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孕產觀念比一比    

作者: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三軍總醫院婦產部染色體檢驗中心主任黃貴帥•國泰醫院婦產部主任蔡明松 刊頭攝影/陳炳煌 化妝髮型/蘇貞妮 演出/林妤真

關於懷孕生子,從過去到現在,變化不知凡幾!除了生育數直直落的變化極為明顯外,也因為「生得少」,多數人抱持追求「生得有品質」的想法,因此,在懷孕、生產與產後的階段,出現不少「質變」,而這些改變也讓女性的孕產大事變得更為豐富有趣!
對於女性而言,懷孕生子可說是人生大事!但即使是人生大事,也因為大家普遍生得多,一胎接著一胎,恐怕無暇思考如何讓孕產階段的大小事能夠更有品質。然而,隨著少子化的浪潮襲來,加上女性意識的抬頭,多數人抱持「生得少,生得有品質」的想法,因此,對照過往的「舊」觀念,不少「新」觀念於焉而生。

生活觀念

善用裝扮展現孕味•拍攝孕婦寫真留紀念
以往,女性一懷孕,面對日益隆起的肚子,多改穿著寬鬆洋裝或背心裙的「標準服裝」,讓人一眼可看出「這是孕婦」。
如今,隨著時尚品味的提升,即使懷孕也要追求美感,因此,孕媽咪的穿著顯得極為多元化,隨著個人喜好不同,裙裝打扮不再是唯一,有的喜歡穿各式褲裝;有的人喜歡寬鬆的服裝,有的則樂於以緊身衣物展現懷孕獨有的身型線條,同時,為了讓自己留下更多屬於孕期的回憶,除了平時勤於自行拍攝孕期階段的點點滴滴,去專門的攝影棚拍攝孕婦寫真更是蔚為風潮!孕婦們不只大方露出肚皮,有的更以裸身將身型線條展現無遺,充分發揮「現代人努力展現自我」的精神,即使孕期也不容錯過!

高度重視產前運動•願花錢上專屬孕婦課程
以往,許多事情在懷孕階段即享有「豁免權」,最常見的就是運動,可能是擔心運動會影響胎兒,因此,絕大多數的孕婦並不重視「產前需要適度運動」,頂多比平常多花一點時間散步,反正,過去的觀念是「多吃少動」,懷孕階段少則胖上10幾公斤可說是宿命;萬一,不好生的話,就挨一刀吧。
如今,情況不一樣了!三軍總醫院婦產部染色體檢驗中心主任黃貴帥指出,他從醫院開設的媽媽教室課程中,明顯看到「孕婦瑜伽」課程受歡迎的程度,不只醫院開設的「孕婦瑜伽」受歡迎,即使坊間的瑜伽教室需要自費(12堂課,每堂收費約500至600不等),也一樣爆滿。他說,「上過孕婦瑜伽課程的孕婦,可增加自然產的意願,不只媽媽樂於參加,有的爸爸也主動報名」。此外,只要是教孕婦如何運動的課程,如游泳、飛輪等,孕婦多會自費參加。黃貴帥醫師表示,「孕婦如不重視產前運動,將犧牲自身健康,也會影響胎兒健康」,他提醒,孕期是改變一家人健康習慣的契機,未必一定要上孕婦專屬的運動課程,但應至少「每日養成散步半小時至一小時的習慣」,同時導入正確的飲食習慣,讓一家人的健康得到保障!

考量產後身材恢復•孕期盡力做好體重管理
以往,在「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下,只要一懷孕就是努力補身的開始,加上認為「生一個,胖上幾公斤」是女人產子後的宿命,也就不忌口,因此,孕期體重動輒增加10幾公斤稀鬆平常,不過,當孩子生出來後,才知道這些增加的體重幾乎是獨鍾情媽媽。
如今,不少女性怕懷孕胖太多,產後瘦身不易,且基於孕婦與胎兒的健康考量,不再奉行「一人吃,兩人補」。黃貴帥醫師表示,「不少由婆婆媽媽陪孕婦來產檢,總抱怨媳婦或女兒的肚子太小、體重增加太少,事實上,整個孕期增加的理想體重應視孕前的BMI而定,儘量控制在7∼15公斤內,最多不宜超過16公斤」。為了幫助孕婦可以做好體重管理,有的醫院會為孕婦安排「營養諮詢門診」(須自費),由營養師一對一教導孕婦「怎麼吃才健康,又不會增加體重」,通常,孕婦接受過營養諮詢後,多能發揮體重管理的成效。

