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前•中•後期 不可不知的18個Q&A  

採訪撰文/編輯部
模特兒/甜美準媽咪 陳韻玲


對於懷孕的婦女而言,心情上除了有迎接寶寶到來的喜悅,
不免也有些驚恐,畢竟有太多未知的問題需要去釐清與了解,才能在妊娠期間確保母子平安,快樂度過。本單元整理孕婦在懷孕前、中、後期常碰到的問題,讓妳放寬心面對,愉快度過大腹便便的日子。
性生活會讓寶寶提早出生?
生木瓜造成子宮收縮?

Q1. 如何選擇醫院?前往醫院該注意什麼?
A:
從懷孕期間的產檢到生產時,孕婦需與醫院做緊密的接觸,因此選擇醫院可說相當重要。孕婦在選擇醫院時應注意其環境,最好選擇離家裡比較近者。或許有些孕婦有習慣看病時到某家醫院,或有個人偏好的醫院,但如果此醫院離家比較遠,萬一有緊急情況發生,不免令人心生恐懼。因此醫院的考量應以離家距離1個小時內者為佳,以隨時應付突如其來的特殊狀況。然而不一定所有的孕婦家裡附近都有大醫院。針對這一點,雖說大醫院醫療人員及設備較專業且齊全,能以醫院考量為優先是最好的,但並非一定要選擇醫院,一般婦產科診所亦可,要注意的是,需選擇專業的婦產科專科醫師,且對醫師的觀感考量也應納入考慮。其次,不論妳選擇的是診所或醫院,其設備是否齊全及先進也很重要,專業且先進的設備可幫助妳在產檢過程中及早發現問題,盡早解決。此外產房動線、人力是否充足、醫療人員是否具專業背景且親切等條件都是妳在選擇時應列入考量的要點。

Q2. 確定懷孕後需做哪些檢查?
A:
當驗尿證明確定懷孕後,首先要做的即是超音波檢查,此檢查可幫助確定受精卵是否成功著床在子宮內及正確位置,如果檢查時未發現,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有子宮外孕的情形,此時可透過經期推算,來幫助尋找受精卵的大小及可能位置,不過此方法僅適用經期規則的婦女。確定懷孕後,懷孕初期醫院還會幫準媽咪們做的基本檢查項目如下:

  • 身體檢查:量血壓、身高、體重。

  • 血液檢查:驗血型、測量血紅素、紅血球、白血球數目、AIDS病毒、梅毒、德國麻疹及B型肝炎等。

  • 尿液檢查:尿蛋白、尿糖數值。

Q3. 對胎兒有影響的疾病有哪些?
A:
懷孕期間,孕婦最怕感染到感染類的疾病,尤其以TORCH病原體最為嚴重。

  • T(Toxoplasmosis):弓形體病(弓漿蟲病)。弓漿蟲是一種寄生蟲,可人畜共患,從貓、狗、兔子或鳥類身上傳染給人,人類感染到的原因就是吃了這些生肉或是接觸了帶有寄生蟲卵的貓糞便,要了解的是,弓漿蟲只會在貓的身上繁殖,並且排在糞便中造成污染或是感染給人。人、狗、兔子或是其他的哺乳動物只算是它的中間宿主,如果孕婦吃到生的兔子肉、豬肉、羊肉、牛肉或是狗肉就可能會受到感染。若在懷孕期間第一次受到感染,就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容易使胎兒在母體內造成先天性畸形,孕前4個月感染對胎兒造成的影響比較大,早期感染發生的問題主要表現是流產、水腦症、虹膜炎、腦鈣化以及智障等;若懷孕5個月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療,影響較小,但是晚期感染仍然會造成腹中胎兒的異常,主要表現有脈絡膜視網膜炎,會影響視力、聽覺障礙,或是學習障礙等。因此懷孕期間應盡量避免接觸動物(尤其是貓),也不可吃沒煮熟的肉或動物內臟。

  • O(Others):其他,如披衣菌、梅毒、淋病等性病感染。

  • R(Rubella virus):德國麻疹(俗稱風疹)。懷孕第1個月,孕婦若感染德國麻疹,對寶寶的影響約50%;第2個月約30%;第3個月則約20%。孕婦若在懷孕前3個月感染,容易流產、使胎兒畸形,且易造成孩子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主要表現有全身性紅疹、先天性心臟病、耳聾、以及白內障。因此如果準媽咪們沒有德國麻疹抗體,在懷孕前應接種疫苗,但須注意德國麻疹是活性減毒疫苗,所以施打後3個月內不能懷孕,避免對胎兒造成影響。

  • C(Cytomegalovirus, CMV):巨細胞病毒感染。孕婦若在孕期前4個月感染,會造成流產,小孩若生下來會有先天性異常,例如小頭畸形、視網膜炎、智力發育遲緩、水腦症、色盲、耳聾、以及肝脾腫大等。若懷孕4個月以後感染對胎兒的影響相對會少很多,但是生產過程中胎兒經過母親產道時,也會因發生接觸感染而造成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因此一旦發現母親懷孕早期感染後,可能需要施行人工流產。

