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

 280天胎教計畫 母愛不停歇   

280天胎教計畫 母愛不停歇

Part 1 理論篇
媽咪ready 踏出胎教第一步
胎教真的有用嗎?一直是眾多孕媽咪的疑問,當胎兒在媽咪的肚子裡時,感覺器官不斷發展,逐漸可以感受到外界的變化,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志堯表示,胎教並非單方面的,媽咪主觀的感受也會影響寶寶,是一種心境上的感受。因此媽咪與胎兒的第一次親密互動,其實從孕期就展開,若將時間往前推,為了胎兒的健康與發展,當您將自我身心狀態調整至完美狀態,並且計畫受孕就是胎教的開始。曾有研究指出,如果能提供胎兒良好的孕育環境,那麼寶寶的智能發展也會相對提升,而且情緒會較為穩定,無論您是否相信胎教,無論這樣的研究是否真有其依據,孕媽咪替自己營造規律且健康的孕期生活,爸媽一起用愛關心肚內的小寶貝,夫妻感情融洽,其實您已踏出胎教的第一步。

胎教的科學依據 Is it true?
所謂的胎教科學依據,並無真正的定論,陳志堯醫師說明:「目前並無針對胎教進行大規模的實驗,但是零星的國家有些許小規模的研究,除非能夠精確的測量胎兒在受到外界刺激時的心跳、腦波是否有變化,以及受到正向胎教後寶寶長大後的表現,才能算是一完整的實證研究」,但事實上,影響寶寶成長的變動因子實在太多,又胎兒在肚內的表現與出生後的行為其實不一定有連續性,因此無法從單一的胎教便能判斷寶寶未來長大的表現,但可以確定的是,爸媽一起給予寶寶良好的胎教,共同感受新生命的歷程,對胎兒的健康以及親情之間的密合度會更有所助益。另一方面來說,當孕媽咪感覺生氣、情緒激動,都會讓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可能引發嚴重子宮收縮,抑或飲食不正常可能讓胎兒體重過輕,甚至引發早產,孕媽咪的荷爾蒙變化會影響胎兒成長,而這樣的情緒起伏胎兒也會感受到,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仇思源認為,胎教應以孕媽咪的主觀感受為主,讓孕媽咪感覺舒適開心才是最重要的,而非強加執行一些坊間認為有用的胎教法,這樣對孕媽咪來說可能會構成心理上的負擔。

胎教的目的贏在起跑點?
胎教最主要是希望讓孕媽咪擁有良好且開心的孕期生活,並安定孕媽咪的情緒,減少子宮收縮情形。但也有一部分的孕媽咪希望讓胎兒贏在起跑點,期盼寶寶能夠變得更優秀聰明,像是從孕期開始看可愛寶寶的照片,希望寶寶也一樣討人喜愛,因此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賴宗炫從另一個角度認為:『胎教是孕媽咪在孕期內讓胎兒做一些「學習」,算是一種產前教育活動,廣義的來說是孕媽咪和胎兒的產期情緒管理,透過一些活動,讓產前的身心狀況平順。因此孕媽咪可針對280天器官形成的過程,依序設計一些活動,給予適當的刺激,有助於胎兒感覺神經系統發育,也讓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更好』。不過所謂的產前教育訓練活動,並非真正讓胎兒進行學習,只是依照不同的器官發展時期進行溫柔的刺激,陳志堯醫師並進一步說明,營造良好的孕育環境,讓胎兒平安快樂的成長,出生後健康可愛,並且沒有疾病,就已經贏在起跑點上,因此父母千萬別讓您的焦慮提前開始。

案例分享:
仇思源醫師表示,曾有一名孕婦因為父親突然驟世,因為無法去跪拜父親,感覺自己並無善盡做子女的義務而自責不已,因為情緒狀況不穩定,因此當時進醫院甚至是坐輪椅推進來,到懷孕後期宮縮頻繁,且寶寶未足月便早產出生,幸好最後寶寶十分平安健康出生,由此可見,當孕媽咪處於身心狀況不良的狀態下,就可能無法提供胎兒良好的孕育環境,而良好胎教的意義就在於給胎兒健康的成長環境,對胎兒和媽咪都有利。

