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懷孕、生產對心臟的負荷有多大嗎?   

文╱門諾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吳靜芬
輯╱張玉櫻
(模特兒為健康媽咪)


懷孕、生產會讓心臟負荷增加?會的!這是身為母親奇妙而美麗的第一步。一個嶄新的生命在另一個已然茁壯成熟的生命中誕生,就像樹梢結實纍纍般,原本的生命必須吸取更多的陽光、輸送更多的養分,才能孕育出甜美的果實,延續無止盡的生命的旅程。懷孕前應做好諮詢,以降低懷孕及生產時的心臟負擔;若有嚴重心臟病,不值得拿命來冒險!

甜蜜的負荷!
孕婦的心血管系統自懷孕早期便開始了一系列的調整與適應,才能因應胎兒生長發育的需求。懷孕期間孕婦體內的血液量增加40〜50%,心臟輸出量會增加30〜50%,心臟跳動每分鐘增加10〜20次。這些變化自孕期的第5〜8週就開始產生,至第二孕期時(第3〜6個月)達到變化的高峰。

在生產時由於子宮收縮,會有額外的300〜500㏄的血液進入循環系統,此時加上心跳速率增加,心輸出量會比懷孕前甚至增加多達80%!分娩後第2〜6週,產婦的體循環系統才會漸漸的回到懷孕前的基礎值。
簡而言之,懷孕、生產確實會讓心臟負荷增加不少。但這些變化對於健康的孕產婦而言,多半不至於造成嚴重影響,應該只是「甜蜜的負荷」!

一般婦女,懷孕、生產也要當「心」?
原本沒有心臟疾病的婦女,懷孕的過程中也可能產生心臟血管併發症,整體機率為1〜4%。這些心血管併發症包括:子癇前症(Preeclampsia)、妊娠高血壓(Gestational hypertension),甚至是胎盤剝離與梗死等高危險性的併發症,統稱為maternal placental syndromes(MPS)。

常見的MPS危險因子包括:年過40歲的孕婦、過去病史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葡萄胎、孕婦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疾病,孕婦嚴重超重(即身體質量指數BMI高於30,BMI=體重kg/身高m²)、懷第一胎或與新伴侶所懷的第一胎、胎兒水腫、羊水過多、紅斑性狼瘡等等。
目前的研究認為,傳統常見的心血管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與抽菸等,在這些產生懷孕時心血管併發症的婦女中更為常見。而產生MPS之孕婦比起沒有MPS的孕婦,增加了孕期時兩倍以上的住院風險。
除了在孕程中所增加的風險之外,子癇前症與妊娠高血壓也會對孕婦將來的人生與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根據英國必治妥大學醫學院專家團隊所發表之論文,子癇前症、妊娠高血壓增加大約30%的心血管疾病之風險,而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ic)也增加了26%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與妊娠有關的高血壓
孕婦約有12∼22%有高血壓併發症,也因此會增加不少懷孕時的風險。與妊娠有關的高血壓可分成三個大類:

  • 懷孕後新產生的血壓升高──妊娠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是指孕婦過去不曾有過高血壓的病史,但此次懷孕後新產生之高血壓。這些孕婦的高血壓絕大多數是在懷孕20週後才發生。在定義上為妊娠中血壓的收縮壓高於140mmHg或舒張壓高於90mmHg,或妊娠後期之血壓比早期收縮壓升高30mmHg或舒張壓升高15mmHg即是。不過血壓是需要至少量2次間隔6小時以上,以正確的方法測量所得為準。
    正確的測量血壓方法:
    選擇安靜舒適的場所,放鬆精神,排空膀胱,休息20∼30分鐘後之測量;血壓計氣囊應縛在上臂中1/3,不可過鬆或過緊;量血壓前半小時內勿劇烈運動、不飲酒、咖啡、可樂和濃茶。

  • 原本懷孕前就有高血壓──慢性高血壓:
    根據統計,慢性高血壓的病人懷孕,在懷孕後血壓更高,併有蛋白尿或水腫的現象,約有20%。

  • 子癇前症與子癇症:
    「子癇前症」是除了高血壓之外,還合併了蛋白尿或水腫。而「子癇症」則為子癇前症合併有抽筋發作。其併發症包含中風、腦水腫、心肺積水、肝臟腫大破裂、腦神經中樞故障(如頭疼、眼睛模糊、意識不清)、凝血機能不良,會導致各個器官出血,甚至產後大出血以及抽搐痙攣。一旦發生時,若沒來得及急救,產生的後遺症很大,且容易導致母子生命危險。根據統計,每年全球約有五萬名孕婦,不幸因子癇前症的併發症而死亡。

周產期心肌病變!
周產期心肌病變是因嚴重的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愈衰竭,無力帶動身體之血液循環所導致之病症。典型症狀包含:呼吸費力、端坐性呼吸困難(躺平時無法順利呼吸)、水腫、異常倦怠,甚至是寡尿與暈厥之情形。此種心肌併發症相對較不常見,常見在孕程的最後一個月至產後5、6個月時發生,約75%的案例是發生在產後第一個月。其機轉目前尚無定論。

五大方法,減少心血管風險!
如果原本沒有心臟病,要如何減少懷孕生產期間之心血管風險?

