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怎麼辦?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署立雙和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毛士鵬
插畫/Connie


媽咪溫暖的子宮是一個上寬下窄、狀似西洋梨的器官,隨著孕期一天天增加,寶寶會逐漸轉變成「頭向下臀朝上」的姿勢,為不久的將來要和大家見面做好預備。可是也有一部份的寶寶,在媽咪肚裡翻呀翻的,卻遍尋不著最恰當出生姿勢,這樣的情況會影響到寶寶出生的順利與否,我們便稱這個問題為「胎位不正」。

媽咪別慌!
許多孕媽咪希望能以自然產的方式迎接寶寶的到來,但胎位不正的原因不明又難以預期,有一些寶寶好動的在媽咪腹中翻來覆去,自動轉向成不正常的胎位,著實讓醫生和孕媽咪為此傷透腦筋……

透視!胎位不正原因
大部份接近足月週數的寶寶,在媽咪腹中會呈現頭下腳上、雙手和雙腳環抱在胸前的姿勢,腿部時而彎曲時而伸直,這就是所謂的正常胎位。但也有一些小寶寶有胎位不正的問題,可能因此增加媽咪自然生產的困難度。


胎位不正的高危險群

前置胎盤與胎位不正還未被證實有絕對的因果關係

  1. 前置胎盤:
    正常情況下媽媽的胎盤長在子宮上方,但有前置胎盤現象的孕媽咪,胎盤會長在子宮下方(近子宮頸口或覆蓋住子宮頸口),可能因為位置的緣故,臨床上的確比較常見前置胎盤的媽咪有胎位不正的問題,但署立雙和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毛士鵬表示,目前前置胎盤與胎位不正還未被證實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只是發生機率較正常者高出一些。

  2. 多(雙)胞胎妊娠:
    在多胞胎妊娠裡,一個寶寶的胎位是正的,另外一個常會因為生長空間狹窄受到限制,變成「頭上腳下」的不正常胎位。當然也有兩個(以上)寶寶胎位都正常的可能,但比例上多胞胎妊娠胎位不正機率偏高。

  3. 羊水過多:
    請試著想像一下,當媽咪羊水過多時,寶寶的活動空間自然也比較大,漂浮在媽咪腹中翻呀轉呀,很可能自動轉成了胎位不正的姿勢。

  4. 羊水過少:
    相對於羊水過多,羊水過少可能因為空間不足,所以寶寶一直維持著不正常胎位卻沒有機會轉正。

  5. 子宮畸形:
    子宮本身構造異常,比方說有子宮中隔、雙角子宮,寶寶在生長時因為「居住房子的形狀」有先天的限制,也可能會有胎位不正的問題。

影響發育的特例──羊膜帶症候群
「胎位不正會不會影響到寶寶發育?」常是許多媽咪關心的問題之一,毛士鵬醫師說明,如果寶寶胎位不正的原因是因為空間受到限制,那麼的確有可能造成發育上的問題──有種現象叫做「羊膜帶症候群(ABS症候群)」,因為羊膜帶與子宮壁沾黏,而寶寶發育到手或腳時又剛好被羊膜帶限制住,可能造成肢體某種程度的畸形(20週以前發生的羊膜帶症候群較可能造成肢體畸形,之後頂多是手腳活動受到限制)。羊膜帶症候群在產前進行超音波檢查時就會被發現,所以毛醫師也不忘提醒各位孕媽咪產前檢查的重要,千萬別錯過任何一個能把握自己和寶寶健康狀況的機會!

胎位不正難以自行察覺
或許有的媽咪會有疑惑,既然寶寶的姿勢是顛倒的,那我可以從胎動位置觀察出寶寶胎位不正的現象嗎?但毛醫師告訴我們,寶寶到了約32週左右,不論小手小腳都很有力氣,所以媽媽常可以感受到寶寶來自四面八方的活力,單從胎動位置難以區分出是否有胎位不正的問題,多半仍需要仰賴超音波才能檢查出來。但如果孕媽咪知道自己是胎位不正的高危險群,就應該多加留意可能的狀況,尤其是「前置胎盤」的孕媽咪,若寶寶雙腿向下踢動有可能踢到胎盤造成出血,所以無論出血量多寡,都應該要立即就醫喔!

