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孕期水腫不適
採訪╱施娟娟
諮詢╱台北市立中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郭文齋
台北市立婦幼醫院中醫師 莊雅惠
中西醫會診---
懷孕後期,孕媽咪身體不適的症狀會增加,其中,水腫現象會使孕媽咪的下半身顯得較浮腫,水腫現象雖然會在生產後慢慢消失,但生產前的不適也讓不少孕媽咪大感吃不消,本文提供中醫、西醫解決孕期水腫的方法,孕媽咪可不能錯過。
【Part1.西醫觀點】
子宮膨大造成水腫
中興醫院婦產科醫師郭文齋表示,由於受到膨大子宮的壓迫,通常在懷孕七、八個月時,特別是八個月以後,孕婦腹部右後方的下腔靜脈會受到壓迫,使得下肢甚至是外陰部血液回流狀況變差,導致下肢水腫現象。另外,由於下腔靜脈受到壓迫,靜脈裡面的壓力會增大,若血管中部分的血清液(血液由血清液與細胞組成)滲透到身體組織內,也會產生水腫。但下肢水腫大部分都是因為回流狀況不佳而引起。
小心不正常水腫現象!
正常的孕期水腫部位主要是下肢、腳背與腳踝。水腫部位會有腫脹的現象,用手往下壓時,被壓的部分要回復原狀時會較慢。如果水腫情形十分嚴重,全身血液回流狀況均不佳時,手掌、手指也可能有輕微的水腫現象。但若發現有全身性水腫現象,包括上肢(例如手臂),臉部、眼皮、眼瞼,甚至手指有脹、麻的感覺時,
就有可能是因疾病而引起的水腫現象,這些疾病包括妊娠高血壓也就是妊娠毒血症(包括子癇前症及子癇症),嚴重的慢性高血壓,或是腎臟疾病等,此時必須盡快就醫檢查。因此,只要在門診發現孕媽咪有下肢水腫時,會再進一步了解血壓是否正常,有無尿蛋白、高血壓,或是與腎臟相關的疾病等,以確認有無因疾病引發的水腫現象。另外,一般性的孕期水腫通常會同時發生在雙腿,若只有單邊有水腫,有可能是下肢某一邊的血管塞住,例如血栓性的靜脈炎,不過這個疾病較少出現在東方人身上。
改善水腫妙方
只要維持一個姿勢太久,血液的循環就會變差,所以只要站久了或是坐太久,都不利於血液回流,因此,經過了半天或是一天的活動,也就是在在下午、晚上時水腫會較明顯。
-
勿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不動
-
抬高或平放雙腿
-
交替抬高雙腳腳跟及腳尖
-
穿上彈性襪
-
多進行簡單的活動
-
採左側臥睡姿
-
避免食用高鹽、醃漬或罐頭食物
【Part2.中醫觀點】
水腫來自濕氣滯留
莊雅惠醫師表示,水腫現象是因為身體內有寒濕、濕氣,水容易留在身上,再加上如果屬於氣虛型的體質,則負責代謝水分的肺脾腎功能不佳,因此身體不易代謝掉濕氣。一般而言,只要有屬於氣虛型及寒濕型體質的幾個症狀,就屬於容易水腫的體質。
-
氣虛型:
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懶言懶動、頭暈嗜睡;心悸胸悶、動則易喘、久咳、容易感冒、呼吸氣短、遇冷則鼻塞、流鼻水、氣喘、聲音低微、食慾不振、噯氣腹脹、容易噁心嘔吐、胃酸腸鳴、肌肉消瘦、身材矮小、大便較軟或易腹瀉、排便不暢;臟器下垂(胃下垂、脫肛或子宮脫垂);造血功能不足;肌肉筋骨酸痛、小便頻數、色清量多、漏尿、夜尿多、掉髮;男子滑精早洩、女子月經失調或量多、白帶多而清稀、容易流產、不易受孕。
-
寒(痰)濕型:
頭痛頭重、眩暈,身體腫脹、怕冷肢冷,全身酸痛,鼻塞涕清,咽癢欲咳,咳嗽痰白,關節腫痛,噁心嘔吐,胃痛腹痛,便軟瀉泄,月經延後,經痛,色黑夾血塊,白帶清稀。
水腫者少吃寒涼食物
結語:
郭文齋醫師表示,孕媽咪的水腫現象可在產後兩個禮拜到一個半月左右消失,屆時孕媽咪就可告別不適的水腫現象啦!如果平日仍有水腫困擾,乖乖遵守中西醫提供的消腫妙方,也一定會有所改善的!
|