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心驚驚?!   

採訪撰文/巫曉嵐
諮詢/國泰醫院小兒科 洪依利醫師
可愛寶寶/Sophia&Sydney
拍攝/潘朵拉


每個小朋友幾乎都曾有過發燒的經歷,當寶貝發燒時,家長照顧起來總是手忙腳亂、心驚驚。在此要告訴家長的是:發燒是身體自衛的一種本能,其實沒有那麼可怕,還有發燒緊急處理指標,以及在家可以幫寶貝做的舒緩照護。

發高燒≠病情嚴重
發燒其實有益提升抵抗力
大多數人對於「發燒」存有錯誤的觀念,認為發燒會對身體帶來危害,因此當家中寶貝一發燒,許多家長第一個念頭就是急著退燒。發燒其實是身體自然而健康的防衛機制,當病原體侵入體內時,大腦中樞會釋放出「熱素」,藉由升高體溫的方式,一方面增加白血球的數目與吞噬能力,一方面抑制病原體持續繁殖,體溫升高也有助於快速代謝身體的有害物質,對復原病情及建立自體免疫力具有正面幫助。國泰醫院小兒科洪依利醫師提醒家長,應該將發燒視為疾病的警訊,最重要的是找出發燒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若一味急著退燒,反而可能誤判疾病,導致延誤病情!

易引起發燒的小兒疾病點點名

  • NO.1 感冒
    洪依利醫師表示,因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而發燒的案例在小兒科門診中十分常見,通常會伴隨有咳嗽、流鼻涕及痰液增生的病症,若沒有以上症狀,可能要考慮是否為其他疾病。

  • NO.2 感冒併發症:中耳炎、肺炎
    感冒有時也會合併有其它地方的感染,例如:中耳炎及肺炎。中耳炎是由於感冒的病菌從耳咽管上行感染中耳,一般無法從外觀判別,可注意孩子是否表示耳朵疼痛,嚴重者則會流膿;當孩子持續發燒5天以上,且咳嗽時有膿痰出現,則應懷疑是否感染肺炎。

  • NO.3 病毒性腸胃炎
    當病毒侵入腸胃道引起種種腸胃不適症狀,就像是腸胃患感冒,所以又被稱為「腸胃型感冒」。如果病毒作用在胃部,會先出現嘔吐的症狀;如果病毒作用在腸道,則有腹瀉、腹脹及腹痛…等症狀;如果腸胃同時受到波及,就會出現上吐下瀉的病症;整段染病期間可能伴有輕微發燒的情況。

  • NO.4 泌尿道感染
    當孩子發生不明原因的發燒時,很有可能是尿道、膀胱以及腎臟受到感染,可留意是否出現頻尿、小便疼痛、小便失禁、腰痛的狀況;較小的嬰幼兒診斷較難,有時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黃疸等症狀。

小兒發燒照護指南
嬰幼兒體溫比成人稍高,正常約在36.2∼38℃之間,洪依利醫師建議家長對於38.5℃以下的發燒可不進行任何處理,發燒至38.5℃以上應視情況給予口服退燒藥或施以居家退燒照護,39℃以上則可使用退燒栓劑。過度使用退燒藥易傷肝腎,相同的退燒藥使用時間應間隔4∼6小時以上,兩種不同的退燒藥則需間隔1.5∼2小時。

發高燒≠病情嚴重
洪依利醫師提醒家長,判斷病情是否嚴重,體溫高低絕對不是唯一標準,還要加以觀察整體情況。如果孩子除了發燒之外,其餘一切生活作息如常,沒有發聲特別容易哭鬧或異常安靜的情況,大致上可判斷並非罹患需立即就醫治療的嚴重疾病;假設發燒溫度不高,但孩子看起來病懨懨,病情可能遠比發高燒還要嚴重!

退燒藥小百科
退燒的目的在於使體溫短暫降低,緩解疾病不適,無法完全抑制發燒情況,更不可能因此縮短病程,發燒時間需視病情及個人免疫力而定,通常經過一定的病程即可自然復原。至於燒到幾度需要退燒?其實並沒有一定的準則,洪依利醫師表示,除非病童因生病感覺不舒適、曾有過熱痙攣病史,或有免疫缺陷,否則大可不必刻意採取退燒措施。

  • 口服劑:
    一般小兒發燒最常開立口服退燒藥處方,優點是效果快速且安全性高,只有嚴重嘔吐症狀的病童不適合服用。由於退燒藥苦味較重,會再加工製成不同形式的口服劑,嬰幼兒適合服用退燒糖漿;口嚼錠適合還不會吞嚥藥片的幼童;能吞嚥藥片的孩童則可以服用片劑。

  • 栓劑:
    發燒體溫較高、抗拒服藥或熟睡中的幼兒可使用退燒栓劑,缺點是無法確定藥劑整體吸收效果,且不易確實控制劑量。由於需從肛門給藥,如有腹瀉症狀的孩子不適合使用,以免加重刺激腹瀉,影響藥劑效果。

  • 針劑:
    雖然退燒針可迅速達到退燒效果,但多數小兒科醫師不建議為兒童施打退燒針,一來對病情無實際幫助,二來身體需承受其他副作用,甚至可能因過敏而休克,是非常不安全的退燒方式,且施打針劑時的疼痛會令孩子哭鬧不已,若非特殊狀況盡量不要使用退燒針!

