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

   拒絕卵巢癌,早期發現早治療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臺中大里仁愛醫院婦產科主任王文中
繪畫/日光路


根據統計,在女性專屬的婦科癌症中,以乳癌罹患人數最多、子宮頸癌居次,而卵巢癌位居第10名的位置。但是,由於卵巢癌初期症狀並不明確,當女性察覺身體不適並就醫確診時,往往已屆癌症末期階段,因此,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婦科癌症中的第二名,有無形的健康殺手之稱。

掌管賀爾蒙與生育──卵巢
妳知道嗎?卵巢癌可不是更年期婦女的專利!卵巢癌的患者可能跨足各個年齡,但卻因症狀不明顯而難以察覺,是每一位女性都必須擁有自覺、正視的重要建康議題。

卵巢的大小、位置、功能
在進入本文主角「卵巢癌」的介紹前,首先,我們要帶您一同來認識女性重要的好朋友「卵巢(請參圖示)」:

(1)卵巢大小:在正常狀態下,卵巢大小約2∼3公分之間(20c.c.左右),但若卵巢長了濾泡囊腫或黃體囊腫,體積則會再增多約2公分,囊腫視性質亦可能隨著經期結束而萎縮,之後卵巢又將回復到正常大小。
(2)卵巢位置:卵巢緊鄰著輸卵管開口,在骨盆腔內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主要以韌帶與骨盆腔、子宮連結。
(3)卵巢功能:女性的生殖系統器官之一,主要具備兩大功能──負責分泌雌性激素、黃體素等賀爾蒙,以及負責貯存與製造卵子。這兩個功能主宰著月經週期,也和生育能力密切相關。

卵巢萎縮,更年期正式來臨
女性的一生中,大約會經歷超過400次的月經週期,但隨著年紀增長逐漸步入更年期,原先貯存在卵巢中的數十萬顆卵子便會逐漸萎縮、卵巢也停止排卵,此後女性會進入缺乏荷爾蒙的停經狀態,宣告更年期正式來臨。
臺中大里仁愛醫院婦產科主任王文中說明,若此時抽血進行檢驗,可發現濾泡刺激素(FSH)升高、雌性激素(E2)下降的現象,臨床上可作為診斷更年期的一項指標。
女性一生中大約會經歷超過400次月經週期

健康的寧靜殺手──卵巢癌
卵巢癌,是指卵巢組織發生不良變化(不良變化可分原發性或繼發性),一開始不易察覺明顯不適,到後期又常以腹痛、腹脹、頻尿、月經不規則、陰道出血等非特異性症狀顯現,當患者驚覺或許是惡性腫瘤前來就醫,卻可能已經演變到癌症末期的階段。

了解卵巢癌3類型
卵巢癌可分為上皮細胞卵巢癌、生殖細胞卵巢癌、基質細胞卵巢癌這3種類型,其中又以上皮細胞卵巢癌最為常見。

上皮細胞卵巢癌(epithelial cell)
佔卵巢癌中約90%的比例。其下又可細分為漿液性(serous)、黏液性(mucinous)、亮細胞(clear cell)、子宮內膜狀(endometroid)等形態。
生殖細胞卵巢癌(grem cell)
佔卵巢癌中不到10%的比例。生殖細胞是卵子的前身,因此,生殖細胞卵巢癌會發育出類似胚胎的組織,多數為先天基因異常導致細胞病變,好發於2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身上,對治療的反應也較好。
基質細胞卵巢癌(stromal cell)
佔卵巢癌中極低的比例。屬於卵巢內胚病變而產生的腫瘤,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的女性身上。

罹病不易察覺,故死亡率極高
卵巢癌最令人擔憂的地方,往往就是因為它難以察覺,而病程進展又極為迅速,所以又常被稱為女性建康的隱形殺手。王文中主任表示,卵巢癌的骨盆腔痛、下腹痛、肚子飽脹等症狀,在一般正常女性身上也很常見,所以亦有專家提出,若不適症狀未曾出現但今年開始發生,或是1個月內症狀出現超過12次,就應考慮進行檢查。

透視卵巢癌高危險群
罹患卵巢癌的病患中,有超過9成的患者屬於「上皮細胞卵巢癌」,且目前對此一類型有較多、較確切的研究數據,故以下將針對上皮細胞卵巢癌進行分析。

  • 年齡因素
    各個年齡層的女性皆可能罹患卵巢癌,但主要好發於40∼50歲以上、進入更年期的女性。

  • 基因缺陷
    若患者部分特定基因缺陷或基因突變,會提升罹患卵巢癌或乳癌的機率。

  • 家族病史
    家族成員中若曾有數人罹患卵巢癌或乳癌,則可能有家族遺傳基因缺陷問題,應考慮進一步進行基因篩檢。

  • 沒有生育經驗
    卵巢上皮細胞會隨著月經週期破裂,僅在孕期和哺乳期暫停運作,若女性未曾有過生育經驗(甚至初經太早或停經太晚且未曾生育),表示卵巢長年運作、排卵次數多,上皮細胞病變而形成腫瘤的機率自然較高。

