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產後惡露流不停?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科專任主治醫師歐名哲
模特兒/漂亮孕媽咪靜婷
妝髮/蔡琇惠
攝影/皮可米寶寶寫真(02-29234000)

懷胎十月終於順利產下健康寶寶,接下來的身體調養得靠家人的照顧以及媽咪自身的保養。在生產後,惡露通常是比較需要仔細關注,也建議媽媽們,藉由觀察惡露的排出情形來瞭解身體健康狀況!

呵護3原則
當孕媽咪辛苦地生下寶寶後,除了好好休息調養,首先要面對的生理問題即是惡露。產婦如何觀察惡露,並從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以及子宮恢復情況?

形成惡露的原因
排惡露,是子宮恢復過程
對於惡露的形成原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科專任主治醫師歐名哲解釋:「惡露排出其實是子宮恢復的過程。」生產時,胎兒與胎盤娩出子宮外,接著,子宮內的表皮細包、淋巴液、蛻膜碎片、白血球、黏液和組織等,會在產後慢慢的剝落,經由陰道流出體外,此分泌物即為「惡露」。這個歷程約6週時間,不過隨著時間的增加,正常來說,惡露也會漸漸變少。

惡露分為3階段
依顏色與特性,惡露分為紅色惡露、漿液性惡露、白色惡露三階段:

  • 階段1紅色惡露:
    顏色為紅色或暗紅色,持續約2∼3天,也有產婦的時間會長一點,平均可以到4天。

  • 階段2漿液性惡露:
    產後5∼10天排出,顏色為褐色或黃色。

  • 階段3白色惡露:
    產後10天以後排出,顏色為淡黃色或白色,狀似白帶。這代表子宮快要復原了。

大致而言,歐名哲醫師說明:「惡露的排出時間約為4∼6週,通常在產後4天內,惡露的量會比較多,全部的量加起來約為500∼1000C.C.。」

子宮恢復如何?看惡露!
量+顏色+黏稠度

如果惡露有腥臭味,加上合併症狀出現,像肚子痛、血量增加等,即有可能感染造成。
歐名哲醫師以傷口為例,當生產時,胎盤自子宮剝離其實是個傷口,傷口準備癒合時,會先排出含血的紅色惡露,慢慢地狀況變好了,顏色就轉成黃色或褐色;此時,代表著淋巴液或組織液變少了,排出的黏液的顏色也較淡。最後,當顏色變為白色,如同一般分泌物,代表子宮將要完全恢復。當子宮恢復後,也就不會有惡露。這過程約為6週時間。
如果此時子宮的傷口有發炎,或是有殘留物、傷口復原不佳、子宮收縮不好等,就會有一些異常的分泌物,也因此,排出的黏液顏色會較深,出血量也會較多。

排血量約500∼1000C.C.
至於如何藉由惡露的量、顏色、以及黏稠度等,來判別身體的恢復狀況,歐名哲醫師指出,正常情況下,惡露的排出量約為500∼1000C.C.。當開始排惡露時,就像月經快要結束的量。如果身體的恢復過程正常,惡露的量是持續往下降,雖然可能會增多或減少一些,但變動幅度不大。然而,如果出血量突然間增多,而且愈來愈多,表示可能有狀況。
對於何為不正常的惡露情況,歐名哲醫師說明,雖然惡露會有一些味道,可是根據臨床經驗,如果惡露有腥臭味,而且加上合併症狀出現,像肚子痛、血量增加等,即有可能感染造成。此外,當子宮收縮不好、有胎盤殘留,或子宮在生產時有受到一些傷害,例如子宮頸裂開等,都可能引起出血現象。另外,也有可能是產婦本身有問題,像凝血機能不好,例如:血友病、血小板不足等。

為何出血不止?