中國胎教的起源 
從幾千年前,中國便有胎教的觀念,五帝時帝妃子姜源氏妊娠期間性情清靜,喜好稼檣,經常隨夫郊祭。觀察植物生長,所以她的兒子后稷能種五穀,成為我國農業的第二始祖。這裡即寓有“見物而變”的涵義。古人“見物而變”胎教理論的提出,當然受當時文化背景的影響,有時代的局限性,但是對我們現代仍有許多啟發與提醒。婦女懷孕3個月時,胚胎已漸次發育成胎兒,這時雖然已有初步形體。但是還?有定型,即所?“未有定儀”,其可塑性很大,當孕婦見到帶有什麼特徵的東西,她所懷胎兒的形象,包括胎兒的形体和精神,也就會隨之產生變化,這就是“見物而變”的本意。故此給那些想生一個長相漂亮、體力過人、才華出眾孩子的孕婦重要建議,在孕期內要多想好事,多多行善,多看美好的事物,以期感化腹內的胎兒。通過母親美與善的良好“見物”刺激,而使胎兒向更加聰明、善良、健康、漂亮的方面“變化”。

Part 2 胎兒的成長

依照胎兒發展 給予胎教刺激
在胎兒感官系統尚未發育時,胎兒在肚子內是透過臍帶、血液以及和媽咪的聯結來感受胎教,等到胎兒逐漸發展感官後,會利用聽覺、觸覺、視覺來接收,而刺激的中介就是羊水,因此胎教的執行也需依照胎兒的感官發展週數決定。由下圖中可發現,胎兒在5~10週時是重要器官形成的關鍵期,等到10週之後就是發育期,像是耳朵聽覺在14週發育成熟,在20週照超音波時,音波的刻意刺激會讓胎兒感覺到並產生一些動作變化,因此賴宗炫醫師說明,依據前面所提的觀點,如果輔以一些外在刺激做好胎教,像是給予音樂方面的刺激,透過羊水震動的頻率,也可幫助胎兒週邊感覺神經系統有更精緻的發展,增加感覺單元的敏感度,而這樣的刺激與回饋系統,可增加大腦突觸連結增生,讓胎兒變得更聰明,最重要的是可提升親子互動的感情。

胎兒的五感發展  
在不同階段執行胎教之前,孕媽咪可先對胎兒的五感發展有些初步的認識,陳志堯醫師個別提出以下說明。

  • 聽覺
    大約在14週時聽覺發育完全,在約20週的時候透過高層次超音波可看出寶寶的外耳形狀,在26週的時候,耳內的小骨變硬,確定胎兒可聽到外界聲音的變化。而聲音傳遞的方式主要透過兩種方式,第一為聲波傳遞,透過肚子、脂肪、肌肉還有羊水,可產生震動,另一種則是共振,媽咪自己講話或是唱歌,讓聲帶震動,傳到自己的骨骼以及軟組織,接著進入子宮,讓胎兒也感受到這樣的震動。因此胎兒在肚內所聽到的聲音和我們在外界聽到的不一樣,多了一層羊水的介質會讓聲音改變。

  • 視覺
    由胎兒發展圖可發現,寶寶的眼睛成長不斷持續到出生之後,到了大約一歲視力才會趨近於成人,到3歲才會接近1.0,且剛出生時因為眼球小、前後距離短,因此形成遠視,更遑論胎兒的視力,其實看得更不清楚。

  • 觸覺
    目前並無確切的研究說明胎兒在子宮內的觸覺發展,但是曾經在產檢的經驗中發現,進行抽羊水的檢驗時,當針穿進子宮時,胎兒的手會試圖過來觸碰,但是又迅速收回,甚至可出現伸手抓的動作,可證明寶寶有觸覺。

  • 味覺
    媽咪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味道,其實胎兒並沒有辦法感受酸甜苦辣,只是食物的營養可以透過胎盤讓寶寶吸收,因此相較起味覺的刺激,孕媽咪吃得食物是否營養充足才是胎兒成長發育的關鍵。

  • 嗅覺
    胎兒在子宮內並非像成人一樣用鼻子自由的呼吸,而是透過臍帶獲取媽咪的養分及氧氣,大約等到32週懷孕後期時,肺部才會逐漸發育成熟,接著出現類似呼吸吐氣的動作,不過是否真能聞道味道,目前仍無研究顯示。

