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招順利渡過「厭奶期」
文/樂生婦幼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邱溥容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可愛寶寶/李婕瑀
以下針對有關厭奶期會遇到的相關問題,為父母釋疑,期盼陪伴爸媽與寶寶順利渡過「厭奶期」。
何時會發生?
大部份都發生在3∼5個月大時,但也有一些寶寶早在2個月大就出現厭奶的現象。每一次「厭奶期」大概都會維持一星期至半個月不等的時間,這些都算是正常範圍。
當寶寶2∼3個月大以後,因為脖子的肌肉張力、視力與聽力愈來愈好,能抬頭看見開始並對身邊的事物感到新奇(尤其是具有鮮明色彩與高頻音調),會分散他吃東西的注意力;加上寶寶已經開始厭煩牛奶或母奶的味道;或大人因為寶寶對食物的關注而『不小心』讓他們吃到『有味道』的食物,就會發生所謂的「厭奶期」。
「厭奶期」的特徵
如何渡過「厭奶期」?
-
不強迫,但要定時少量餵食
很多家屬在此階段都擔心寶寶喝太少奶水而對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大部份的人會採用強迫的方式餵食,但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寶寶對「吃」產生恐懼。其實,只要先將寶寶喝的奶量降低至原來的1/3∼1/2,但要照原來的餵奶時間「按表操課」(若原來20分鐘內可喝完奶,請依此原則餵食,若超過時間還未完成,那就下一餐再喝!之後在隨寶寶的需求慢慢將奶量往上加,大約2個星期就會渡過此一時期!)避免在非餵奶時間餵食,依此方法可使寶寶迅速調整自己喝奶的步調,家長也能有所依據,「規則」能使大家清楚知道寶寶是餓了?還是病了?
-
消耗體力增加饑餓感
寶寶此時會較習慣正常的白天晚上交替的「日節律性」,白天可以藉由遊戲、按摩等方式消耗寶寶的體力,增加飢餓感以改善進食狀況。
-
改善用餐氛圍
因為此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用餐時若有過多聲響或吸引他注意力的東西,寶寶會覺得這些事情比『喝奶』有趣,自然就不想吃了。請盡量在燈光柔和、安靜的空間餵食,取代充滿人聲、收音機聲與電視聲的環境。
-
改變餵食方式
正常來說寶寶大約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但有些寶寶會提早至三個月,因此特別愛咬磨東西以舒緩長牙時所造成的不適,當然也變得不喜歡喝奶了。可以改變進食的方式,嘗試用湯匙餵食,也許能讓寶寶因為新鮮感而接受!
-
奶洞大小要適當
有可能是因為奶瓶上奶嘴的奶洞太小,使寶寶吸得不順暢因此奶量才減少。可先將奶瓶倒過來,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的奶洞是否能讓奶水順利流出,通常最佳的速度大約是一秒一滴!
-
不要常換奶粉
更換奶粉的速度太頻繁,寶寶不但沒有時間適應也會感到困擾。如果要換新牌子,也不要一下子全部換,最好和舊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慢慢更換,並觀察一週排便狀況,排便正常表示適應良好,此時才可以更換新牌子的奶粉。但更換奶粉牌子的效用有限,如果試換了幾次仍舊沒有起色,就可以放棄使用這個方法了。
-
寶寶無特殊過敏家族史,考慮副食品的添加
若寶寶已到了吃副食品的月齡(四至六個月),且無特殊過敏家族史,可以天然食材(非罐頭嬰幼兒食品)烹調副食品餵食。除了此時發展上舌頭碰到東西往外吐的反射動作會消失,適時添加副食品而非強迫他喝奶,除了可以及早訓練寶寶的口腔吞嚥協調功能外(錯過此時期會使寶寶日後挑食;不知如何進食除了奶以外的固體食物;或日後缺乏咀嚼而狼吞虎嚥、易形成肥胖的體質),也能補足明顯厭食時營養不均衡問題。
爸媽注意事項
-
奶量的計算
一般而言,未吃副食品寶寶的奶量,是以寶寶的體重和每天的餐次來計算,所以:
一餐的奶量×整天的餐次=一天的總奶量
一天的總奶量÷體重 = 每公斤體重所攝取的奶水量
【例】4個月大的寶寶,體重6㎏,一天大約喝6餐,每餐喝100ml。
è 100 ml × 6 = 600 ml (一天的總奶量)
600 ÷ 6 = 100ml/kg(每公斤體重所攝取的奶水量)
厭奶期的寶寶會有大小餐的情況,所以總奶量要以累加的方式獲得!只要每公斤體重能達到80∼100ml的奶水攝取量,就符合一天的基本需要,短期而言對健康不會有所影響!
-
實地演練
若真的怕寶寶餓著了,可以買個寶寶專用的磅秤回家,每天定時量體重並作紀錄。若沒有此預算,可就所換下來的尿布次數、重量(沉甸甸的至少6片)及尿的顏色、氣味(清澈接近無色,淡鹹味)來判斷吃得到底夠不夠。
-
生長曲線
一般來說,兒童健康手冊上「生長曲線」第3∼97個百分位(最高及最低的兩條紅線之間)都屬於正常範圍,而厭奶期不長時,並不會顯示在生長曲線的落後上。假設寶寶體重的生長曲線一直都在第15百分位左右(意指100個同年齡的小朋友中,由最輕排到最重,他大概贏了15個人),即使到厭奶期也沒有多大的改變,那就請家長不要過度擔心!生長曲線有分男女,別弄混了!
結語
提醒您,如果寶寶一直不願意進食而造成尿量減少、活動力不佳甚至影響到生長曲線時,就要帶到門診找醫師檢查,看看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存在,而不能將它歸因於單純性厭奶的問題!
邱溥容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碩士
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總醫師
阮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現任:樂生婦幼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