產檢觀念

精密產檢項目增多•為掌握胎兒健康願自費
以往,產科醫師的話有如聖旨,在一般產檢項目之外的自費產檢,經過產科醫師評估,再決定孕婦是否有檢查的需要,而孕婦也多遵從醫囑。
如今,孕婦的自主意識提升,為了充分掌握胎兒健康,面對自費產檢項目多花錢不手軟,不再只遵從產科醫師的意見,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指出,「以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為例,本來只有在20週超音波檢查懷疑有胎兒結構異常時,產科醫師才會建議孕婦在20∼24週之間做進一步的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但現在卻常被孕婦認為此項檢查是產檢必做項目」。他說,「做了並不能就保證胎兒沒有異常,若是小的異常,即使是高層次超音波也未必能看出來,而且某些胎兒異常是懷孕後期才出現的狀況」。蔡明松醫師提醒,自費檢查的項目固然可讓孕婦多掌握胎兒的狀況,不過,「這些特殊檢查往往有一定的供需狀況,如果想要檢查的孕婦多,但有能力執行檢查的人員少,當供不應求時,難免影響檢查品質」,因此,在有意願進行自費檢查時,須慎選執行檢查、檢驗的醫療院所。

產檢生產醫糾漸多•應從互信中建立共識
以往,大家獲得的醫療資訊不足,對醫師的話深信不疑,醫師怎麼說,孕產婦就怎麼做,加上民間俗諺「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板」已為不少人打了預防針──對「懷孕生產本身伴隨許多風險」有所認知,因此,醫師與產婦多能相安無事,不少人會在產後出院或寶寶滿月時,請接生醫師吃蛋糕或油飯,大家一起分享迎接新生命的喜悅!如今,婦產科醫師卻成了「瀕臨絕種的動物」,蔡明松醫師表示,「不僅投入婦產科的新血輪招收不易,願意接生的婦產科醫師更是日益減少」,他強調,「讓產科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在於健保制度下,產科醫師得到的給付與付出心力、時間完全不能成正比,常讓人深感灰心」,加上少子化與當前醫病關係的改變,當孕產婦對於懷孕生產的期望與結果出現落差時,「往往就是醫療糾紛的開始」,根據統計,婦產科醫師堪稱被告率最高的一群人,蔡明松醫師建議,孕婦不妨選擇願意信賴的產檢醫師,並在產檢過程中建立互信與共識,既能維護自身產檢的品質與就醫權益,也不致讓產科醫師繼續心灰意冷。

醫學進步解決問題•高危險妊娠照護受重視
以往,健康狀況不佳的女性,為避免妊娠將為母體帶來更沉重的負擔,甚至影響胎兒,多半不得不被迫選擇放棄成為人母的機會,甚至有的人因為有遺傳疾病的問題,寧可放棄婚姻,避免不生孩子或是生出帶有遺傳因子的下一代,而成為夫妻感情的絆腳石。

 

如今,隨著診斷與治療的醫學不斷進步,讓原本患有慢性內科疾病的女性,也能在病情受到良好控制的狀況下,跟常人一樣懷孕生子,蔡明松醫師指出,「這群人若想懷孕,可先在孕前接受內科與產科醫師的共同評估懷孕之風險,如果評估適宜懷孕的話,務必在孕前、孕期與生產時,將原有的內科疾病控制好,避免加速其病情惡化」。此外,因懷孕而產生的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等,「現在可透過篩檢以及早對疾病進行控制,讓影響母體與胎兒的程度降到最低」。蔡明松醫師提醒,除前述狀況外,懷有多胞胎與高齡生產,在臨床上亦被歸類為「高危險妊娠」,需要受到更專精且周全的孕期照護,以降低生產風險,他建議,「屬於高危險妊娠的孕婦,應及早轉至有周產期專科醫師的高危險妊娠照護醫院,進而確保母體與胎兒的平安」。