  1. 避免體重過重:
    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針對100位第一胎、懷孕4∼10個月的孕婦進行調查,發現有85%的孕婦在懷孕晚期體重都過重。
    根據一份發表在婦產科醫學雜誌(Obstetrics & Gynecology, Feb., 2004),針對80萬名於1992∼2001年間於瑞典生產的婦女所做的大型醫學臨床研究發現,懷孕前BMI值30以上的肥胖症孕婦,孕程的流產率、分娩時的危險性、發生死胎的機率,都比理想體重範圍內的孕婦高出2∼3倍之多,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的風險增加許多,子癇症的發生率也比體重正常的孕婦高出4∼5倍。
    建議準備懷孕的女性,應該優先將體重控制在BMI值25以下,然後再懷孕較為理想。孕婦的體重控制,在懷孕首3個月內增加2公斤,至6個月時可再增加5公斤,到懷孕晚期增加5公斤,理想體重以增加12公斤左右為宜。

  2. 適度的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以提升孕婦的心肺功能、心血管適能,也可以減少生產胎兒時的危險。適合孕婦的有氧運動有走路或快走、騎腳踏車等(應注意安全)。

  3. 戒菸:
    香菸中含有許多傷害血管之物質,不但會造成孕婦自己的健康問題,還會有可能因為二手菸的關係,讓小寶寶在還沒有出生前就受到影響。

  4. 減少過多鹽份之攝取:
    避免醃漬加工產品、不吃泡麵及罐頭等保存食品、不喝高湯、不攪拌滷汁、不沾醬料,就可以減少過多鹽分之攝取。

  5. 多吃五色蔬果,不吃過甜的水果。

若原本有心臟病,適合懷孕嗎?
可依美國紐約心臟學會心衰竭功能分級來做初步判斷。


◎第一級、第二級對懷孕比較沒有影響

懷孕風險第一級:
意指產婦的死亡率和一般人相當,產生併發症的機率不會(或輕微)增加的心臟病。第一級含輕度單純先天性心臟病並且不具其他合併症,例如肺動脈瓣狹窄、開放性動脈導管、二尖瓣脫垂、單純先天性心臟病經手術修復後(心房中膈缺損、心室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肺靜脈回流異常)及輕度心律不整,例如單純心房或心室早期收縮、輕度瓣膜性疾病。

懷孕風險第二級:
指產婦的死亡率輕微增加,產生併發症的機會中度增加。第二級含心房或心室中膈缺損未接受手術、法洛氏四合症經手術完全矯正、其他大部分的心律不整(如心房震顫、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

◎第三級、第四級不適合懷孕!
心臟衰竭已到達美國紐約心臟學會心衰竭功能分級第三級和第四級,即使是從事日常輕度活動(如爬兩層樓梯)都會出現呼吸急促,或是更嚴重到連休息時也會感覺到呼吸困難。

懷孕風險第三級:

病患包括:有接受過機械瓣膜置換術後、未接受手術的發紺型心臟病及其他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洛氏四重畸形症候群、大血管轉位等)、馬凡氏症主動脈擴張至40〜45mm。
症狀包括: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時會緩解,但是從事日常的輕微活動,如洗澡、穿衣服、爬樓梯或掃地,即會引起疲倦、心悸、呼吸困難。
產婦的死亡率或產生嚴重併發症的機會顯著增加,需要諮詢相關專家。如決定懷孕,需要心臟科及產科的專家在整個懷孕、分娩、產後期間密切監測。

懷孕風險第四級:
病患包括:嚴重的阻塞性心血管疾病,例如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肥厚性心肌病變導致左心室出口阻塞。
症狀包括:做任何身體活動都會不舒服,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時,也會呼吸困難、疲倦或喘。
產婦死亡率或嚴重併發症的發生機會極高,應避免懷孕,如有懷孕應該考慮中止懷孕,若決定持續懷孕則應比照第三級的照護方式。

嚴重心臟病,不值得冒險懷孕!
若心臟功能不佳已達到美國紐約心臟學會心衰竭功能第三級及第四級者,懷孕及產程之致死率達7%,嚴重併發症機率更高達30%,不值得冒險懷孕!

做好諮詢,降低懷孕及生產時的心臟負擔
懷孕前可以諮詢家庭醫師,進行病史詢問、家族史詢問與身體檢查,探查有否有不適合懷孕的心臟狀況。而只要經過專業醫師之諮詢與輔助,大多數的先天性心臟病患仍可以將懷孕以及生產的風險大幅降低。此外,孕期中的體重管理、養成並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菸、不喝酒、保持心情愉快,並經常監測自己的血壓,就可以減少後天可能產生的與懷孕生產有關之心血管併發症,讓您當個快樂平安的孕媽咪唷!

 

吳靜芬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畢
經歷:亞東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亞東醫院心臟功能檢查室主任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兼任主治醫師
現任:門諾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