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怎麼辦?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亮凱、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郁菁
繪圖/Gina


產檢時一聽到「胎位不正」,必讓孕媽咪們感到非常憂慮,擔心不好生……。究竟有哪些形式的胎位不正?會自動轉正嗎?有矯正的機會嗎?在什麼情況下必須決定剖腹產?一起聽聽專業醫師的分析,緩解準媽媽們的擔心!

5種胎位不正+3種矯正術全解析
高齡產女的藝人鍾欣凌曾因自己的腹部脂肪太厚,一度聽不到胎兒心跳;後來產檢時發現胎位不正,決定緊急剖腹生產。另外,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亮凱表示,不僅鍾欣凌,藝人張庭因為前置胎盤造成胎位不正而必須剖腹生產;李倩蓉、李嘉等也是因胎位不正而提早剖腹生產。

胎位不正的比例約7∼8%
孕期前6個月,胎位隨時在變

只要胎位不是頭位,即是胎位不正。
對於胎位不正的比例,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郁菁指出:「要視孕期的時間點而定,隨著孕期的增加,多數的胎位會慢慢轉正。」若以足月的孕婦而言,胎位不正的比例約為7∼8%,臨床上可能會採取剖腹生產。
王亮凱醫師亦補充:「孕期的前6個月胎位隨時在改變,必須等到6個月後才會慢慢穩定。至於胎位不正以臀位比例居多。」
原則上,陳郁菁醫師表示:「只要胎位不是頭位,即是胎位不正。」以橫位或臀位的胎位不正為例,由於頭部是人體最大、最硬的部位,採取自然生產時,也許寶寶的手、身體出得來,然而一旦頭部被產道卡住,胎兒就難以生出,也因此採取剖腹產以降低危險。不過,儘管剖腹產能降低難產的機會,但開刀仍有一定比例的風險,陳醫師指出,例如:剖腹生產的出血量會比自然產來得多一些;再者,開過刀以後腹部發生沾粘的機率會比未接受過手術者高。

認識胎位
胎位在哪?
至於胎位位於何處?王亮凱醫師分析:「胎位是指孕婦在懷孕、分娩時,胎兒身體的某個部位最靠近母體的子宮頸口地方,亦即胎兒的先露部位。」

何為正常胎位?
所謂的正常胎位,即是胎頭向下、頸部曲屈,頭頂靠近在子宮頸口的位置;其餘皆為不正常的胎位。陳郁菁醫師指出:「一般而言,約96%的胎兒會從頭部先生出來。」
不過就頭位姿勢而言,亦有胎位不正的狀況,王亮凱醫師說明:「像少數頭位如額位、顏面位,也屬於胎位不正的情形。」

枕骨前位最好生
而「枕骨前位」是最能順產的姿勢。所謂的枕骨前位,陳醫師解釋,胎頭朝下、枕骨(後腦杓)朝前(即是孕婦的肚皮);臉部則朝向孕媽咪的後面。主要是因為此種姿勢的胎位最能順應產道的曲度順利產出。
每個孕期的胎位不正機率不同
隨著孕期的發展,胎位不正也會慢慢隨之轉變、進而矯正,然而,每個孕期的胎位不正機率約為多少?造成原因為何?

1懷孕前6個月
在孕期6個月之前,由於子宮腔充滿羊水,加上空間大,王亮凱醫師指出:「胎兒的位置隨時在改變,任何方位都有可能。」
2懷孕8個月
到了懷孕7∼8個月胎兒逐漸變大,子宮空間慢慢變小並較為不足,原則上,在8個月時的胎位不正機率約為7%。
3足月大
在足月大時,約有7∼8%胎位不正的機率,陳郁菁醫師表示:「其中3∼4%是臀位。」

孕期8個月,胎位改變的原因
不過即使到了足月,胎位仍可能產生改變。王醫師分析,胎兒在8個月後卻出現胎位改變的原因如下:(1)胎兒較小,可能隨時變動胎位。(2)孕婦是多胎次的經產婦,子宮內空間比一般產婦大等。
不過,即便多胎次的經產婦有胎位不正,通常不會立即確定她是胎位不正,會等週數大一點再檢查確認。

造成胎位不正的原因
足月時,約有3∼4%呈現臀位。
造成胎位不正的主要因素與胎兒大小、子宮腔大小及形狀有關。

  1. 母體因素
    多胎次經產婦、羊水過多或過少、子宮異常
    陳郁菁醫師解釋,從母體因素來看,常見原因包括

    1) 多胎次經產婦;
    2) 羊水過多,胎兒的活動空間較大且能在孕媽咪的腹中翻轉,因而轉成胎位不正。
    3) 羊水過少,可能造成空間不足,也讓胎兒維持不正常胎位而無轉正機會。
    4) 子宮異常,像雙角子宮、子宮肌瘤等。
    5) 胎盤的大小及位置。如前置胎盤,因胎盤長在子宮下方(靠近子宮頸口或覆蓋住子宮頸口),皆可能影響胎位。

    王亮凱醫師進一步分析,以多胎次產婦為例,子宮空間較大,易提高胎位不正的風險。至於子宮裡有腫瘤,像先天性肌瘤、子宮先天性的異常等,也會造成局部空間受限,胎兒變動較不易,引起胎位不正的機率較大。

