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9併發症+必知5重點完全解析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嘉義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任兼產科主任王培中
   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洪思齊
   模特兒/溫柔孕媽咪驊儀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自從新生兒誕生後,媽媽整天為了照顧寶寶而操勞,一會兒煩惱有沒有吃飽、一會兒擔心尿布是不是濕了、一會兒又憂慮沒來由的哭鬧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忙著張羅寶寶的大小事,卻可能忘記照顧好自己的健康,讓產後併發症悄悄找上門。《媽咪寶貝》請到了最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貼心替您歸納出產後9大併發症與生活5重點,再忙,也別忘了多愛自己一點!

重要!當心產後9大併發症
「恭喜!妳生了一個健康漂亮的女娃兒!」當媽咪聽到這句話,心中一定會感覺無比的欣慰,十個月的辛苦終於有了代價。但是,可別因為沉浸新生命誕生的喜悅而忽略自己的健康,以下,我們將帶您一起來認識產後9大常見併發症!

  1. 乳腺管阻塞及乳腺炎
    常見原因
    乳房主要由腺體、導管、脂肪組織和纖維組織等構成,兩側各自有十幾個乳房小葉負責分泌乳汁的工作。
    若媽咪的乳汁分泌不順暢、未能及時排空而導致乳腺管阻塞且併發細菌感染,短則數個小時內就會引起發炎反應,也正是俗稱的「乳腺炎」或「脹奶熱」,在產後媽咪身上極為常見(尤其好發於生育第一胎的新手媽咪)。
    常見症狀
    乳房出現硬塊且局部有紅、腫、熱、痛的變化,媽咪可明顯感覺自己正發燒、畏寒,若未妥善處理甚至可能進一步演變成乳房膿瘍。
    如何治療
    在乳腺炎的治療上,醫師會視情形替媽咪開立安全的藥物服用,媽咪也必須有耐心的忍痛將乳房硬塊推散、奶水擠出,讓乳腺維持暢通狀態。乳腺炎期間,雖然媽咪會感覺不適但依然可以照常哺乳,持續哺餵母乳不但能幫助媽咪產後子宮恢復更迅速,也讓寶寶更健康。
    只有極少數的乳腺炎患者,會因為乳房中嚴重蓄膿才考慮開刀引流。所幸,多數人在乳房排空後即可痊癒,但持續規律的按摩、排空乳房,才是最主要的治療與預防方法。
    母乳,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
    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洪思齊表示,數十年前大家對母乳的了解不足,誤以為配方奶才是最佳的營養來源,所以放棄了哺餵母乳的機會。但現在,多數媽咪都對母乳的好處有一定的認知,反而都很願意給寶寶最好的營養呵護,持續哺餵寶寶直到自然離乳呢!
     

  2. 剖腹產傷口感染
    感染機率高嗎

    剖腹產後傷口的感染機率,其實很難做出完整統計──因為每位媽咪接受剖腹產的原因不同、執行手術的醫師不同、各醫院的設備與消毒環境不同、媽咪的免疫能力不同等等,綜觀上述各項原因,使剖腹產傷口感染機率統計更加困難,但平均發生機率大約在1∼2%左右。
    另外,臨床上可以明顯發現,如果原先預備自然產的媽咪破水時間過長,會讓子宮腔與產道相通,直接接觸產道內的細菌(少了羊膜的無菌保護),若之後再因產程遲滯改採剖腹產,傷口感染的機率也相對比一般人高。
    常見症狀
    傷口部位紅、腫、熱、痛,嚴重時還會有發燒現象,甚至可能併發壞死性筋膜炎、腹部筋膜破裂等問題。
    如何治療
    一般來說,剖腹產的傷口大約在產後7∼10天即會痊癒。若剖腹產傷口發生感染,醫師在治療上會採取下列兩個必要步驟,所幸,多數媽咪在經過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傷口都能有不錯的恢復,鮮少有其他較嚴重的併發症產生。
    步驟1:若剖腹產的傷口已化膿,會取化膿組織進行細菌培養,並將膿引流且給予第一線抗生素治療。
    步驟2:換藥時一面觀察傷口、了解復元狀況,如有需要再考慮進行清創縫合術。
     