Part 3 胎教孕育法

初期
媽咪變化:
懷孕初期應該以媽咪的照護為主要任務,由於此時胎兒的各方面器官都還在發展,因此媽咪應先把自己照顧好,就是最好的胎教。此時媽咪由於荷爾蒙的變化,因此可能會出現孕吐、食慾不振、疲倦等狀況,如孕吐嚴重需適時補充電解質,最重要的是,如平時有抽菸喝酒習慣的孕媽咪,需即刻停止。
胎兒變化:
胎兒則從1公分胚胎大小開始逐漸發育,4~7週是重要器官的發展時期,各器官逐漸形成,到第7週時甚至可辨識出頭、身體和四肢,到8週後腦細胞會爆炸性的發育。 

情緒管理胎教法  
做好自身身心管理就是胎教最重要的目的,賴宗炫醫師表示,懷孕初期可能會因為過度擔心寶寶的健康問題、流產的可能性,以及自己的角色突然轉變,還有生產可能面臨的問題,都會讓孕媽咪出現焦慮、情緒不穩定,甚至是嚴重低潮的狀況,因此孕媽咪務必控管情緒,盡量讓自己感覺快樂。如果孕媽咪時常情緒起伏過大,荷爾蒙會顯得更為不穩定,陳志堯醫師提醒,這樣的波動可能也會影響胎兒,嚴重會導致體重不足、子宮收縮劇烈引發早產危機。

可以這樣做:
心念一轉,就不焦慮囉!

  1. 家人的支持最重要,需要隨時給予孕媽咪最大的精神支柱,時常陪伴與傾聽和關心,這樣身體的不舒服都能馬上忘光光。

  2. 多和朋友聊天,不要每天悶在家裡,可以的話找到自己的興趣,並把這些興趣視為生活的重心,讓自己有成就感和信心。

  3. 多閱讀相關懷孕專業知識的書籍,並找到可信賴的婦產科醫師,都能降低心中的焦慮感。

  4. 保持心情愉悅,不要過分的謹慎小心,完全不敢踏入人群,哪都不敢去,反而會憂鬱,並避免負面想法的出現,想著孕育寶寶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5. 若是上班族孕媽咪,可與同事協調降低自己的工作壓力,並及早規劃後續的交接工作,記得找一個會議室讓自己午休,如原本從是高危險的工作像是空姐,仇思源醫師則建議可考慮轉為地勤,或者辭掉工作專心養胎。

飲食營養胎教法
仇思源醫師提醒,雖然說一人吃三人補,但為了媽咪與胎兒的健康,孕期內的體重增加需約控制在10~15公斤,前三個月最多只能增加2~3公斤,並記得少攝取澱粉類的食物,否則可能只胖媽媽喔!如果孕吐嚴重的媽咪,可補充B群減緩孕吐,並記得少量多餐,飲食清淡,以免刺激性的食物更可能引起孕吐。
可以這樣做:
高熱量而無營養的食物 切勿多吃

  1. 葉酸
    賴宗炫醫師提醒,懷孕前三個月開始吃葉酸,可減少腦神經病變,而懷孕後也需繼續補充,因為懷孕初期胎兒的器官正在形成,孕媽咪如果缺乏葉酸,可能導致胎兒神經管缺損、生長遲緩、早產、流產等。

  2. DHA
    攝取各類的營養素是孕期飲食的原則,如果想讓寶寶的腦部發展較好,孕媽咪可補充DHA,深海魚油所含的DHA(Decosahexanoid acid),對於嬰幼兒的腦部發育極為重要,陳志堯醫師表示胎兒的腦部發展皮質在28週之後便迅速地發展,如果透過胎教早一點刺激,熟悉的感覺會儲存於腦神經網路中,出生後也許某些方面的能力會特別強,而孕媽咪如想吃深海魚,盡量選擇小型深海魚,比如:秋刀魚、四破魚、或鯖魚,因為大型深海魚,比如:鮪魚、旗魚、鮭魚,可能有重金屬殘留的疑慮,一個禮拜不要吃超過2次。