  2. 胎兒因素
    早產、多胞胎懷孕、發育先天異常
    而在胎兒因素,像早產、多胞胎懷孕、羊水過多等情形,王亮凱醫師表示,「可能造成胎兒較小、子宮腔的空間較大,因而容易產生胎位變化,如此也會增加胎位不正的機率。」
    至於像巨嬰症、發育先天異常的胎兒像合併染色體異常、水腦、某部位肢體長得過大等,會讓胎兒不易變動姿勢,因此,胎位不正轉為胎位正的機率也因而降低。
    上一胎的胎位不正,可能影響這胎
    除了上述情形,前胎懷孕有胎位不正的情況,這一胎出現胎位不正的機率會比一般孕婦些微提高一些。陳醫師認為,可能與本身體質或其它綜合因素,像子宮畸形、羊水過多或過少等相關,皆可能提高第二胎重覆發生胎位不正的機率。
    對此,王亮凱醫師解釋,雖然有醫學文獻指出上一胎的胎位不正確實會對下一胎的胎位造成些微影響,但不致於是主要因素。因此,即使前胎懷孕有胎位不正情況,也許會提高這次懷孕胎位不正的機率,但也並非絕對如此。

5種胎位不正的姿勢
7∼8%的胎位不正,其中3∼4%為臀位
原則上,除了頭位,其它姿勢都屬於胎位不正,最常見胎位不正即是臀位,亦即屁股為先露部位,陳郁菁醫師指出:「足月時,約有3∼4%呈現臀位。亦即胎兒的頭部在上、臀部位於先露部位。」
除了臀位屬於胎位不正,斜位、橫位等非頭位亦是;另外,不良姿勢的頭位也稱為胎位不正,王亮凱醫師說明:「像額位、顏面位等也算是胎位不正的一種,會影響產程的進展。」除了超音波檢驗,產檢時婦產科醫師也會以雙手進行觸診檢查胎位,通常可以摸到胎兒的頭部,觸感較硬;臀部則較軟,藉此來鑑別胎兒胎位情形。至於胎位不正可分為以下幾種:

  1. 臀位
    胎兒的先露部位是臀部,且寶寶屁股在最下面呈坐姿狀。王醫師指出:「臀位可分為完全式、不完全式、直腿式等。」
    完全式臀位
    寶寶頭上腳下,以臀部為先露部位,腳部可能彎曲或伸直。
    不完全式臀位
    寶寶頭上腳下,一腳伸直、一腳彎曲,先露部位則是腳。
    直腿式臀位
    以臀部為先露部位,與完全式臀位的差別在於其腳部是伸直,且伸往頭部方向。

  2. 橫位
    胎兒躺橫則為橫式胎位,先露部位即可能是肩膀。

  3. 額位
    正常的頭位是頭頂會頂在子宮頸口,然而,當胎頭呈現不完全仰伸姿勢,且額頭頂在子宮頸口,即稱為額位,亦即額頭為先露部位。

  4. 顏面位
    雖然胎頭在下,但頭部向後仰伸、臉部朝向子宮頸口,胎兒的先露部是下巴。王亮凱醫師表示:「所以頭部生出來時不一定枕骨先出來,有可能胎兒的頭往後仰,即是額位或顏面位先露出來,不僅會造成產程的遲滯,也會增加難產的比例。」

  5. 複合位
    發生率低
    即使頭部為先露部位,但不一定只露出頭,有時合併一隻手在前面或左右兩邊。王醫師指出:「頭跟手一起露出即稱為複合位。」他說明,曾有新聞報導複合位孕婦採取自然生產,雖然可以嘗試,但可能增加胎兒手臂的臂神經叢的拉傷機率,或增加難產風險。
    陳郁菁醫師亦補充,一般而言,複合位的發生率很低。身體兩個以上的部位一起位於先露部位即為複合位。所以雖然胎頭位於先露部位,然而胎兒的手或腳同時靠近子宮頸口,這也都算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先別著急
膝胸臥式運動能稍微矯正胎位,但沒有顯著性改變。

王亮凱醫師表示:「胎位不正除了臀位的發生率較高,將近5%,其餘胎位不正的機率都低於0.5%。」正常來說,胎位不正並不會造成懷孕時期胎兒或孕媽咪任何不良影響,只是生產時必須考量生產方式的選擇。不正常的胎位會連帶增加生產的併發症,且發生難產的機會也較高。
可是,胎位不正在懷孕過程並不會產生不良影響,陳郁菁醫師指出:「只是嘗試自然生產時的風險會增加,例如難產或造成胎兒臍帶壓迫引起胎兒窘迫等問題。」因此,在目前產科的處理上,一旦在產檢過程發現胎位是臀位或橫位,多數醫師會建議媽咪先採取一些胎位矯正的方法,如果寶寶足月了仍呈現胎位不正的情況,可能會開始安排剖腹產的事宜。

 

王亮凱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畢業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妊娠症學科研究醫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會員
 
陳郁菁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畢業
經歷: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研究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醫師
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

 
(媽咪寶貝 1月號 151期)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