  • H(Herpes Simplex Virus, HSV):皰疹病毒。懷孕前4個月感染對胎兒影響最鉅。感染後會影響寶寶中樞神經,造成皮膚生皰疹、眼睛斜視、失明、耳聾、腦脊髓及腦部鈣化。如果懷孕早期沒感染,接近生產時感染,感染後會陰部產生水泡,由於小孩出生時會經過產道,在大力擠壓的情況下,使得水泡破掉,就會發生接觸感染而造成新生兒的皰疹病毒感染,因此一旦懷孕後期感染不建議孕婦自然產。

Q4. 如何預防流產?
A:
懷孕初期若有陰道出血或是腹部疼痛情形,是為流產的警訊,而流產常見於孕期前3個月,所以民間有習俗在懷孕3個月內不能公開懷孕喜訊。當孕婦發生流產時,很多人會怪準媽咪沒照顧好胎兒,然而其實流產的原因很多,一般常見流產的原因與胚胎(佔多數)、準媽咪體質(佔多數以外的三分之一)及準媽咪身體與胚胎相處情形(佔多數以外的三分之二)有關。

  1. 胚胎:如果發育不好,使得染色體組合異常無法發育成功,即有流產的可能。

  2. 準媽咪體質:孕婦若本身體質內分泌免疫系統不利於胚胎著床,加上胚胎排斥性強,就比較容易流產,如紅斑性狼瘡病患,不過此情況可靠藥物加以控制。

  3. 準媽咪身體與胚胎相處情形:懷孕初期2個禮拜,月經剛結束,此時是早期胚胎與母體結合的時機,如果胚胎排斥性強,與母體不合,即容易流產。

應注意的是,凡是會危害母體健康,引起其他情形導致可能流產者,準媽咪都應避免,至於如何預防流產,請遵循以下生活建議:

  • 改善媽咪的體質,避免吃涼性的食物,作息正常,靠藥物(安胎藥、循環藥物)改善等改善子宮環境,讓胚胎穩定成長。

  • 避免勞累,睡眠要充足。

  • 順應生理上的需求配合,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不可隨意減重。

  • 保持心情愉快。

  • 不要穿高跟鞋。

  • 不要戴隱形眼鏡,避免感染、發炎。(因一旦感染後需點藥水,有碰到藥物的可能性)

  • 不要染髮。(因頭髮會吸收染髮劑,對身體器官有所影響)

  • 不要拿剪刀。(孕婦容易貧血,在頭暈目眩、精神不濟的情況下拿剪刀很危險,為了安全起見,建議不要拿剪刀)

  • 飲食均衡,多攝取葉酸跟鈣質。

  • 如要運動需量力而為,避免做運動做到很累、受不了。

Q5. 一定會有孕吐嗎?該如何度過?
A:
孕吐比例每個人狀況不一,有的人第一胎會吐,第二胎不會吐。每100個孕婦中有1、2個會有嚴重孕吐情形,稱為妊娠劇吐症,但是此情形較為少見,表現症狀是連水都不能喝、無法進食、容易脫水,導致糖類無法分解,引起酮酸中毒,若有此情形發生即需住院打點滴,以補充水分。
如果有一般孕吐情形的準媽咪們,可以吃點東西,但不要吃太飽,以少量多餐為原則,且不要吃太多流質的食物,可吃乾食,如土司、蘇打餅乾等,此外,可多補充維他命B群、葉酸等營養素。另外,也可透過適當活動舒緩,如散步、輕緩走路等都是不錯的運動,但是多走的話,容易撞擊子宮,應量力而為,以能維持適當心肺功能為主,如有下腹不舒服、下墜感、腰痠等情形,應立即停止。其他如穿著寬鬆衣物、遠離容易引起噁心、嘔吐的氣味、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都是避免孕吐的好方法。

Q6. 飲食該注意什麼?
A:
懷孕時,血糖容易降低,因此會特別想吃東西,但每個人攝取的飲食份量都不太一樣。重要的是,懷孕期應均衡飲食,吃新鮮、當期的食物,且應廣泛攝取,不可偏食。
一般來說,懷孕前期體重增加1〜2公斤;中期增加3〜4公斤;後期則增加4公斤較為理想。如果體重增加超過預期,需檢查是否鹽量攝取過多。
孕婦可透過自我檢測的方式來控制體重,每個禮拜日洗完澡後,脫光衣服量體重淨重,若是過重,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內控制飲食都還來得及。懷孕6〜7個月時,可自費做糖份代謝檢查,觀察是否有糖份代謝異常情形,以得知身體是否有異,如果體重增加不多,則不一定要接受檢查,但若胖得太快,種種跡象顯示可能有身體異常情形,則建議接受檢查。特別一提的是,如果有水腫情形,建議可喝無糖紅豆湯,只喝湯,不吃紅豆,對於消水氣很有幫助。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120期媽咪寶貝雜誌*

 

(詳文請見6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