  • 患有不孕症
    不孕症本身可能增加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對此,王文中主任說明,國外曾進行相關研究,發現不孕症患者不論有無使用藥物助孕,日後罹患卵巢癌的機率都比正常人高出兩至三倍。

  •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若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得到亮細胞及子宮內膜狀上皮細胞卵巢癌的機率略高。

  • 曾罹患乳癌
    這裡專指曾罹患基因缺陷型的乳癌,而非一般乳癌。

  • 高熱量、高油脂的飲食習慣
    喜好高熱量、高脂肪飲食者,多半也常有體型肥胖的困擾,肥胖可能導致雌激素分泌較多、卵巢細胞增生,因此罹患卵巢癌的機率也較高。

  • 長期吸菸
    長期吸菸的女性,會增加罹患黏液性上皮細胞卵巢癌的機率。

別輕忽家族遺傳可能性
針對上皮細胞卵巢癌,國外女性會進行「BRCA1」和「BRCA2」的基因篩檢──因為若遺傳突變的BRCA1或BRCA2基因,得到乳癌或卵巢癌的可能性將大幅增加,但這項篩檢因為價格高昂,所以在臺灣並不十分普及。建議假使女性的家族曾發生下列罹病情形,應懷疑可能遺傳異常基因,建議進一步接受基因篩檢確認:

(1)二等親中同1人先後罹患乳癌和卵巢癌;(2)家族中有2位(或以上)一等親成員罹患乳癌,且其中1位在50歲前發病;(3)家族中有男性罹患乳癌;(4)一等親中3位以上罹患乳癌;(5)一等親和二等親中,有人罹患乳癌、有人罹患卵巢癌;(6)一等親罹患雙側乳癌;(7)二等親中有2位以上罹患卵巢癌。

年幼也可能罹患卵巢癌
日前新聞曾報導,臺灣有位年僅9歲的女童罹患了卵巢癌,現在正定期就醫接受治療。王文中主任提醒,雖然卵巢癌主要好發於步入更年期的女性,但年幼女童卻可能罹患生殖細胞卵巢癌,所幸,此類型的卵巢癌經治療預後並不差。
使用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生殖細胞卵巢癌,通常成效都很不錯,但年幼患者會考量日後可能有生育需求,所以主要會優先以化學治療為主,其次才會考量採用放射線治療。

服避孕藥可降低卵巢癌機率
已有研究證實「服用避孕藥可降低卵巢癌發生率」,針對此一說法,王文中主任說明,目前的確有研究證明,長期服用避孕藥可降低約3成的卵巢癌罹患率,其實服用避孕藥不但能降低卵巢癌機率,連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也能降低,但大家都知道,服用避孕藥有造成血栓的風險,血栓形成還可能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危險,所以並不建議為預防卵巢癌而使用避孕藥,但如果原先就有避孕目的,或者確定是卵巢癌的高危險族群,可以在醫師的評估和建議下服用避孕藥。
另外,王文中主任也細心提醒,女性在產後持續哺餵母乳超過1年,同樣也具有降低卵巢癌機率3成以上的效果,可見哺餵母乳不僅對寶寶很有益處,也對媽咪的身體健康很有幫助呢!

不孕打排卵針,卵巢癌機率大增?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不孕女性為了求子,常會施打排卵藥物以刺激排卵,間接導致日後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增加。但如果進一步分析「不孕」與「排卵藥物」以及「卵巢癌」之間的關連性,會發現藥物並非影響罹癌的絕對關鍵──把有使用藥物和沒使用藥物的患者人數相比,罹患卵巢癌的人數差異不大;但若將生殖機能正常者與不孕者相比,卻能發現不孕症患者的罹癌比例較高。因此,真正的罹癌關鍵在不孕症本身,而非排卵藥物的使用。

身高會影響卵巢癌風險嗎
大約在去年(2012年)的時候,有篇來自英國的研究報告:「女性身高每多出5公分,罹患卵巢癌的風險就會增加7%」,這篇研究蒐集近百萬份的資料,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發現,若以160公分作為基準,每當身高增多5公分,得到卵巢癌的機率就會上升7%。
王文中主任表示,罹患卵巢癌主要跟家族遺傳、不孕症等因素相關,和身高高矮並沒有絕對關連性,但或許背後某些使身高長得較高的因素,間接影響罹患卵巢癌的機率,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釐清,目前這個說法比較偏向統計結果,並未被證實有確切的因果關係,女性亦無須過於擔心。

早發現早治療,預防篩檢很重要
關於卵巢癌的篩檢效果,常是讓醫生十分苦惱的問題──卵巢癌的病程演變極為迅速,即便定期篩檢仍可能成為漏網之魚,等到真正出現異狀,疾病往往已經到了晚期的階段。但王文中主任提醒,即便如此,女性仍不能錯失任何及早發現問題的機會,建議可以選在每年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同時,順道請醫師進行超音波檢查,評估卵巢現階段的健康狀況,另外若屬於前文提及的高危險群,也應考慮定期進行卵巢癌的篩檢。

 

王文中
學歷: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現任:臺中大里仁愛醫院婦產科主任
 

 

 

蝶豆花、洛神花、番茄...等農產品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