  3. 子宮復舊不全

    子宮在產後從肚臍下方算起,每天會向下退一個指節(約2∼3公分),大約產後7至10天,直接以手觸壓下腹部即完全摸不到子宮,即為子宮復舊良好。反之,若子宮未能如預期縮小,就必須細查可能原因並設法排除疑慮。
    常見原因
    我們可以將子宮復舊不全的原因分為「先天」與「後天」兩類:
    (1)先天原因:子宮沒有長肌瘤或肌腺瘤,單純因為產後子宮收縮不良導致復舊不全。
    (2)後天原因:剖腹產後傷口縫合不佳、子宮感染、胎盤未清理乾淨、蛻膜組織殘留、過早服用中藥等原因導致復舊不全。
    常見症狀
    子宮復舊不全常反應在惡露的量上(可能惡露過多或血性惡露的時間長且量多),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產後大出血。
    如何治療
    治療的首要任務在於促進子宮收縮,洪思齊醫師表示,通常醫師會視情形給予產婦促進子宮收縮和止血的藥物,若子宮內有未清理乾淨的胎膜組織,則考慮以真空吸引或刮除的方式清理。另外,哺餵母乳是促進子宮收縮的好方法,效果甚至比服用藥物來得更好。
    子宮在產後從肚臍下方算起,每天會向下退一個指節
     
  4. 產後子宮感染
    發生在產後的子宮感染又稱為「子宮內膜炎」,常見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入侵子宮內膜、子宮肌肉層和子宮旁組織造成的感染。
    常見原因
    產前即有絨毛膜羊膜發炎問題,產後胎膜組織未清理乾淨等,而剖腹產的女性發生機率也較高。
    常見症狀
    惡露有異樣、腹部壓痛,而發燒也是診斷產後子宮感染的重要項目之一。
    如何治療
    產後子宮、子宮頸輕微發炎並不罕見,但真正嚴重感染的情形也不算多,治療期間還必須當心併發其他如傷口感染、腹膜炎等合併症。洪思齊醫師表示,在治療上除了服用抗生素外,解決的方式還包括了真空吸引,但因為女性產後子宮脆弱,在進行治療時也要格外小心避免造成傷害。
     

  5. 立即性產後大出血
    立即性產後大出血,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指「胎兒出生後24小時之內,自然產失血量超過500ml,剖腹產失血量超過750ml。」嘉義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任兼產科主任王培中說明,其中又以發生於產後1小時內的大出血在臨床上較常見,需要馬上處理否則會危及性命。
    常見原因
    (1)產前產後皆出血:如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等。
    (2)子宮收縮無力:生產時間過長、多胎懷孕、羊水過多、經產婦麻醉過深、胎盤未分離前過早擠壓子宮等。
    (3)滯留性胎盤:產後未清理乾淨、前置胎盤、植入性胎盤等。
    (4)產道損傷:子宮裂傷、子宮頸裂傷、會陰裂傷等。
    (5)凝血因子不足:如胎死腹中過久、羊水栓塞、母體患有血友病等疾病、胎盤早期剝離、其他原因大量失血(如前置胎盤)等。
    常見症狀

    為供應寶寶的需求,產婦的總血量較一般人更多出1500∼2000ml,當失血500~1000ml時,不一定會立即顯現出不適,但隨著出血量增多,會產生心跳加快、血壓下降、頭暈、呼吸變快、冒冷汗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引發休克、凝血功能失調,不積極介入處理將可能導致死亡。
     

  6. 延遲性產後出血
    醫學上定義的「延遲性產後出血」是指發生在產後24小時至6週內的出血,與立即性產後大出血相較,延遲性的產後出血較為少見,也不像立即性產後大出血那樣會立刻危及生命。
    常見原因
    延遲性產後出血的發生原因與立即性產後大出血大致相同,其中,胎盤滯留導致產後大出血又佔了不少的比例,另外還可能因為子宮復舊不全、子宮內感染、隨意服用中藥、產道裂傷等原因造成。
    常見症狀
    常見症狀與立即性產後大出血相同,比較需要注意的是,這時產婦多半已出院返家,沒有醫護人員在身旁隨時照料,因此,倘若突然發現任何不正常的出血狀況,都要盡快就醫治療。
    任何不正常的出血狀況,都要盡快就醫治療



王培中
學歷:臺大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成大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周產期專科醫師/醫用超音波學會認證醫師/婦產科專科醫師
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任兼產科主任

洪思齊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高雄醫學大學碩士及臨床講師/婦產科專科及週產期專科醫師
經歷: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醫師/成大醫學中心婦產部高層次超音波研究醫師/高雄榮總婦科癌症研究醫師/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婦產科主任
現任: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

 
(媽咪寶貝2013年 1月號 151期)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