生產觀念

可自訂生產計畫書•留下溫馨難忘生產經驗
以往,生產量大,沒有多餘的醫護人力為每一位產婦的需求做個別化的考量,為追求效率,各家醫院皆為生產訂出標準作業流程,產婦只要一到醫院,就一視同仁的按規定進行包括剃雉(除去手術部位的毛髮)、灌腸等醫療處置。然而,隨著生產率下降,開始出現檢討產婦是否一定得接受這些常規處置的意見。
如今,這些醫療處置已不像以前一定要做,黃貴帥醫師指出,基於女性自主意識的抬頭、注重個人隱私與個別化需求等因素,讓這些以往被視為「常規」的醫療處置,不再是牢不可破的規定,畢竟「生產不是病,產婦不該被當做病人對待,而是回歸用較為自然的方式生產,讓生產過程成為一段溫馨難忘的回憶」。他說,現在生產量比以前少多了,醫護團隊成員有餘力追求更好的服務品質,「在尊重產婦的個別需求下,並以安全為前提,可配合個人需求而定。至於想怎麼做,建議在產前先擬訂生產計畫書,並與協助生產的醫護人員充分討論,提高計畫的執行度,為生產做好準備,才能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生產經驗」。

尊重個人隱私需求•獨立待產室可減少干擾
以往,為應付絡繹不絕的產婦來醫院待產、生產,醫院在規劃待產房空間時,必須就有限的空間發揮最大的使用率,所以,採用大通鋪的方式,讓一張張的床排排站,兩床之間以拉簾隔開,幾乎沒有隱私性可言,最麻煩的是,待產室的廁所有限,當好幾個人在差不多時間接受灌腸,搶不到廁所的產婦就尷尬了。不過,在那個年頭,大家也不太計較,反正待的時間有限。
如今,孕產婦選擇產檢或生產醫院,硬體設備也是考量的重點因素之一,黃貴帥醫師指出,現代人注重隱私,也追求更好的服務品質,喜歡醫院有提供獨立的待產室(包括附有衛浴設備),避免受到其他產婦與家屬的干擾,讓待產過程中既保有隱私,也能享受舒適。因此,不少醫院先後將原本通鋪式的待產室改裝成獨立的空間,可能是單人房或兩(三)人房,有的甚至提供樂得兒產房,即將待產(Labor)、生產(Delivery)、恢復(Recovery)在同一獨立套房的待產室,即使要自費,產婦也樂於接受。他補充,除了必要的進房查看,醫護人員多在護理站透過中央監控掌握產婦狀況,儘量不打擾產婦與陪產者,「以前,一名醫護人員可同時對多名產婦進行衛教;現在,則要一間一間的重複相同內容,對醫護人員而言,負擔並不輕」。

不想在醫療機構生•居家生產逐漸受到重視
以往,請助產士到家中幫產婦接生,相信是不少五、六年級生的媽媽有過的生產經驗,然而,到醫療院所生產卻在這二、三十年逐漸成為現代人生產的唯一選擇,讓助產士到府接生的方式日異式微。
如今,在西方國家,居家生產風氣有興起之勢;台灣也受到這股風潮的影響,這幾年,想嘗試以此方式生產的大有人在,連Discovery都曾以台灣的居家生產經驗做為拍攝主題。黃貴帥醫師指出,「生產存有多元文化,產婦可選擇居家生產或水中生產,即使台北與南部的生產文化也不同,台北市多集中在規模較大的醫院生產,但中南部就偏向在可提供坐月子的私人診所」。他認為,如果準媽咪屬於生產低風險群,想要嘗試居家生產,產科醫師不妨提供相關諮詢與協助,但他也提醒,「計畫居家生產時,最好能事先選定醫院當備胎,萬一有狀況時可緊急提供支援,務求母子均安」。

