更容易充血、流血,所以在懷孕前就發現有痔瘡且症狀嚴重的媽咪,最好先前往大腸直腸外科接受治療,等痔瘡控制良好後再計畫懷孕較佳。
反之,懷孕後才引發的痔瘡跟孕期的賀爾蒙變化有關,症狀的嚴重度因人而異,有的沒什麼感覺並不影響日常生活,但有的症狀嚴重會相當疼痛,就必須請醫師診治。最後還有一種是在生產時過度用力,或用力過久導致的脫肛痔瘡問題,但這種在生產時出現的痔瘡會在產後三四個月後就逐漸恢復,不必太過擔心。

孕期容易便祕,便祕一定長痔瘡?
便祕與痔瘡是正相關的,便祕也是造成痔瘡的主因之一,陳壽星主任表示,前面有提過孕期便祕與賀爾蒙改變有關,因為賀爾蒙的改變使得腸道的平滑肌鬆弛、蠕動減少,導致大腸對水分的吸收增加,糞便變硬而容易出現便祕,所以大約懷孕5週開始,有的孕婦就會發生便祕的問題,到了懷孕後期,子宮變大壓迫直腸,加上孕婦此時運動量又減少,也容易引起便祕。有了便祕問題後,排便時就容易用力,用力排便會影響肛門附近血管的回流,就容易引起痔瘡。

懷孕期間可以治療痔瘡嗎?
痔瘡分成有症狀的痔瘡和沒有症狀的痔瘡,沒有症狀的痔瘡既不會引起疼痛、流血、患者一般也沒什麼感覺,如果是這種狀況就不需要治療。而有症狀的痔瘡可分為四個等級:

  • 第一級:輕度痔瘡排便時會留一點點血,但痔瘡不會跑出肛門。

  • 第二級:排便時痔瘡會從肛門跑出來,但排完便後又會自行縮進肛門內。

  • 第三級:排便時痔瘡會從肛門跑出來,但排完便後痔瘡不會自行縮回,需要用手才能將痔瘡推進肛門內。

  • 第四級:痔瘡已經在肛門外,就算借助外力也無法將痔瘡推回進肛門內。

一般來說,孕期造成的痔瘡在生產後因為子宮壓力解除,血液回流恢復順暢,孕期造成的痔瘡便會逐漸變小。
陳壽星主任表示,通常第一級、第二級的痔瘡都屬於症狀輕微的狀況,患者不會特別不舒服,就算有出血的情況也是輕微出血(大概是幾滴血或1∼2c.c.的量),大概兩三天至多五天流血的狀況就會停止對生活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至於第三級、第四級痔瘡如果出血與腫脹程度不嚴重,建議生產完畢後再進行治療;但如果痔瘡流血量多,且腫脹嚴重就需要治療,尤其是有一種急性血栓性痔瘡,痔瘡會腫脹大如多顆葡萄串在一起的程度,患者不但無法坐或是坐立難安、無法走路,而且會相當疼痛、無法忍受。

孕期中的治療以保守性治療為主。

孕期痔瘡治療
孕期中的治療以保守性治療為主,不建議採用侵入性的手術治療,通常針對狀況嚴重的痔瘡,醫師會給予止痛藥、軟便劑、消腫軟膏等來緩解孕媽咪不舒服的情況,通常急性的疼痛會在吃了止痛藥2、3天內緩解,但腫脹的痔瘡則需擦消腫藥膏約兩周才會逐漸變小。
建議在擦藥膏時順便用手指在肛門做擴張按摩,有助於促進肛門周遭的血液循環,增進血液回流,肛門按摩的做法是用一根手指頭將肛門撐開些,讓肛門不要太緊縮,一天可做兩三次,腫脹會較容易緩解。溫水坐浴則是另一種治療方式,溫水坐浴可以幫助肛門周遭的血液循環,能舒緩痔瘡的不適;實施的方法為在盆中注入38∼41度像是溫泉溫度的熱水,坐在熱水盆中約10∼15分鐘,如果時間充足一天可多做幾次。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排便時流血雖然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痔瘡,但是直腸癌的症狀中也會肛門流血,通常輕微的痔瘡流血幾天就會停,狀況嚴重的可能會持續一周左右,但若出血量較大,每天持續出血達一個月以上,就有可能是直腸方面的出血問題,應該迅速就診讓醫師做檢查。

注意!直腸癌的症狀中也會肛門流血。

預防痔瘡!生活、飲食7撇步
痔瘡的產生其實與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習習相關,陳壽星主任提供一些預防痔瘡的方法供孕媽咪參考:

  1. 多吃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對人體的循環健康很重要但是常被忽略,尤其是外食族膳食纖維的攝取量經常不足,缺乏膳食纖維容易引起便祕問題,現在很多人不吃青菜,用果汁取代水果,這都是造成膳食纖維缺乏的原因,因為糞便要靠纖維質才能成型,少了這個物質就會排便不順或每次排便都是一顆顆硬硬的像羊咩咩的便。
    蔬菜水果在每日攝取的食物中量要佔多數,成人女性每日要五至七蔬果才夠。建議多吃新鮮未加工的水果,才能充分攝取到水果中的果肉纖維;另外,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是不能少的;有些食物像是黑棗果乾、優酪乳、優格、木瓜、香蕉、糙米、燕麥等纖維質很高可以幫助腸胃蠕動也可多吃。除了要多吃蔬果之外也要多喝水,水分可以促進食物消化和吸收作用及維持正常循環與排泄作用,一天約要補充6至8大杯的水分才足夠。

  2. 攝取的食物量要足夠
    礦物質都需要均衡攝取。如果將每天要攝取的養分畫成一個金字塔,塔底最大的一塊就五穀根莖類,再往上一層第二大塊則是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的蔬菜水果類,倒數第三層是蛋白質,最上層所需最少的是脂肪。成人女性一天所需的熱量約1500∼1800大卡,高熱量的食物可以少吃一點但纖維質要多攝取,一天所需的熱量要攝取足夠。脂肪、維生素蛋白質、醣類除了攝取膳食纖維不足容易引起便祕外,攝取的食物量過少也會引發便祕,因為食物量不夠製造出的糞便量就不足會讓排便不順暢。每個人需要營養素包括:、、

  3.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食物
    辣椒、胡椒、芥末等辛香料雖然會是食物美味好吃,但也會對肛門產生過度刺激造成充血、增加痔瘡形成的機會,當痔瘡腫脹時,大便經過肛門時就會磨擦痔瘡造成破皮而流血,尤其在吃了刺激性食物或熬夜後會加重症狀。建議在孕期飲食以清淡為宜,儘量避免食用辛辣或是重口味食物,也可減少痔瘡的發生率。

  4. 減少便祕發生率的方法
    便祕和痔瘡是正相關的關係,因此要減低痔瘡的發生減少便祕發生的次數是重要的,便祕會讓腸胃產生脹痛感進而影響食慾,食慾低、進食少讓便祕問題更加惡化,這是一連串的惡性循環。
    要緩解便祕的不適,首先要補充足夠的水分,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一有便意就要趕快去如廁,因為不趕快去如廁便意一消失就會增加排便的困難;此外,排便時要速戰速決,要專心排便,不要邊滑手機或看雜誌邊上廁所,因為坐在馬桶上時是讓肛門括約肌長時間處於施壓的狀態,肛門容易因壓力充血,坐得愈久充血的狀況會愈嚴重,容易形成痔瘡;還有排便時也不要過於用力或是剩下一點點便也要用力硬排出來,若排便不順可以先起來動一動,等有較強的便意再去排便。
    平常多走路運動或是做一些柔軟體操可以增加腸道的蠕動;飲食習慣也是影響便祕的重要原因,建議多食像是燕麥、麥片、蔬菜等高纖維的食物,如果還是沒辦法改善,也可食用一些益生菌、綠藻、螺旋藻等健康食品,對排便會有幫助。

  5. 排便後用溫水沖洗屁股
    已經出現痔瘡的孕媽咪在排便後可用溫水沖洗屁股後再用毛巾拍乾,這樣的方式會比用用衛生紙直接擦拭佳。因為痔瘡不但會影響擦拭的清潔度,也容易在擦拭過程中將痔瘡擦破造成流血;沖洗肛門可以減少肛門摩擦的機會。此外,在洗澡時也可以用溫水沖洗肛門,可順便按摩肛門附近的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痔瘡發生機率。

  6. 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
    孕媽咪不論是長時間維持坐姿或是站姿,都容易增加痔瘡生成或是壓迫痔瘡,所以每坐一兩個小時就要起身活動走動一下,或是每站一兩個小時就要坐著休息一下,減少肛門壓迫的機會。

  7. 生活作息規律、正常
    規律的生活作息可減少精神、身體的壓力,沒有壓力負擔身體的機能就能順暢運作。熬夜這種不規律的生活型態或是工作上過大的壓力也有可能引起便祕進而引發痔瘡,所以孕媽咪要好好調養身心,養成規律作息的習慣。


 

陳壽星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臺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國防醫學院副教授、澳洲雪梨大學醫院研究員、教育部部定講師
現職: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