家庭常備退燒藥
家中若有6歲以下的幼兒,家長平時應備好退燒藥,以因應不時之需。有些幼兒可能對退燒藥過敏,洪依利醫師建議家長可根據以往醫師開立過的藥物,在家中準備相同藥物;若從未使用過退燒藥的幼兒,應先至小兒科看診,切勿隨意給予成藥。

居家退燒照護

  1. 盡量讓孩子多休息,保持體力可支持白血球全力消滅體內的病原體。

  2. 注意孩子的衣著,不要因為孩子喊冷而一味加衣服或蓋棉被,這麼一來可能導致體溫無法降低;最好穿著透氣、保暖的棉質衣物,如退燒後大量出汗,應盡快將濕衣服換掉。

  3. 持續觀察孩子的病情發展,是否有神智不清、熱痙攣或脫水現象?神智不清可能是腦炎症狀,需盡速送醫治療;熱痙攣常發生於6個月至6歲的小孩,觀察期為剛開始發燒24小時內;如有嚴重嘔吐、腹瀉或長時間食慾不佳的情況,則可能引發脫水,可檢查孩子的皮膚是否乾燥、按壓後是否會立刻彈回。

  4. 保持少量多次飲水,或適當補充兒童專用電解水,水分攝取可幫助調節體溫、減少脫水反應,並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有助於病情恢復。

  5. 如果孩子因生病而食不下嚥,除了可能脫水之外,因體內所需營養不足,會影響免疫力,繼而拖延病情發展。在孩子生病期間應給予較清淡的飲食,如:菜湯、果汁、水果、牛奶、軟蔬菜、稀飯…等易消化或流質食物。

  6. 溫水拭浴或泡溫水澡有助於緩降體溫,原理是使血管擴張將體熱散出,皮膚表面的水氣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洪依利醫師提醒家長,當孩子拭浴或泡澡完畢,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以免體溫降低後,身體反而因冰冷感產生不適!

夜間發燒VS.反覆發燒
由於夜間進入睡眠狀態後,長時間未飲食及喝水,加上孩童體內含水比例較高,只要稍微缺水,體溫就會升高;白天若有發燒症狀,通常醫生開藥時會給予退燒藥,因此白天的體溫較易控制,睡前服藥後,等到4∼6小時過後藥效退去,體溫隨即升高,這也是導致夜間容易發燒的另一個原因。許多家長因擔心孩子在夜間發燒,因而一夜無眠,洪依利醫師建議家長間隔4小時起床查看一次即可。

有些家長因為孩子服藥後仍然反覆發燒而質疑藥效作用,或是急忙帶孩子到別處看診,體溫之所以起起伏伏,乃是因為體內的病原體尚未完全被消滅的緣故,退燒只是症狀治療,而非根治病情,只要病原體被消滅,自然不會再發燒!

自然退燒,尚好!
洪依利醫師表示,所有的退燒方式只能暫時降下體溫,對於病情發展無助益,當孩子生病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喝水使身體循環加速、避免脫水,以及多休息,保持體力讓白血球全力與病原體奮戰!

 

發燒緊急處理指標

緊急退燒

  • 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消耗,當孩子發燒時,身體出現痠痛、頭痛、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倦怠、昏睡等不舒適的症狀,可適度給予退燒緩解症狀。

  • 有熱痙攣、癲癇病史的孩子,發燒時容易引起病情復發,當體溫超過38℃時,可酌情使用退燒措施。

  • 有先天代謝異常及心肺疾病的孩子,可能因為發燒使代謝反應過度負擔,引發較嚴重的病症,應視情況加以退燒。

緊急就醫

  • 6個月內的新生兒及早產兒不容易發燒,一旦發燒可能是極為嚴重的感染,若肛溫超過38℃,需快速就醫治療。

  • 若孩童發燒且表現出嗜睡、厭食、嘔吐、呼吸急促、不明哭鬧、活動力低落的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

  • 3歲以下的幼兒若體溫高達40℃,且做完退燒措施之後,高燒仍然不退,建議最好快速就醫。

  • 一般發燒通常可在3天內緩解,若是超過3天反覆發燒,則應就醫進一步檢查疾病。

  • 大約2%∼5%的學齡前幼童具有熱痙攣體質,發燒剛開始24小時應密切觀察,若發生熱痙攣,首先應保持孩子口鼻暢通,再前往就醫檢查。

  • 有免疫缺陷的孩子需格外注意,如有任何發燒情況應立即就醫。

發燒VS.退燒,有迷思?!

  • 發燒太久會燒壞腦子!
    大部分家長急於幫孩子退燒,主要原因是擔心孩子燒壞腦袋。洪依利醫師表示,大腦主要由蛋白質組成,42℃以上的高溫才可能使蛋白質產生變異,不論任何原因引起的高燒,原則上很少超過41℃,唯一有可能造成腦損傷的感染是腦炎、腦膜炎,這類疾病是由於病毒侵入腦部才會造成腦部不可回復的損傷,與發燒無直接關聯!

  • 蓋被子、加衣服悶出汗即可退燒!
    發燒前期身體會產生反射性血管收縮以及打冷顫,藉以使表皮血流量減少、升高體溫,因此會有畏寒反應,此時可注意保暖,大約半小時左右就會正式進入發燒期。當體溫開始上升後,蓋棉被、加衣服會使體溫散不掉,造成身體更不舒適,此時反而應該減少衣著及保持皮膚透氣,使體熱經皮膚快速散去。

  • 酒精拭浴、躺冰枕可以快速退燒
    以往傳統退燒經常採用酒精拭浴、躺冰枕的作法,這就好像在插電的熱水壺中不斷放入冰塊,只會造成無謂的能量消耗,是很不恰當的退燒方式,尤其嬰幼童體溫調節系統尚未健全,發熱的身體忽然接觸到冰冷的酒精、冰枕,可能會引發發抖、抽搐的激烈反應,或造成局部發冷,患有代謝異常、心肺疾病的孩子還可能因此導致代謝機制錯亂或心肺衰竭,危險性極高!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
(詳文請見260期育兒生活雜誌)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