咬牙忍痛不是美德•以減痛分娩幫助自然產
以往,面對待產時因子宮收縮引起的不適,大家莫不抱持「女人生孩子,誰不是這樣痛過來的!」彷彿這是必須歷經的過程,不管怎麼痛,咬緊牙關忍一忍就好了。忍不住的就完全不計形象的嘶喊哀嚎,甚至狂罵老公,還把老公的手或抓或咬得傷痕累累。
如今,根據研究顯示,疼痛對人的生理、心理都有影響,在生理上,疼痛讓人增加壓力,使得腎上腺素增加,而減少子宮內的血流,進而影響胎兒養分和氧氣的供應。蔡明松醫師表示,「醫界重視疼痛為身心帶來不小影響,不再認為忍痛是美德,而應該建立『疼痛不需要忍受』的觀念」。當前在生產過程中運用控制疼痛的方法很多,不過,經臨床實驗證明,現今最有效且使用者滿意度最高的方式,當屬「減痛分娩」。他說,美國產科醫學會在2004年已把減痛分娩列入「推薦使用」的處置,並以區域傳導麻醉的「硬脊膜外阻斷術(epidural block)」做為公認最可靠、最有效減輕產痛的方法。現在的準媽媽對於自然生產過程中的疼痛難免有所恐懼,但有了「減痛分娩」的加持,不僅可在待產時免於受到疼痛的煎熬,也能更為優雅的迎接新生命降臨。

準爸爸進產房陪產•一家人共同歡喜迎寶寶
以往,生產彷彿是女人家的事,生孩子的時候,先生不在身旁的比比皆是,就算陪著進醫院,當太太被推進產房時,也只能守在產房外來回踱步。當然,那個年代,不讓爸爸陪進產房,主要是擔心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如今,陪太太待產、進產房,則似乎成了準爸爸一定要做的事情!黃貴帥醫師指出,「很多男性從產檢、上媽媽教室就一路陪著太太,在待產時,熟練的以拉梅茲呼吸協助產婦減緩疼痛,對於進產房更是信心滿滿。自從讓先生陪進產房,從來沒有人因為看到血而暈倒;也因為全程參與並記錄太太的生產歷程,對於太太生孩子的辛苦更是充滿感激。另外,也可能因為過程中有意外,如肩難產,先生目睹醫師為妻子、小孩所做的一切努力,想對醫師表達的只有謝意,而無半句埋怨」。黃貴帥醫師說,有時碰上人口簡單的小家庭,苦於無人託付照顧大寶寶,他也會讓孩子陪進產房,年紀小的讓爸爸抱著,若大一點,就讓孩子坐在不影響人員行進動線之處,「希望全家一起參與,更能凝聚彼此的感情」。若是先生實在無法陪伴產婦進產房,他建議,「找個可信賴的親友陪伴,也能增加生產的助力」。

產檢與接生同一人•產婦認定產檢主治醫師
以往,產婦對於是否由產檢醫師接生,並不在意。據一位資深婦產科醫師說,很久很久以前,在大型醫院生產,如果產婦想指名哪一位醫師幫她接生,需要另外「給紅包」,那麼,無論產婦何時生產,這位被指定的產科醫師一定無怨無悔的趕到醫院為產婦接生。當然,大多數的產婦是依照醫院的規定,哪一位醫師值班,就給誰接生,而醫師的等級並非一定是「主治醫師」,有時可能是「住院醫師」或「總醫師」,反正母子均安就好。
如今,產婦則認為「產檢醫師就是接生醫師」,蔡明松醫師表示,「其實沒有條文規定產檢醫師就是接生醫師,不過,在情況許可下,大多數的產科醫師會儘可能為自己所產檢的孕婦接生」。但他也直指當前產科正處於「給付低,責任大,新血不願加入」的困境,而陸續有婦產科醫師不願再接生,只會讓繼續堅守崗位的產科醫師需要背負更大的工作量與責任,再來,又還能有多少人願意繼續沒日沒夜的接生?不過,若產婦能建立「產檢與接生的醫師可不同一人」的認知,讓醫院的值班制度可真正落實,讓產科醫師也有足夠的休息與生活品質,不僅可提供孕、產婦更好的照護品質,也有助於讓他們願意延續接生的工作生涯。