  3. 鐵質
    胎兒在媽咪肚內成長發育時會開始造血,因此會開始從媽咪提供的養分中吸取鐵離子,為了避免媽咪缺血,所以必須不斷補充鐵質。食物中最佳的鐵質來源是肝臟,其次則有牡蠣、豬血、紅肉等;植物性食物尤以乾豆及蔬菜富含鐵質,其次如葡萄乾、紅棗、黑棗、全穀類等。

  4. 鈣質
    當胎兒開始需要長骨頭的時候,會吸取媽咪大量的鈣質,因此媽媽在懷孕期間必須攝取鈣質,以免鈣質不足,造成牙齒損害、骨質疏鬆。而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的吸收,其實只要每天飲食均衡搭配適當的曬太陽就可以囉!

中期
媽咪變化:
此時媽咪的子宮會變更大,20週時子宮底大約在肚臍,下腹開始凸出,因此會頻尿,皮膚方面色素沉澱狀況出現,而且會時常感覺腰痠背痛,下肢水腫,不過孕吐的狀況會減少,胃口逐漸變好,體重持續增加,甚至乳房腫脹,乳頭會有像水一樣的分泌物出現,此時流產的危機會稍微解除。
胎兒變化:
重要器官在15週幾乎已經完成,五官發展接近人的樣子,肌肉和骨骼已經發育,聽覺更是發展完全,而且羊水的量會增加,可以讓胎兒活動自如,仇思源醫師表示,羊水量在26~32週時剛好可以照3D和4D超音波,因為那時羊水量比較多, 可以照到漂亮的照片,高層次超音波可在20-24週時器官成熟照,如有先天心臟病、手腳異常等狀況都可發現,而且此時胎兒的腦部會對外界的刺激產生反應,因此中期後的胎教可由媽咪為主體轉為與胎兒互動為目的。

音樂胎教 
耳朵在14週時發育成熟,可逐漸聽到外界的聲波變化,因此媽咪可透過一些和諧的旋律增加胎兒的聽覺刺激。
胎教音樂的好處:
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教授李明蒨表示,聲波是一種震動的能量,而心情的起伏變化也是一種波動,包含了思考、語言都是,聲波共振是全身性的。而胎教音樂對於胎兒的影響可分為兩個層面:

  • 生理方面:因為胎兒的腦神經不斷增生成長,和諧的頻率可讓腦細胞快速生長。曾有研究發現,在媽咪肚內有聆聽音樂的小白鼠,出生後在迷宮的實驗中一下子就能找到出口,顯示音樂具有活絡大腦細胞的作用。

  • 心理方面:國外針對自閉症兒童的治療顯示,如果媽咪焦慮,也可能讓肚中的胎兒產生分離焦慮,出生後甚至出現語言障礙,都是源自於胎兒期的不安全感,而和諧的音樂頻率屬於α波,可增加寶寶的安全感,並且穩定情緒,讓寶寶感受愛與關懷。
    由此可見優美的音樂對於寶寶的智能發展以及性格會產生良好的影響,相對情緒也會較為穩定,另一方面來說,聽音樂對孕媽咪本身也具有好處,可放鬆心情感覺愉悅。

可以這樣做:
聽音樂的胎兒 出生後乖乖 
孕媽咪在進行音樂胎教之前,務必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並盡量在白天聆聽,李明蒨教授說明:「每天給自己20分鐘的時間放空,感受、掌控自己的身體,讓和諧的頻率帶領你降低焦慮和壓力,並記得搭配呼吸,跟著音樂節拍慢慢的吐氣、吸氣」,透過媽咪的肚皮傳導給寶寶,也可讓寶寶放鬆下來。選擇音樂方面,可挑選莫札特、巴哈、韓德爾等古典音樂,最重要的是避免吵雜旋律不規則的音樂,不過大自然的鳥鳴和水潺流的聲音其實也很棒,而且自然的音樂聽多也不會感覺厭倦,去戶外走走可讓心情更為平靜,如果孕媽咪不知道該如何挑選的話,可購買市面上現有的胎教音樂。但聆聽音樂也有一些原則,李明蒨教授提出以下6大注意事項:

  1. 聲量避免過大,最重要的是不能產生壓迫感。

  2. 專心的聆聽一次以20分鐘為限,作為背景音樂則不限時間。

  3. 勿過度功能取向地聆聽音樂,最重要的是達到放鬆的效果,不能急迫的心想聽音樂就可讓寶寶更聰明,反而造成自己的壓力。

  4. 身心需要放鬆時避免聆聽聲樂、交響樂、搖滾樂這種頻率不穩定的音樂,可能會讓子宮收縮強烈。

  5. 不要刻意聆聽不喜歡的音樂,否則也無法享受美妙音樂。

觸摸胎教 
許多孕媽咪平時應該就有習慣會摸著肚子,好像自己正在保護著寶寶的安全,因此觸摸胎教其實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做的時間與地點,只要想到都可以摸一下肚皮。賴宗炫醫師表示,觸摸的時候經由羊水震動可誘發胎兒的觸覺,並產生低頻的聲音,可刺激胎兒的大腦發育。
可以這樣做:
輕撫肚皮 寶寶不亂踢  

  1. 媽咪可以有節奏性的拍一拍肚子,在拍之前可以先用聲音對寶寶說話,喚起他的聽覺,提升注意力,接著輕輕拍打。

  2. 一邊拍打時可以輔以輕柔的說話:「寶寶在肚子裡面要乖乖,不要亂踢媽咪喔!」,這樣也有安撫寶寶的作用。

  3. 大概五個月時會出現胎動,可以輕微的摸著肚子晃動,如果發現胎兒有胎動,或是肚皮有某個地方凸出,就可以去觸摸他,這時胎兒說不定會回應胎動,增進親子互動。

  4. 仇思源醫師特別提醒,如果當時子宮收縮劇烈,千萬不可強力按摩肚子,並注意拍打切勿用力。

對話(唱歌)胎教
對話也是一種聲波的傳遞,溫暖的語調,可讓寶寶感覺愛、正面、鼓勵與互動。陳志堯醫師表示,與音樂胎教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音樂是由外界傳來,而對話胎教則是由媽咪主動發聲產生的聲波共振,而這種更為親密的傳遞,會讓胎兒感覺具有更大的穩定力量。因為當我們唱歌或者說話的時候,聲帶的震動會帶往全身,並透過羊水使胎兒感覺到,因此對於親子互動的提升具有正面意義,讓寶寶出生後的語言學習也有助益。

可以這樣做:
將每天的小祕密與寶寶分享吧!

  1. 媽咪可以唱旋律輕柔的歌,隨自己心情開心哼哼唱唱及可,不需要為了唱歌而跑去KTV等聲光場合劇烈的環境練唱,或者試圖飆高音,否則情緒波動太大並不好。陳志堯醫師建議可多唱一些兒歌,讓寶寶在肚子裡就熟悉這些音樂旋律。

  2. 把手輕柔的放在肚子上,每天固定花5分鐘與寶寶對話,可說一些日常生活中親密的語言,或是講一些今天發生了哪些正面的事情,像是:「寶寶有沒有吃飽呢?」、「媽咪今天去替你買了小衣服好開心喔!」,或者念有押韻的童書,讓他從肚子裡就開始熟悉您的聲音,陳志堯醫師說明,這種對話方式就代表著對寶寶的重視,無形中可建立親密感,臨床上觀察當寶寶一出生哭鬧不停時,只要抱到媽咪的懷裡就會立刻停止哭鬧,或許是因為聽到媽咪的心跳、聞到體味,或者聽到聲音,這都是從胎教即開始累積的愛。目前市面上有許多模擬在肚子裡聽到媽咪聲音的玩具,讓寶寶出生後聽到更容易睡著,其實不用花大錢,從胎教做起就很棒囉!

  3. 多稱呼胎兒的姓名,許多爸媽會在寶寶還沒出生時就取小名,可時常的叫他,讓寶寶知道爸比媽咪有多麼的關心他,並直接的表達喜悅與愛。

  4. 爸比的加入很重要,當您與寶寶對話時,爸比可一起參與,並時常靠近聽聽媽咪的肚子,也對著肚子講話,賴宗炫醫師表示,男性的低沉聲音容易傳進子宮,而且有些胎兒出生後就會認爸比的聲音,讓讓爸比抱著就特別安穩。

 

 

蝶豆花、洛神花、番茄...等農產品訂購
 
詳文請見嬰兒與母親 400期

>> 訂雜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