胎位不正先露部位4類型
所謂的先露部位即是指寶寶的胎位,胎位不正中僅有臀位直腿式可以考慮自然生產,其他類型因為會增加生產的困難度和危險性,所以通常建議採取剖腹生產。

臀位

  • 直腿式(Frank):胎兒頭上腳下,髖關節彎曲但雙腿膝關節伸直,稱為「直腿式」。

  • 完全式(Complete):胎兒頭上腳下,髖關節和膝關節同時彎曲,寶寶呈現似「蹲下」的姿勢,即為「完全式」。

  • 不完全式(incomplete):比方說寶寶一腿是直腿式、另一腿是完全式,就算是不完全式,另外還有可能寶寶的一腿或是兩腿向下伸,或者寶寶呈跪姿,也都是不完全式中的一種。

斜位和橫位
斜位和橫位是指不管寶寶頭部朝上或朝下,面向產道或是面向媽咪的肚子,但他的身體是呈現斜向或是橫向的狀態。斜位屬於不穩定的動態性胎位,通常到宮縮開始時,會促使寶寶轉向成頭位(正常胎位)或是橫位,但如果是橫位就一定要採取剖腹生產。

 

額頭位和顏面位
額頭位和顏面位雖然屬於頭位,但仍然是胎位不正的一種──寶寶的頭部朝下,但並未如同正常頭位一樣將下巴收在胸前,而是「抬頭仰看」的姿勢,甚至可能讓寶寶最先被娩出的部位是下巴,產程通常歷時較長,也可能因為生產困難而緊急改採剖腹產。

胎位不正2種矯正方法
膝胸臥式
「膝胸臥式」是目前最常採用的矯正方式
「膝胸臥式」是目前最常採用的矯正方式,因為既然寶寶的姿勢是顛倒的,那麼媽咪也可以試著將腹部的空間倒轉過來──臉部側向一旁,雙腿呈跪姿然後將前胸和手臂平貼在床上,再將臀部盡量翹高,希望藉著子宮空間的倒置讓寶寶回到正常的胎位,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10分鐘。但毛醫師也提醒,不是每一個寶寶的胎位都可以因為膝胸臥式而被矯正過來,如果仍有自然產的困難,醫師會和媽咪討論剖腹的可能,以最安全的方式迎接寶寶的到來。

6成的寶寶在32週後會自動轉正:
如果在28到32週產檢時發現有胎位不正的問題,醫生會建議媽咪開始每天做膝胸臥式幫助寶寶「回歸正途」,根據統計,32週以前胎位不正的寶寶,約有6成在32週以後會自動轉正喔!
胎兒外轉術
胎兒外轉術是先讓子宮停止收縮、完全的放鬆休息,再以超音波確定目前的胎位軸向(寶寶脊椎的方向),並讓小寶寶的頭和臀部固定成朝向肚子姿勢,順勢將寶寶推轉成頭下腳上的正常胎位。
但胎兒外轉術施行有一定的風險,例如在推轉的過程中過度牽扯臍帶,寶寶可能因此心跳降低,因為胎兒死亡率偏高所以鮮少使用。其實現今剖腹產的手術安全性比胎兒外轉術還高,也很少有孕媽咪願意冒險施行,除非媽媽本身剖腹產危險性高──比方說對麻藥過敏、有凝血功能問題等等,因為不適合自然產以外的生產方式,所以會等到36週以後確定寶寶胎位仍未轉正,在有經驗的醫師評估下做好萬全的準備才施行胎兒外轉術。毛士鵬醫師也特別提醒,因為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孕媽咪千萬別貿然在家中自己動手,另外,如果媽媽本身有前置胎盤問題因為一定得採剖腹產,所以也沒有施行胎兒外轉術的必要。

如果仍舊無法改變寶寶的姿勢……

因為胎位不正在自然生產的過程中頭部卡在產道的機會較高,所以通常不建議自然生產(臀位直腿式除外),一般在28週以後醫師會開始觀察寶寶的胎位,胎位不正觀察到32週左右仍未改善,建議先嘗試膝胸臥式矯正,直至36週若寶寶依然不動如山,除非特殊原因不然不建議施行胎兒外轉術,但在36週以後,寶寶仍有4分之1的機會可以轉正自然生產,醫師會密切觀察並和媽咪討論出最合適的生產方式,希望每一位媽咪,都可以開心、健康的迎接寶寶的到來!


毛士鵬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海底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國軍高雄總醫院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現任:署立雙和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

 
(詳文請見137期媽咪寶貝雜誌)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