產後觀念

在專業機構坐月子•充分休息兼學育兒技巧
以往,產婦離開醫院後,多是回家坐月子,可能是在娘家或婆家,或是長輩到家裡幫忙,
有長輩的照顧固然幸福,但不免也會面臨壓力,如不斷進補、遵循不洗澡不洗頭的習俗、帶養孩子意見不一致,不少媳婦本來跟婆婆關係還不錯,但坐完月子可能也讓關係變差了。
如今,隨著產後護理之家的興起,讓很多產婦趨之若鶩,蔡明松醫師笑說,「讓長輩幫著坐月子,不准洗澡、不准洗頭的要求,恐怕會讓很多產婦瘋掉」。他表示,面對新生命的降臨,新手媽咪其實承受很多的壓力,如角色的調適、照顧寶寶的責任、生理恢復的狀況,在在考驗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咪,「如果種種壓力無法得到適當的紓解,感到身心俱疲的媽咪很有可能出現程度不一的產後憂鬱」。蔡明松醫師認為,「在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有專業護理師提供個人化的衛教,協助改善產後的問題;寶寶也在專人照顧下,讓媽咪放心並享有適當的休息,當身心狀況調養到最佳狀態,更有信心扮演好媽媽的角色」。他提醒,媽咪應將產後護理之家當做「醫院與重返家庭的中繼站」,除了休息外,也不忘向專業護理人員學習照顧寶寶的技巧,返家前的數天,不妨試著將寶寶帶在身邊一起過夜,讓彼此適應對方,回家後才不會手忙腳亂。

24小時親子同室•以母乳哺育寶寶好健康
以往,還沒有實施母嬰親善醫院認證時,對於餵母乳一事抱持隨興的做法,媽媽有意願,護理人員很願意幫忙;沒意願時,就讓寶寶喝配方奶。除了餵奶時間外,寶寶平時都在嬰兒房接受集中式管理。
如今,在母嬰親善醫院生產的產婦,產後多要面臨24小時親子同室並以母乳哺育的考驗,蔡明松醫師指出,「推廣母乳哺育的立意良善,但對剛生產完只想好好休息的產婦來說,要求她們24小時親子同室可說是一項沉重的壓力,真能完全做到的人有限」,加上產後住院的時間並不長,自然產約3天,剖腹產則約5天,要在這短短時間內讓哺乳順利上手,其實並不容易;出院返家後,面對長輩質疑寶寶吃不夠的壓力,很容易讓媽媽放棄哺乳。他建議,有心想要哺乳的新手媽媽,不妨考慮到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在那裡,可將親人不支持餵母乳的聲音阻絕在外,同時,在專業護理人員的協助下,循序漸進的學習哺餵技巧,即使遇到問題,也能適時得到協助,讓母乳哺育之路走得更順暢、更持久」!

先有後婚大方以對•促進結婚增加生子意願
以往,民風保守,對於「先上車後補票」一事多抱持「秘而不宣」的態度。在喝過喜酒沒幾個月又受邀參加滿月酒時,面對親友的好奇眼光,則用「早產」搪塞。
如今,在年輕人普遍不婚不生、生育率節節下降的年代中,長輩對於「意外懷孕」反而抱持樂見其成的想法,黃貴帥醫師指出,「懷孕會讓男女雙方有結婚的理由與動力,此外,現代人不孕的問題嚴重,不少夫妻婚後遲遲沒懷孕,讓急於想要抱孫的長輩心急如焚,總懷疑媳婦可能是不會下蛋的母雞。而正值適婚年齡的女方若能先懷孕,對長輩而言,就像一種品質保證,高興都來不及」。於是,挺著肚子拍婚紗、辦婚禮,早已不需遮掩,甚至還有專為孕婦身形打造的婚紗,還有的將喜酒、滿月酒一起辦,至於蜜月旅行則順延,一切以生下孩子為最高指導原則。他提醒,「適婚年紀的女性先有後婚,可視為雙喜臨門,但對於年紀還輕的女孩懷孕,則需要給予支持力量與溝通的管道,好幫助她們踏過這道提早降臨的人生關卡」。
 

醫師簡歷
黃尚玉主治醫師
現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

 
媽媽寶寶雜誌 授權刊出  2013年12月號)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