因此,當子宮出現問題、有感染發炎、或產婦本身有疾病,都可能造成惡露不止。至於在什麼情況會建議就醫,歐醫師指出,當子宮在恢復的過程,會有血塊形成,有時排的量會較多,但會隨時間減少。因此,如果持續排出血塊,可能就有異常,建議就醫進行檢查,確認子宮是否收縮不好,感染,有東西殘留,例如部分的胎盤或胎膜等。

造成出血3原因
通常在檢查惡露不止的原因,會以三個層面來探討:
1.子宮問題,2.感染問題,3.產婦本身疾病。而子宮問題又分成殘留物、子宮收縮不佳、子宮有感染狀況。

  • 子宮收縮不佳
    為了確定是何項因素造成,歐名哲醫師表示:「第一個步驟會以超音波進行檢查,觀察子宮內是否有胎盤或其它組織的殘留。」如果有胎盤殘留,會進行手術將胎盤取出。若確定不是胎盤或胎膜的殘留,而是血塊殘留,意謂子宮收縮不好,這時,會開子宮收縮藥,幫助將血塊排出來。

  • 子宮發生感染
    倘若病人除了出血量增加,還合併肚子疼痛、發燒等,即是有感染情況,除了開給子宮收縮劑,還會加上抗生素的藥。

  • 產婦的疾病引起
    假如確定子宮一切正常、沒有感染情況,而是產婦本身的問題所造成的出血不止,此時,即是針對患者本身問題進行處理。
    例如:血小板過低,就要治療血小板。如果是血友病,就要輸入血友病的恢復的因子。

3原則,幫助子宮復原!
身心健康、注重營養
可以運用哪些方法幫助惡露順利排出,歐名哲醫師解釋,如果將子宮恢復的過程當成傷口復原來看,最重要的是把握3個原則:1.傷口不要感染。2.營養充足,讓傷口恢復快。3.讓子宮收縮良好。
在產褥期的恢復過程,產婦的身體健康與否,是子宮復原的關鍵。如果媽媽的身體健康,子宮傷口復原也會較順利。至於如何讓身體健康,首先要注重營養,同時也要適度、適當地運動。一般而言,自然產的傷口約7天即可恢復;而剖腹產傷口的恢復期大約10天。所以當傷口恢復了,可以做一些適當的活動,盡量別躺在床上,但也別太過激烈。
至於適當、溫和且適合產婦的運動,歐名哲醫師表示,像散步、或產婦體操等。再者,所謂的健康,不單是指體能上,心理方面也要健康,心情保持愉悅。飲食上,則要攝取足夠的營養。另外,也可以自行按摩子宮,幫助子宮復原及惡露的排出,也可預防因子宮收縮不良所造成的產後出血。

惡露量要仔細觀察
決定惡露的出血量,跟懷孕以及生產過程較有關係。
歐醫師提醒,注意惡露的量,觀察是否有增多、或有膿性的分泌物;肚子有無疼痛、有無發燒現象,同時,這也是在觀察子宮傷口的復原狀況。如果子宮收縮得好,大約6週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況。

自然產或剖腹產,惡露大不同?
在自然產和剖腹產的惡露排出,是否會有所不同?歐名哲醫師說明,由於剖腹產的產婦,在施行剖腹生產時,會在胎兒取出後並將子宮蛻膜清乾淨;而自然產則可能會有一些軟膜留在裡面。因此,自然產會較剖腹產的惡露多,這是其中一個可能性,不過軟膜大部分會自行排除掉。

惡露,與懷孕、生產有關
其實,歐醫師分析,決定惡露的出血量,跟懷孕以及生產過程較有關係。像多胎懷孕、羊水過多、生產過程激烈、媽媽的身體不好、有感染、生產過程大量出血、或母親本身有疾病,甚至有妊娠毒血症等,這都可能影響惡露的排出現象。
此外,自然產、剖腹產的照護程序是不一樣。由於剖腹產在肚皮、腹壁、以及子宮等都有傷口,所以在早期,傷口會復原得較慢,但如果照顧得好,時間不會差太多。而自然生產的產婦,則是讓子宮自然收縮、慢慢復原。

保持身心健康愉悅
在產後的惡露照護,歐名哲醫師認為,首先要保持身心健康,當發現惡露增多、腹部疼痛、有發燒、或惡露顏色一直呈現紅色,都不是正常狀態,要盡快就醫。而在子宮收縮方面,產後第3∼4天,子宮會收縮到肚臍跟恥骨的中間;約產後7天,子宮就可以到骨盆腔;10天就可以回到恥骨結合上緣;6∼8週可恢復到生產前的狀態。如果依這樣的進度,子宮內有殘留物的機會就會比較少。
另外,產婦如有任何問題,應向醫師諮詢,如果本身有凝血功能的疾病,必須告知醫師,並對症治療。


歐名哲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慈濟大學婦產科學系系主任
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及生殖科主任
臺北市中山醫院主治醫師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科專任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婦產科學系兼任副教授?
 

(詳文請見137期媽咪寶貝雜誌)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